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源遠流長,歷代碑刻墨跡可謂不勝枚舉,要從這浩瀚的古典作品集群中選取出一些適合初學書法的愛好者的重點作品來,或許並不容易。站在編者的角度,我們認為︰所選的作品首先在風格上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夠鮮明地代表傳統書法藝術之精神;其次,在形成符合初學者正規而嚴格的書法訓練體系的同時也必須具備豐富的技法含量和學習價值,並可以幫助學習者在掌握這種技法之後應用、演化開去——本著這兩個出發點,我們選取了20種碑帖,分32冊作為一個系列,形成一個涵蓋楷書、行草書、隸書、篆書多種書體的完整體系。
通常所見字帖其實並不少,印刷亦精良,但往往只有原碑原帖而缺少講解點撥,或只有講解點撥而無原碑原帖圖片,如此,讀者或在自學過程中因不容易得其要領,或囿于無法看到碑帖原貌而無法迅速明了碑帖的精髓。所以本系列範本,特意組織了數位受過專業訓練的中國美院書法專業畢業生來逐字撰寫要領,逐字圖解的方法使得該系列圖書更加通俗易懂,簡明扼要,重點突出,便于掌握。由此,讀者亦可順著這個思路衍生開去,舉一反三,以此“圖解”之方法來深化和細化自己的研習。該系列所選版本精良、印刷講究,讀者可通過該範本學習各書體之基本技法、了解名家名跡的風格特點,甚為實用。
本書所選為《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世稱“歐體”。其書法源出于漢隸,初仿王羲之,後又廣泛地學習北朝的碑版石刻,終于獨闢蹊徑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氣勁峭,法度謹嚴,于平正中見險絕,于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帖,被後代書家奉為圭臬,以“歐體”之稱傳世。主要作品有《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邕禪師塔銘》《虞恭公溫彥膊碑》《皇甫誕碑》《夢奠帖》等。
《九成宮醴泉銘》,魏徵撰文,立于唐貞觀六年(632),記載唐太宗在九成宮避璁時發現泉水之事。原碑石在陝西麟游九成宮。此碑高2.7米,厚0.27米,上寬0.87米,下寬0.93
米,全碑共24行,每行49字。今石尚存,但剜鑿過多,已非原貌。傳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舊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碑身和碑首連成一體,碑首有六龍纏繞。正面隸書“九成宮醴泉銘”六個大字。碑座已經破損。此碑書法高華莊重,法度森嚴,筆畫似方似圓,結構布置精嚴,上承下覆,左揖右讓,局部險勁而整體端莊,無一處紊亂,無一筆松塌,用筆方整、緊湊,平穩而險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