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了當代世界著名的德國神學家莫特曼的“盼望神學”思想。莫特曼以盼望的角度詮釋基督教信仰,他的思想影響了全世界的基督教神學。全書以通俗明白的語言,簡要介紹和講述了莫特曼的人生經歷和思想歷程,詳細介紹了他的盼望神學,是讀者了解莫特曼神學思想的較好入門書。
目錄
新版序言
前言:我的“博士師父”——莫特曼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思想背景
第三章 盼望神學
第四章 十字架神學
第五章 三一論
第六章 基督論
第七章 聖靈論
第八章 終末論
第九章 實踐的神學
第十章 進步或毀滅——結論
附錄一 回憶與盼望:奧古斯丁與莫特曼的時間觀
附錄二 三一神論的分界點:設想拉納與莫特曼的辯論
附錄三 莫特曼:“盼望神學——心路歷程”
附錄四 書目
前言:我的“博士師父”——莫特曼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思想背景
第三章 盼望神學
第四章 十字架神學
第五章 三一論
第六章 基督論
第七章 聖靈論
第八章 終末論
第九章 實踐的神學
第十章 進步或毀滅——結論
附錄一 回憶與盼望:奧古斯丁與莫特曼的時間觀
附錄二 三一神論的分界點:設想拉納與莫特曼的辯論
附錄三 莫特曼:“盼望神學——心路歷程”
附錄四 書目
序
2002年寫作《莫特曼神學》時,為了趕在吾師莫特曼應中原大學邀請參加學術研討會之前出版,1我辭掉工作,日夜趕工,在三個月內完成此書,期盼莫特曼神學思想能夠被更多中文讀者認識,也是一償報答師恩的宿願。
記得在學術研討會結束的相互道別時,76歲高齡的莫特曼不免有些感傷而嘆說︰“我還會有機會見到你嗎?”對于是否可能再次見面我尚存疑,在猶豫中正要開口時,他已經迅速地擁抱著我說︰“算了!還是期盼驚喜吧(Na ja!Uberraschung)!”是的!“期盼驚喜”是最好的答案,使人有盼望的上帝總是一位令人驚喜的上帝。那時他計劃將于2003年三度訪問中國,不料因著非典風暴而延遲,終于在2004年十月偕同夫人受清華大學邀請前往講學。我有幸受邀擔任翻譯,在北京見到他時,第一句話就是︰“果然驚喜(Uberraschung)!”
莫特曼1964年出版《盼望神學》,以盼望的角度詮釋基督教信仰,舉世聞名。四十年之後的2004年,在美國、韓國與德國都有舉辦“盼望神學四十年”的研討會。我問莫特曼,可否在四十年之後用最簡單的話說明他對盼望神學的感想。他提到兩點︰“其一,四十年前寫作《盼望神學》時,只有想到人,並沒有把大自然思考進去,談到盼望時,應當把大自然與人都算進去的。其二,四十年前作盼望神學思考,主要著眼于時間,並未考慮到空間,然而人無法在‘時間’里安息,而只能在‘空間,里安息,盼望神學應當提供對空間的反省與盼望。”
莫特曼神學以盼望神學為主軸,他的主要想法可以簡單化如下︰“可能”比“現實”重要,因為“可能”還可以改變,而“現實”已經無法改變。可能的“未來”比現實的“過去”優先,因為“未來”有能力成為“過去”,“過去”卻沒有能力成為“未來”。總之,誰掌握了未來,誰就掌握了優勢。基督教信仰把未來寄托在對上帝應許的盼望,借著相信盼望上帝的應許而掌握未來。然而,盼望是建立在從上帝而來的未來的應許,而非建立在人世間過去的經驗。因此,盼望並非預測,更不是人可以計算的,而是交托在上帝手中。基于創造者與被造者之間的差距,人對上帝應許的盼望必定帶來“驚喜”,這正是為何莫特曼以“和上帝一起進行冒險之旅”描述自己的神學創作。
《莫特曼神學》已出版多年,重視中國文化思想的莫特曼之神學思想繼續引發漢語學界的興趣,對此曾念粵的“漢語學界關于莫特曼神學研究的成果與現況”提供相當全面性的介紹。2而且勤于譯述的曾念粵繼續將《神學思想的經驗》譯成中文,3亦即“系統神學專題系列”最後一冊的神學方法論。目前《莫特曼神學》這個新的版本,即《莫特曼神學研究》,除了做了一些文字校訂之外,附錄部分還加上了1985年莫特曼所寫的“盼望神學——心路歷程”,這是莫特曼思想自傳概要,必定能夠幫助讀者更加了解莫特曼神學思想全貌。
林鴻信
2010年8月
※這個版本終于在2010年出版,非常感謝美國創新基金會(Seekers Foundation)的資助,也感謝華東師範大學李向平教授與上海人民出版社編輯李衛先生的大力協助。
記得在學術研討會結束的相互道別時,76歲高齡的莫特曼不免有些感傷而嘆說︰“我還會有機會見到你嗎?”對于是否可能再次見面我尚存疑,在猶豫中正要開口時,他已經迅速地擁抱著我說︰“算了!還是期盼驚喜吧(Na ja!Uberraschung)!”是的!“期盼驚喜”是最好的答案,使人有盼望的上帝總是一位令人驚喜的上帝。那時他計劃將于2003年三度訪問中國,不料因著非典風暴而延遲,終于在2004年十月偕同夫人受清華大學邀請前往講學。我有幸受邀擔任翻譯,在北京見到他時,第一句話就是︰“果然驚喜(Uberraschung)!”
莫特曼1964年出版《盼望神學》,以盼望的角度詮釋基督教信仰,舉世聞名。四十年之後的2004年,在美國、韓國與德國都有舉辦“盼望神學四十年”的研討會。我問莫特曼,可否在四十年之後用最簡單的話說明他對盼望神學的感想。他提到兩點︰“其一,四十年前寫作《盼望神學》時,只有想到人,並沒有把大自然思考進去,談到盼望時,應當把大自然與人都算進去的。其二,四十年前作盼望神學思考,主要著眼于時間,並未考慮到空間,然而人無法在‘時間’里安息,而只能在‘空間,里安息,盼望神學應當提供對空間的反省與盼望。”
莫特曼神學以盼望神學為主軸,他的主要想法可以簡單化如下︰“可能”比“現實”重要,因為“可能”還可以改變,而“現實”已經無法改變。可能的“未來”比現實的“過去”優先,因為“未來”有能力成為“過去”,“過去”卻沒有能力成為“未來”。總之,誰掌握了未來,誰就掌握了優勢。基督教信仰把未來寄托在對上帝應許的盼望,借著相信盼望上帝的應許而掌握未來。然而,盼望是建立在從上帝而來的未來的應許,而非建立在人世間過去的經驗。因此,盼望並非預測,更不是人可以計算的,而是交托在上帝手中。基于創造者與被造者之間的差距,人對上帝應許的盼望必定帶來“驚喜”,這正是為何莫特曼以“和上帝一起進行冒險之旅”描述自己的神學創作。
《莫特曼神學》已出版多年,重視中國文化思想的莫特曼之神學思想繼續引發漢語學界的興趣,對此曾念粵的“漢語學界關于莫特曼神學研究的成果與現況”提供相當全面性的介紹。2而且勤于譯述的曾念粵繼續將《神學思想的經驗》譯成中文,3亦即“系統神學專題系列”最後一冊的神學方法論。目前《莫特曼神學》這個新的版本,即《莫特曼神學研究》,除了做了一些文字校訂之外,附錄部分還加上了1985年莫特曼所寫的“盼望神學——心路歷程”,這是莫特曼思想自傳概要,必定能夠幫助讀者更加了解莫特曼神學思想全貌。
林鴻信
2010年8月
※這個版本終于在2010年出版,非常感謝美國創新基金會(Seekers Foundation)的資助,也感謝華東師範大學李向平教授與上海人民出版社編輯李衛先生的大力協助。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