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條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機制研究

開放條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機制研究
定價:162
NT $ 141
  • 作者:董青馬
  • 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4955663
  • ISBN13:9787504955661
  • 裝訂:平裝 / 16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近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制度的全面變遷導致金融風險的種類、性質、分布及傳導機制頻繁變動,而現有風險監管指標更加側重于銀行業的微觀風險,致使監管部門很難對系統性風險進行有效的監管,本書在開放條件下從理論與實證兩個層次研究了銀行系統性風險的生成機制。首先,本書從個體銀行風險觸發、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金融安全網下的銀行系統性風險變遷三個層次對系統性風險進行考察,並構建了一個從微觀到宏觀的系統性風險分析模型,以研究在不同環境下微觀風險觸發與個體銀行失敗、個體銀行失敗與系統性風險的生成機理;其次,本書還挖掘60個國家24年1440個樣本點的相關數據,運用Panel Logit模型對不同開放程度、不同金融發展程度國家的系統性風險生成機制進行了實證分析;最後,本書考察我國金融制度的特殊性,從理論與實證兩個層次上對我國銀行系統性風險的生成、評估及其防範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目錄

0 導論
0.1 選題意義
0.2 關鍵概念界定
0.3 關鍵文獻述評
0.4 研究思路與邏輯結構
0.5 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 金融安全視野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的分析框架
1.1 銀行系統性風險內涵
1.1.1 系統性風險概念界定
1.1.2 系統性風險的幾個相關概念
1.1.3 金融安全視角下銀行系統性風險內涵
1.2 銀行系統性風險理論淵源
1.2.1 傳統金融危機理論
1.2.2 銀行擠兌模型及其擴展
1.2.3 傳統危機理論對銀行系統性風險研究的借鑒意義
1.3 開放條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新發展
1.3.1 開放條件界定
1.3.2 開放條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事件新進展
1.3.3 開放條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研究方向
1.4 開放條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分析框架
2 封閉環境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的生成︰從微觀到宏觀的分析框架
2.1 個體銀行風險特征刻畫與個體銀行失敗
2.1.1 同質條件下個體銀行風險特征刻畫
2.1.2 異質條件下個體銀行風險特征刻畫
2.1.3 風險特征與個體銀行失敗
2.2 封閉環境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機理l︰共同沖擊
2.2.1 共同沖擊類型
2.2.2 共同沖擊作用于銀行體系的傳導機制
2.3 封閉環境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機理Ⅱ︰傳染機制
2.3.1 銀行系統性風險傳染路徑
2.3.2 傳染速度、規模及概率分析
2.4 封閉環境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的統一模型
2.4.1 封閉環境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的全過程
2.4.2 Diamond和Rajan(2005)模型介紹
2.4.3 基于流動性視角的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統一模型
本章小結
3 開放條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的理論分析
3.1 全球金融體系的結構變遷與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
3.1.1 金融運營環境發展與銀行系統性風險變遷
3.1.2 全球金融體系結構與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
3.2 全球銀行業的發展與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
3.2.1 銀行融資結構與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
3.2.2 金融整合與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
3.2.3 銀行業的開放效應與系統性風險生成
3.3 開放條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國際傳染的路徑分析
3.3.1 真實聯系渠道
3.3.2 純粹傳染渠道
3.3.3 銀行系統性風險傳染渠道的綜合分析
本章小結
4 開放條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的實證研究
4.1 系統性風險實證研究的總體分析框架
4.1.1 系統性風險測度的總體框架
4.1.2 系統性風險測度的指標體系
4.2 系統性風險實證難點︰測度的方法論
4.2.1 自下而上與總量研究方法
4.2.2 基于市場信息的系統性風險綜合測度方法
4.2.3 銀行間市場實際傳染的測度
4.2.4 對系統性風險測度的評價
4.3 系統性風險生成的實證分析︰基于Panel Logit的模型分析
4.3.1 研究設計
4.3.2 實證過程與結論
本章小結
5 我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5.1 引言︰我國銀行系統性風險之謎
5.2 我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的微觀基礎
5.2.1 我國銀行資產負債結構與風險的觸發機制
5.2.2 我國銀行體系可能遭遇的共同沖擊類型分析
5.2.3 我國銀行系統性風險傳染機制分析
5.2.4 我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的潛在機制
5.3 我國銀行業系統性風險生成的制度根源——基于預算軟約束的視角分析
5.3.1 中國銀行業預算軟約束存在的證據及制度根源
5.3.2 預算軟約束與銀行系統性風險的生成
5.3.3 預算軟約束下我國銀行業的風險承擔機制
5.4 我國銀行系統性風險測度的實證分析
5.4.1 我國銀行系統性風險測度的特殊性及研究方法綜述
5.4.2 我國銀行系統性風險的評估
5.4.3 系統性綜合測度指標應用的前景與局限性
本章小結
6 主要結論與展望
6.1 主要結論
6.2 防範與控制我國銀行業系統性風險的政策建議
6.3 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1 金融穩健指標體系
附錄2 學者研究銀行危機時所使用的指標集
附錄3 金融市場結構指數
附錄4 政府治理指數因子分析的結果
附錄5 分組的Mann-Whitney U檢驗
致謝
 

(一)

人類社會進入20世紀後,全球化浪潮風起雲涌,金融的發展在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的同時,也給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巨大的風險。世界金融發展史表明,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在經濟開放的過程中很少能夠避免金融危機的爆發,經濟發展通常伴隨著風險的形成與積聚,金融風險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將嚴重影響到一國的金融安全。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墨西哥金融危機、亞洲金融危機、俄羅斯金融危機和巴西金融危機連續爆發,給危機爆發國造成了嚴重危害,也極大地沖擊了全球經濟金融體系。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市場的表現注定要進入未來金融經濟史的教科書。9月以來,國際金融市場經歷了大規模機構破產重組、全球金融市場暴跌、各國政府積極救市等應接不暇的動蕩情景。起源于華爾街的次貸危機也迅速演變為一場浩大的全球性金融海嘯。究其原因,在于全球失衡下的經濟調整、國際金融秩序與流動性收縮與擴張。現在看來,金融海嘯的下一幕越來越朝著悲劇的結尾演繹︰格林斯潘所說的“腐蝕性”力量正在日益顯現,美國的銀行信貸緊縮和消費緊縮看來已經是不可避免。虛擬經濟帶來的負的財富效應和需求效應正在以前所未見的深度和廣度體現在全球實體經濟的消費和投資中。歷史總是在重演,但金融危機每一次爆發的方式、重點均呈現出新的特點,因此人們幾乎無法準確地預測到金融危機爆發的時機。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威脅,金融風險的防範和金融安全的維護也成為世界性經濟難題,受到各國政府、經濟管▔理部門、金融企業和經濟理論界的高度關注。

中國正處在由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過渡、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特殊歷史階段,經濟的高速發展與制度變遷必然導致金融風險的種類、性質、分布及傳導機制的頻繁變動,風險問題日益突出和復雜。特別是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9國內金融業全面開放的趨勢不可逆轉,一方面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金融風險會通過多種途徑傳遞到國內,加大外在不確定性的沖擊;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也會帶來很多新的內在不確定性,改變國內金融風險的狀況。我國金融國際化中所面臨的風險和安全問題已引起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注︰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健全金融風險監控、預警和處置機制”,“維護金融運行和金融市場的整體穩定,防範系統性風險”。2005年10月,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又明確指出在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基礎上,要進一步維護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2008年lO月,國家主席胡錦濤應約同美國總統布什通話時強調︰中國政府為應對這場金融危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以保持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勢頭。中國政府將繼續以對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負責的態度,同國際社會密切合作,共同維護世界經濟金融穩定。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