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謠言幾乎與人類歷史同齡。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和普及,謠言變得無處不在。

在言論自由的民主社會,從來就不乏謠言的傳播渠道。危機時期的“銀行破產”傳聞、股市上的小道消息、對明星私生活的“爆料”、某政界人物收受賄賂的網絡傳言等,都可歸至謠言之列。謠言有真有假,而假謠言可能對個人造成致命打擊,也可能給群體、組織、黨派和國家帶來滅頂之災。

那麼,謠言因何而生,生于何人之口,如何消除謠言的負面效應呢?這成為奧巴馬(台譯︰歐巴馬)政府信息與規制事務辦公室主任桑斯坦寫作本書的中心議題。作者認為,事實經驗的缺乏、情感和偏見導致了謠言的滋生傳播和影響力的擴大。然而,僅靠保持言論自由和法律管制之間的平衡來消除謠言是不可能的。防止網絡時代越來越容易被引爆的謠言,最根本的方法在于摸清散布謠言者的心理機制和謠言的傳播機制。深入了解謠言傳播者的動機和謠言的傳播機制,並輔之以法律監管和文化規範的手段,就能在源頭上減弱謠言的力量,從而保護人們和機構少受“莫須有”的罪名的傷害。
 

目錄

序一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序二 謠言與感冒
譯者序 人們為何會相信謠言?
第一章 謠言無處不在
謠言滋生的確良土訓——互聯網
謠言傳播的過程——社會流瀑和群體極化
規避謠言的危害——寒蟬效應和去除偏見
第二章 謠言的傳播者︰誰在制造和傳播謠言?
謀求一己之利者
嘩眾取寵者
追求政治利益者
惡意中傷者
第三章 謠言的接受者︰誰更容易相信謠言?
處于困境中的人
受“先入為主”的信念驅使的人
為何人們對謠言的反應會不同?
謠言的“門檻”和“臨界點”
第四章 信息流瀑︰究竟是真理還是謬誤?
你是否相信約翰做了見不得人的事情?
信息流瀑的巨大威力
真理和謬誤有著同樣的傳播方式
諸多“平行世界”中流傳的不同謠言
第五章 從眾流瀑︰獨立判斷和群體觀點,你會選擇哪個?
群體壓力下的‘人雲亦雲“
從眾流瀑中的謠言傳播
從眾壓力也有臨界點
第六章 群體極化︰為何小組討論更容易達成共識?
群體極化的典型案例——科羅拉多災難
敢于冒險的美國人和厭惡風險的中國台灣人
群體討論會點燃對不公平行為的憤怒之火
群體極化為何會讓群體成員走向同一極端?
第七章 偏頗吸收︰為什麼我們會固執己見?
均衡的信息環境真的可以遏制謠言的傳播嗎?
糾正的結果往往是對既有觀點的愈加堅持
人們會根據自己的偏好有選擇地接收信息
第八章 謠言的糾正︰均衡信息的發布是有效的還是無效的?
有效的糾正和無效的糾正
你認為伊拉克是否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糾正信息的出處至關重要
第九章 偏見與信任︰為什麼有些謠言根深蒂固,而有些謠言很快就被驅散了?
偏頗吸收與反證偏向
既有觀點與有偏見的信任
適得其反的糾正
可以驅散謠言的糾正
憂患類謠言和心願類謠言
動蕩的環境會加速謠言的滋生與傳播
第十章 情緒效應︰為什麼憤怒可以助推謠言的傳播?
第十一章 社會監督︰我們是否擁有真正的隱私權?
互聯網時代,任何隱私都可能被傳播
斷章取義謠言的巨大殺傷力
公正的社會監督與惡意的謠言制造只有一步之遙
第十二章 思想市場︰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眼中的謠方有何不同?
樂觀主義者眼中的思想市場
悲觀主義者眼中的謠言
樂觀的預期與任重道遠的現實
第十三章 寒蟬效應︰言論自由和社會規範的最佳平衡點在哪里?
第十四章 自由和管理︰謠言傳播的底線在哪里?
言論自由與法律規定的博弈
是疏忽所為還是蓄意所致?
推移的寒蟬效應帶來的惡劣後果
互聯網時代,思想市場的規則何在?
第十五章 個人隱私權︰媒體擁有傳播個人隱私的權利嗎?
第十六章 文化和社會規範︰為什麼情理比法理更重要?
誰有幫助齊倫解決他的問題?
兩種未來,你選擇哪一個?
結語
致謝
 

謠言與感冒

這是本很有趣的書。可以從頭讀到尾,也可以隨意瀏覽;可以從前往後念,也可以從後往前翻;可以一字一句琢磨,也可以一目十行觀其大略。無論您怎麼看,都會時時會心一笑。至于笑得苦澀還是得意,則要看您的經歷和心情。開卷有益的書,能讓讀者輕松愉快地從熟知到真知。這樣的好書不多,桑斯坦教授這本書是好書中的精品。

本書討論謠言。謠言是盡人皆知的話題,很像傷風感冒這類常見病。謠言的侵襲力猶如感冒病毒,男女老少,貧富貴賤,都難幸免。不過,制造和傳播謠言的人一般不肯在小人物身上大做文章。因而,以,假如听到有關自己的謠言,第一反應不妨是半分欣慰。不管怎麼說,有謠言意味著有人關注。

謠言的殺傷力也像感冒病毒。對象弱,它就強;對象強,它就弱。遺憾的是,面對謠言,學識、才能往往派不上用場,品格德行常成軟肋。在過去,倘若身為社會名流,抵御謠言的力量卻不夠,就可能尾隨電影明星阮玲玉——因人言可畏而走絕路。當然,時代不同了,如今人們的名聲地位往往與承受謠言的能力成正比,我們大可不必為名人擔心。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對待謠言則不妨像對待感冒病毒,既不大驚小怪,也不掉以輕心。

謠言是“常見病”,我們多多少少既是受害者,又是有意無意的加害者。在與謠言周旋的過程中,我們總結出很多經驗,也提煉出不少格言。比如,“謠言止于智者”,就是流傳極廣但卻少有人信奉的格言。再比如,“毀譽不動”,無疑是對付謠言的良方,因為毀和譽基本上都是謠言,但能信受奉行的也是萬中無一。經驗也好,格言也罷,往往智慧有余,論證不足。黑格爾說,熟知非真知。熟悉謠言者眾,真懂謠言者少。

真知非常重要。面對無法根除的風險,最好的自我保護就是真正認識它。知己知彼,未必百戰不殆,但卻有助于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本書介紹的就是一系列關于謠言的真知。首先,作者指出,謠言有真有假,制造、傳播謠言者的動機有惡有善,相信謠言者有誠有偽。其次,作者指出,謠言傳播有三大機制,信息流瀑、群體極化、偏頗吸收。最後,作者認為,在謠言問題上,我們需要與時俱進。一方面,我們必須堅持︰隱私權利誠可貴,言論自由價更高。另一方面,互聯網已經成為大眾傳播的“核武器”,我們應該調整策略,既相信思想市場的自由競爭,又設法增強市場監管,遏制虛假謠言的擴散。這些真知,毫不玄妙,但著實有用。

結尾說點因緣。首先,桑斯坦教授這本書出版于2009年,譯者張楠迪揚于同年7月在中文大學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是《謠言與社會動員》。作者與譯者心靈相通,恐怕難找最好的證據。其次,譯者是我到中文大學後指導畢業的第一位博士。博士畢業,意味著在學界可以自立。但翻譯與研究有別,難點無從回避,失誤無法掩飾,挑戰性常常高于研究。借校對譯文的機會,我盡“送一程”的責任。再次,蘇揚女士既是眼光獨到的編輯,也有豐碩的翻譯成果,是“老板”,更是同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您看到這里,已經與作者、譯者、編者和筆者都結了善緣。

李連江
香港中文大學
2010年8月20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