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水畫的創作在傳承傳統與貼近生活、貼近自然等幾個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進展,涌現出不少優秀的山水畫家,活躍了中國山水畫壇,今天我們要研究的王書俠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但在整個山水畫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不少問題與缺憾,其中,最為突出的是︰一、對傳統的深人更多的是基于筆墨形式技巧而不是從文化的角度去深人;二、在對景寫生中的創作讓中國山水畫中的寫意沉迷于寫實,甚至是寫真的世俗化審美之中,繪畫中那種閃爍著純淨文化精神追求的氣魄與氣ˋ息很難發現;三、浮躁心態與多變的環境,很難使畫家對中國文化的傳統與精神有更為深入的體驗;四、文化陶養的積澱與修持,是提高筆墨認識的基礎,刈沖國山水畫來講,筆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筆墨表現的核心其實質是一個對筆墨認識的問題;五、過分注重傳統的程式,限制了畫家的創新能力,難以形成自己的風格與特色。這些現狀亟須改變,打破山水畫風格單一的局面,使作品內容豐富、風格多樣化。中國山水畫創作特別應改變那種偏軟的小品繪畫風格,應致力于創作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的作品,這樣才能增J雖畫面的氣勢和感染力,引起人們的共鳴。在此,我是把王書俠作為文化體驗山水畫創作的一個代表人物來研究的。
對王書俠泰山題材山水繪畫的解讀,更多的人集中于他的繪畫語言形式與表達泰山風物的一種協調與獨特性上,很少人從文化的角度去解讀在他繪畫中的文化精神,我想這才是打開王書俠藝術世界的鑰匙。這種精神的形成,是他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長期對泰山、對泰山文化體驗的結果,也正是有了這種體驗,才能使他的繪畫在泰山文化的積澱中,呈現出正大氣象的文化氣質與蒼茫厚重的審美品位。這種品位在美學上屬于雄渾一格。在中國的《詩品》中“雄渾至大至剛”是二十四品開篇第一品。雄渾是中國文學藝術歷來所褒揚的陽剛之美的一個典型的特定類型。雄渾與西方美學中的重要範疇“崇高”是非常相似的,而泰山所具有的恰恰是這種美學品質。王書俠的山水畫其突出的特征就是雄渾,其風格特點恰與泰山的文化精神相契合。王書俠是源于對文化的體驗而自覺進行藝術創作的畫家,其潛力就是源于其體驗文化的厚度,而這種厚度正是王書俠在藝術創作中充滿自信的原因。或者說,對泰山文化的體驗首先形成了王書俠獨特的審美經驗,進而影響了他的山水畫創作。
在當代繪畫史上,以泰山為題材吟詩作畫的文人墨客數不勝數,從而使泰山在文化的關懷度上有了更多的關注。泰山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象征,也有不少畫家寫泰山、畫泰山,但從芸芸眾生的作品來看,能用中國傳統的筆墨語言來表現泰山所獨有的雄厚、大氣及正大氣象者並不多見。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因為很多遠道的畫家並未了解泰山、理解泰山、讀懂泰山。這是一個相當艱苦而又漫長的感悟過程,不是偶然地去寫寫生就能解決的。其實,文化作為一種價值體系,是一個不斷生發的過程,每個人的生命過程只有有機地貫穿其中,才能有效地傳承與發展我們生子斯、長于斯的文化體系。王書俠長期生活在泰山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之中,時時感悟泰山的風神與氣息,年復一年地游山、讀山、寫山、畫山,泰山已經作為一種精神、一種氣息、一種信念深深地根植于他的心中,並體現在他的思想及行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