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星教授命我為這本書寫點話。我頗為惶恐,因為從來沒有研究過新聞學、傳播學。但略想一下,自己在新聞界已混跡了15年,或者從事編輯工作,或者為報刊撰寫時評,對新聞界還是有很多直觀認知的,所以也就貿然答應了下來。
為了寫作,我上網查閱了作者的信息。由此了解到,本書作者邁克爾‧舒德森是一位社會學家,但研究對象集中于新聞、美國新聞史及公共文化。由此可以解釋本書的視野何以如此開闊。在這本薄薄的著作中,作者涉及的話題從民主制度的類型到新聞的性質、美國新聞史,又到熱門的公共領域理論,乃至專家在民主社會中的作用。對這些話題,作者均可信手拈來,舉重若輕,且能作出相當到位的討論。我這個外行讀者閱讀這本書並沒有專業上的隔閡,同時對民主制與新聞界的關系,也有了一個更為完整的印象。
為了解舒德森的思想脈絡,我利用便捷的網絡,主要是books.google,com,斷斷續續翻閱了舒德森的幾本著作。在本書之前,他已出版了六本書︰《發現新聞︰美國報紙的社會史》、《廣告,艱難的說服》、《美國人記憶中的水門事件︰我們如何記憶、遺忘和重構過去》、《新聞的力量》、《好公民︰美國公民生活史》、《新聞社會學》。擺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是作者于2008年出版的最新著作。
威斯敏斯特大學民主研究中心的一位學者評論說︰“在美國當代研究媒體與政治的學者中,邁克爾‧舒德森無疑是最為明智的。”確實可以用“機智”、“明智”來形容這位作者的思考與結論,這在當今學術界,尤其是所謂的文化批評界、社會學界,是比較罕見的。舉例來說,關于廣告,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主流學界就多持批評之聲,但舒德森在他較早的那本專門討論廣告問題的著作中卻不落俗套。他指出︰廣告不具有其批評者所說的那種影響力,但當然也不像其辯護者所說的那樣無力又無害。他毫不客氣地說,絕大多數批評廣告的人其實根本就不了解這些制作、發布廣告的機構都在做什麼。他又說︰“廣告在多大程度上帶動銷量,銷量也就會在多大程度上帶動廣告。”這話听起來頗有點經濟學的味道,說這話時人既不像正統的文化批評家,也不像正統的社會學家。
這種明智也充分體現在本書的各個章節。比如,在第一章中,作者對書名中的“民主”進行了清晰的界定︰他所討論的是代議民主制,而非直接民主制。晚近以來,由于對代議制度的失望,以及對官僚制(包括第十章所討論的“專家”)的失望,學界對代議民主制的態度有些暖昧,因而有了“協商民主”——其實正確的翻譯是“審議民主”——之類的說法。但舒德森則堅定地認為︰
“與直接民主制相比較,代議民主制創造了一個更誠實、更公正、更信任的治理體系。”如此明智的立場,對于中國讀者來說是十分有益的。
第五章的討論很有智慧。政治哲學家和文化批評家們對新聞業的形態頗有微詞,比如,他們覺得新聞報道熱衷于講熱鬧的、離奇的故事,不夠嚴肅,不負責任,具有憤世嫉俗的心態,等等。作者卻指出︰“持這種批判論調的評論人士完全忘卻了,正是他們所攻擊的這些新聞業的特征最好地保護著強勁而旺盛的公共辯論,並進而對民主起著促進和提升的作用。”作者舉出很多例子論證了這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