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是朱德、羅瑞卿、張瀾等偉人的家鄉,有七百多萬人。南充方言在普通話以及強勢方言的影響下發生了一定變化,深入研究南充方言,了解南充方言詞義以及變化原因、趨勢、規律,了解方言之間的差異,能夠推動南充旅游和南充經濟的發展,可以增加對南充民俗、社會、文化等的了解,幫助避免方言沖突和矛盾,有助於構建和諧社會。
南充方言研究十分落後。南充有七百多萬人口,卻沒有一部南充方言志和《南充方言詞典》。《漢語方言大詞典》引用文獻時,沒有一部公開發表出版的與南充方言相關的論著可以使用,只有一部汪坤玉先生的《南充方言詞匯》未刊稿被引用。直到2009年,才有第一部研究南充方言的專著問世,即曾曉舸《南充方言研究》。詞典中也很少有南充方言的例句。這種現象,與南充建設川東北中心城市極不相稱和協調。南充市志、縣志中對南充方言也只有一點簡單的描寫,但都缺乏例證,不明本字。
南充方言共19個聲母、35個韻母、4個聲調。南充方言受到客家方言、湘方言、粵方言、山西方言、湖北方言、重慶方言以及成都方言的影響,保留了許多古代詞語,具有重要研究價值。不少古語能在南充方言中找到蛛絲馬跡,甚至一些疑難詞語能夠用南充方言解釋通順。
漢語研究重文輕語,口語詞、俗語詞研究嚴重滯後,影響了漢語研究的發展。受漢字字形影響,同源詞主要受制於形體相近或相關的同音字,只有單音節的,實際上主要是同源字研究。而同源的詞語不一定都字形相關。本研究特別注意方言詞的各種音變和方言俗字所掩蓋的方言讀音的真相,探索同源詞、同族詞、同義詞、口語詞、俗語詞等的原貌和真實含義。
方言不能作為判斷作者籍貫的唯一參考,因為不少方言詞語在不少方言區都能通用,並不是某一個地方特有的方言特征詞,即使是方言特征詞也需謹慎,不能輕易斷定,必須有其他過硬的證據。由於古今演變,古代方言的情況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麽簡單,存在不少未知情況。
本研究從語言學的角度出發,結合方言與漢語史,重視敦煌變文、佛經、語錄、元曲、明清小說等口語性文獻和碑刻、出土文獻等同時文獻,利用電子檢索文獻和數據庫及大學藏書等,上溯先秦,下探明清,對南充方言詞語進行研究,搜集補充了翔實的古代漢語例證,指出《漢語大詞典》等辭書的詞條失收、詞條誤收、詞義失收、例證晚收、只收孤例、解釋欠妥、引文錯誤等問題,說明了相關論著及電子檢索軟件的遺漏和不足。
本書以南充方言詞語為語料,從共時和歷時兩種角度對南充方言語詞的來源、系統、構成及詞義的演變進行分析研究,將現代語言學理論與我國傳統的訓詁學理論結合起來,在語言研究中引入文化研究內容,對南充方言中仍然保留的古詞語進行考釋研究,用普通話對南充方言俗語進行說明,用現代漢語方言材料說明古語。充分利用現有的文獻史料,廓清事實,又盡可能利用出土文獻中的新材料,鉤沉索隱,力求得出新的認識和結論。在運用傳統研究方法的同時,采用現代語言學研究方法,采取出土文獻、傳世文獻和現代漢語言言三重考證法進行研究,力求對前賢時俊的研究作一些有益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