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藝術書簡

高更藝術書簡
定價:588
NT $ 441
 

內容簡介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與塞尚,梵‧高合稱“後印象主義三杰”。高更的藝術創作生涯充滿了冒險與傳奇。為追求心中理想的藝術王國,他舍棄文明、優裕的生活,遠赴南太平洋塔希堤島尋求新天堂。在野性未開化的南太平洋島嶼上,他自由自在地描繪原始與野性憧憬的自我。起伏多變的生活境遇和現實不可解決的矛盾,又受當時象征派詩人的影響,使他作品的思想內容比較復雜,較為難理解。但其畫作中強烈而單純的色彩、粗獷的用筆,以及具有東方繪畫風格的裝飾性,與其描繪的原住民的風土人情結合在一起,具有一種特殊的美感。
 

目錄

緣起
第一章 “業余畫家”1873—1885
梅特是丹麥明珠
兒子埃米爾
畢沙羅的作品
關于塞尚
感覺與思維
成為繪畫的殉道者
第二章 後印象主義1885—1888
沒有作畫的工具
安頓
珍惜塞尚的畫作
在水深火熱中掙扎求生
愛情要靠魔力才能出現
想到布列塔尼畫畫
雕塑的天賦
最偉大的畫家
過野蠻人的生活
來錯了地方
夢中的天堂
悲慘的境遇
取畫
渴望奮斗
還有繪畫的激情
七八年內不可能一起生活
畫作不好賣
純日本版畫的技法
似乎江郎才盡
藝術是一種抽象
從神秘中感覺出詩意
風景存于人的想象中
印象主義者
德加和提奧
不應做物質的奴隸
自畫像《可憐的人》
陰影是太陽的幻象
和文森特一起畫畫
第三章 綜合象征主義1889—1891
印象主義與綜合主義聯展
浪漫Vs.原始
向日葵是“梵‧高”風格的本質體現
享受在市場上畫素描
我的事業在藝術
未知世界
綜合的構圖與色彩
藝術家為藝術而非金錢工作
將感覺畫進心中
窮畫家的困惑
印象派在法國無立足之地
渴望享受狂喜、寧靜和藝術
帶著自然去思考的人
建造一間熱帶畫室
成為躲避文明社會的人
在原始中重新思考藝術
野人將回歸野性之中
我的藝術是最純粹的種子
藝術的天堂
3年之內一定會成功
前往塔希提島
第四章 野蠻的世界1891—1895
野蠻的塔希提島
滿足于發掘自己的內心
“現在”
高更有著像姑娘一樣的細腰
裝飾
為錢所困
《拿花的女人》
《死神在凝視》
水平提高,畫作卻難賣
唯一理解我們的藝評家
到處播種
正在回歸野蠻
停止作畫才可能被超越
回家的路程使人精疲力竭
到家了
塔希提島畫作在藝術圈獲得精神勝利
需要一個合適的畫室
經濟狀況讓人生不如死
受了重傷
家里將被木雕環繞
夏娃
第五章 文明與野蠻1895—1903
對家庭和生活的痛苦反思
天才的罪人
變得軟弱
我唯一想做的事就是藝術
畫中的苦痛掩蓋技法的不佳
政府的資助
準備是個混血兒孩子
《決不再》
帶著尊嚴去畫畫
所謂象征主義
顏色才是最重要的
修復了梵‧高的一幅畫
失去心愛的女兒
一個有天分的畫家
希臘藝術
只要安靜,安靜
食不果腹
《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里去?》
大幅油畫暫時奪去活力
荷蘭是賣畫的好地方
辦個小畫展
德加是個有尊嚴的藝術家
裝飾花園
下世紀一定會有杰出藝術萌芽
在腦子里畫畫
熱帶國家要特別小心保存油畫
生活要如此沉重
色彩在現代繪畫中起音樂性的作用
改善畫法
藝術很可怕,難以探索
不敢與大師作品同台
夸夸其談之徒在盡一切可能展出作品
一些畫家仍須修煉
很難在泥濘的糨糊上作畫
開始變成作家
習慣在吸水的畫布上作畫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忙著砍木頭來雕刻
到馬克薩斯群島生活
只有時間才能證明杰作
移民馬克薩斯群島
關于皮維斯‧德‧夏凡內
畫畫尋找的是一種暗示
關于象征主義
《神秘》
擔心
野蠻人VS.歐洲人
看到事物的另一面
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3個月沒有踫畫筆
被驅逐
野蠻人的生活
病入膏肓
可怕陷阱的受害者
 

我是個野蠻人,也是個孩子,我要畫布上表現的,是原始和童心。

——保羅‧高更

塞尚功成名就,梵‧高自殺了,而他——高更,不妨說,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將自己一分為二了︰一半是肉體,一半是靈魂。他的靈魂一直在藝術的世界里飛翔,而肉體的存在也只是為了實現自己的藝術夢想。他說︰ “我無親無故,居無定所,經常挨餓”,卻依然堅強、自信、自傲。瘟疫、疾病、悲傷、手頭拮據,一直如影隨形,這位特立獨行的天真藝術家,卻從未放棄過信心,懷揣未來總是美好的願望,在通往神聖的藝術殿堂之路上不斷前往……

梵‧高也許跟他很像,伴隨梵—高一生的只有陽光、麥田、向日葵,可是,他有一位誰也無比擬的知音——弟弟提奧(Theo van Gogh,1857—1891)。提奧是如此無私地幫助自己的哥哥,欣賞自己的哥哥,甚至在哥哥逝去之後追隨而去。而高更,因為高大、英俊、才氣過人,喜歡標新立異,他身邊從來不缺乏藝術朋友和追隨者︰從早年的畢沙羅[(Jacob) Camille Pissatro,1830—1903,法國印象派大師。——譯注]、克勞德一埃米爾‧舒芬尼克爾(Claude一Emile Schuffenecker,1851—1934)、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法國畫家。——譯注),到後來的邁耶‧德‧漢(Meyer de Haan,1852—1895,荷蘭畫家。——譯注)、查爾斯—拉瓦爾(Charles Laval,1862—1894,法國畫家。——譯注)、埃米爾‧貝爾納(Emile Befnard,1868—1941,法國象征主義畫家。——譯注)、丹尼爾‧德‧蒙弗雷(George—Daniel de Monfreid,1856—1929,法國畫家、藝術收藏家。——譯注)。他們或在藝術上給過他指點,或在生活上幫助過他,或無限地崇拜他。可是,這之中,有誰能一直待在他身邊,有誰能一直支持他,有誰是他藝術上的真正知音呢?高更風光的時候,高朋滿座,眾星捧月;高更失意的時候,大部分所謂昔日“朋友”之人,卻不見蹤影。諸如大畫商安博洛伊斯‧沃拉德(Ambroise Vollard,1866-1939,法國著名畫商。——譯注)之類的人物,又如何能與提奧相提並論?

貴族後裔?海上英雄?流浪漢?業余畫家?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他呢?其實都不是,他是一位真正的畫家,他是一位詩人,一位大自然的發現者、探索者,一位哲學家。梵‧高說,生活是一次艱難的航行,但必須要活得有價值,他將努力戰勝並贏得生活!而高更也曾想過安穩的生活,為妻子兒女而像普通的男主人一樣,支撐起這個家,可是文明的枷鎖束縛了他的藝術之路。他一次次地拋棄妻兒,一次次地放棄優裕的生活,摒棄世俗的職業,義無反顧地踏上藝術之路。他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小烏,無數次踟躕于布列塔尼(Brittany)、馬提尼克島(Mattinique)、塔希提島(Tahiti),無非是為了追尋心中的狂野和原始的氣息,尋覓那些存于內心深處平淡卻震撼的聲音!

高更遵循著自己的繪畫本質的觀念,把繪畫的本質看成獨立于自然之外的東西,是記憶中經驗的綜合與想象的創造。他吸收原始、東方的內在因素,全面突破西方傳統禁錮繪畫本能的鎖鏈,簡化形式,用有力而粗糙的線條勾勒出主要形體,突出色彩的深度、亮度、純度,走向畫的平面效果。把繪畫的各種語言當成抽象表現形式來運用,從而翻譯他的內心最深處火一般的激情和堅強、敢作敢為、求得真理的人格力量,成為西方傳統藝術的叛逆者。

高更用手中的筆畫畫,也用畫畫的筆記錄生活,其文字不經修飾,但總是令人覺得清新撲面。經由高更的文字,我們更能了解他及其畫作。在《諾亞諾亞》(Noa Noa)中,他如是描述塔希提島上的生活︰

我開始工作,寫各種各樣的筆記,畫各種各樣的速寫。一切都使我眼花繚亂,目眩神迷。我從歐洲來,對顏色總是把握不定,會吹毛求疵,其實我的畫布上自然地涂上一種紅色和一種藍色,十分簡單。我被溪水中金光閃閃的色塊迷住。我為什麼還猶豫不決,不把這些流金,不把這個太陽的歡樂心情潑灑到我的畫布上。可能是歐洲的老習慣,我們這些失去活力的民族都在表情上羞羞答答。

……

文明離我逐漸遠去,我的思想開始變得淳樸,對我的同伴也很少怨恨。我像動物似的自由自在,深信明天也跟今天一樣,每天早晨太陽對我、對別人都會升起,金光燦爛,我變得清心寡欲,文靜和氣。

……

把古老的文明積澱清除干淨。我回來時心里很平靜,感到從此成了另一個人,一個毛利人。我們兩人快快活活地扛著我們的重擔;我還可以欣賞眼前我這個青年朋友種種優美的姿態,這次毫不驚異,他結實矯健,就像我們扛著的樹。樹發出一陣陣檀香一“諾亞諾亞”。

在高更的心中,“大自然勝過人類”,他總是向往遠方的那個純淨之地。所以,他自始至終都在原始的野蠻和文明的理性之間不斷掙扎,以苦難為代價,從繪畫中去尋找超凡脫俗的、純粹的美。在塔希提島上,那個被文明壓抑的藝術生命,才真正地舒展開來,迎向了天真、原始和野蠻。

高更對女兒說過:

孩子!我相信聖潔的靈魂和藝術的真諦,它們二者合一,不能分離……我相信藝術深植于所有被聖靈感染的人們的心中。我相信一旦嘗到偉大藝術的精髓,以後再也無法抽身,必將永世為它犧牲,為它工作,永不棄絕。我更相信任何獻身于藝術的人,都會得到福澤。

我相信最後的審判,屆時,有膽識歌頌升華、純潔藝術的人,和那些以粗陋、邪惡眼光鄙視藝術的人,都會得到他們分內應有的賞或罰,我深信忠于藝術的人必會得到恩賜,他們將穿上馨香四溢、純美和諧的天賜華衣,回到天國——萬物鳴和之中心一與之認同.永生永世逍遙其中。

高更的一生,永遠徘徊在逃避和追求之間;逃避現代文明的窒息,尋找至純至美的藝術,追求自然與人性的完美結合,而這只能來自于不受文明污染的土地、村莊、河流。1903年5月8日,高更仿佛一片經受了無數風霜侵襲的葉子,悄然落下,回歸自然之中……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5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