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歷經秦代、西漢、新莽和東漢四個朝代,止于公元220年東漢王朝滅亡,前後歷時440余年。這一歷史時期,隨著秦始皇統一六國,東周時期諸侯割據的局面終于結束,一個多民族統一的、以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國家出現在世界的東方,中國歷史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帝國時代。秦王朝國祚短暫,但秦制漢承,公元前206年建立的西漢王朝以及後來的新莽、東漢王朝,繼承和完善了秦王朝建立的一整套社會制度,發展了帝國時代的政治、經濟、科學技術和文化,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鑄就了帝國時代歷史的第一個發展高峰,並對後來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直接的、極其深遠和極其重要的影響。秦漢考古,正是圍繞著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以這一時期的政治、經濟、科學技術和文化等為對象而展開的,並且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秦漢社會歷史的復原和解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本書作為《中國考古學》(九卷本)中的一卷,其主要內容是對20世紀初以來秦漢時期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進行系統的綜合性論述。基于對歷史考古學性質、任務和特點的認識,本卷堅持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強調以考古資料為基礎並與文獻記載有機結合,突出兩個基本點︰一是基本考古材料的梳理,一是從考古資料出發闡釋秦漢社會歷史的有關問題。由此,初步構建秦漢考古的學科體系,並盡可能反映秦漢考古的新成果、新進展。同時,本書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還就秦漢考古理論和實踐的若干問題進行了闡述,就秦漢考古的主要研究課題進行了思考和展望。
本書適合研究歷史、考古、文博和美術史的專業人員及廣大考古愛好者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