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說︰“我總記得我活在人間。”
“人間魯迅”,即魯迅的“人間性”,或“大地性”。
正由于他始終堅實地站在中國大地上,洞見一切,看透了所有把戲,深知民眾的苦痛和希冀,所以,魯迅才為了改變舊世界而吶喊、而反抗,才稱自己的寫作是“轉輾而生活于風沙中的瘢痕”。
在這部精彩的傳記中,作者生動刻畫、真實呈現出魯迅鮮活的思想、血肉豐盈的個性、特立獨行的人格和桀驁不馴的風骨。
林賢治,當代著名學者,著有詩集《駱駝和星》、《夢想或憂傷》,思想性作品《平民的信使》、《胡風集團案︰二十世紀中國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記》、《自制的海圖》、《五四之魂》、《時代與文學的肖像》、《午夜的幽光》、《一個人的愛與死》,自選集《娜拉︰出走或歸來》,傳記《人間魯迅》、《魯迅的最後十年》、《漂泊者蕭紅》,主編《二十世紀世界文化名人書庫》、《曼陀羅譯叢》、《流亡者譯叢》、《流亡者叢書》、《散文與人》、《記憶》、《人文隨筆》、《文學中國》(合作)等。
目錄
引言
第一部 探索者
一 困頓的少年時代
1 無聲的中國
2 紹興:一個人的誕生
3 母愛‧社戲‧“義勇鬼”種種
4 長媽媽和《山海經》
5 自由而整飭的三味書屋
6 百草園‧友誼的種子
7 從“少爺”到“乞食者”
8 在當鋪與藥店之間
9 最後的擠壓
10 八元川資與一江離恨
二 “戎馬書生”
11 水兵之夢
12 縣考:第一次妥協
13 《天演論》‧真理的第一道台階
14 “英雄未必忘家”
15 大海行
三 島國的熱血與星光
16 燠熱的東京氣候
17 弘文風潮與辮子問題
18 哲學和文學成了異國游子的精神家園
19 科學救國的前沿
20 需要獨立行動
21 離離草
22 仙台‧現代醫學‧從靈魂到軀殼
23 悲壯的間奏曲
24 幻燈事件
25 婚姻:第二次妥協
26 後死者的先驅道路
27 《新生》運動‧雜志的流產與實力的轉移
28 “伍舍”時代
29 盜火者兄弟
四 暴風雨前後
30 灰色的教師生涯
31 “木瓜之役”
32 葬禮
33 兩次風潮
34 革命‧辮子‧我們都是“草字頭
35 新校長
36 大勝利中的敗退者
五 夜茫茫
37 範愛農之死
38 官吏生涯:不滿與無為
39 補樹書屋‧佛經‧古籍‧碑帖‧沉默的深淵
第二部 愛與復仇
六 最初的戰叫
40 關于“鐵屋子”的議論
41 狂人:救救孩子
42 全方位進擊:打倒國粹派
43 明天與夢
44 別故鄉
45 八道灣‧綏略惠夫和他的影子
46 教壇上:中國小說史
47 《新青年》的解體
七 冰谷中
48 《阿Q正傳》:國民靈魂的肖像畫
49 可怕的“互助
50 盲詩人和小生物的故事
51 估“學衡”‧批評家的批評‧女媧與弗洛伊德
52 聲明:人格與藝術
53 八道灣院內的戰爭
54 磚塔胡同
55 《吶喊》:悲劇系列之
56 《彷徨》:悲劇系列之二
57 西三條新居‧老虎尾巴‧闖“盜窟
58 西安行
八 女師大風潮
59 講台上:《苦悶的象征》
60 《語絲》與《現代評論》
61 奇襲
62 踫了兩個大釘子
63 悲愴交響曲
64 愛情,別一種火焰
65 在《莽原》周圍
66 女師大事件:從旁觀者到參與者
67 “未名”的一群
68 5月潮汛期:閑話‧流言‧新的鬼魅
69 兩難中的選擇
九 地火
70 免職令:槍打出頭烏
71 勝利者沒有勝利
72 姐妹篇:《孤獨者》與《傷逝》
73 “痛打落水狗”‧信的糾葛‧諾貝爾文學獎問題
74 “三一八”:血寫的和墨寫的
75 《華蓋集》及其續編‧虎與羊
76 離京種種
十 孤島上
77 印象:有費而失了生活
78 《墳》
79 回擊高長虹:夜‧太陽‧月亮
80 “置首于一人之足下,甘心十倍于戴王冠”
81 放火者
十一 夢與醒
82 大鐘樓內外
83 香港三日
84 改造“沙漠”的工作
85 “文學無用”論
86 熔岩噴出了地面
87 白雲樓:現代的隱者
88 愛就是成為一個人
89 兩次演講‧一場官司-系列雜感與“包圍新論”
第三部 橫站的士兵
十二 盜火者
90 上海‧內山書店‧艱難的結合
91 演講系列:真假知識階級‧指揮刀和文學家‧新女性與傳統
92 創造社和太陽社的共同靶子
93 戰爭升級
94 思想在“革命文學”論爭中升華:革命‧流氓‧投機主義‧人格‧自由
95 盜取“天火”‧托爾斯泰和人道主義‧“同路人”‧《奔流》的誕生
96 北京一上海;小白象一小刺蝟
97 版稅官司‧“怎樣做父親”成了現實問題‧女工的故事
十三 浴火的道路
98 左聯:作梯子的與爬梯子的
99 新月派諸君子:劊子手、皂隸、乏走狗之類
100 會見李立三‧五十誕辰‧木刻講習會
101 柔石之死-避難花園莊‧《前哨》與《北斗》
102 《上海文藝之一瞥》與《創造十年》‧才子加流氓‧《十月》,《毀滅》,《鐵流》
十四 大旗下的戰斗
103 “民族主義文學”‧救亡中的啟蒙‧“一二八”戰火中
104 遲遲出戰:關于“自由人”和“第三種人”的論爭
105 北平五講‧致周揚:“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
106 丁玲失蹤與楊銓遇害
107 蕭伯納在上海‧“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魯迅雜感選集》及序言
108 明槍暗箭種種
十五 內戰與潰散
109 刨祖墳——中國文化心理探微
110 分道揚鑣:笑是什麼?
111 如此“同人”:林默與田漢
112 和青年奴隸在一起
113 家庭:“以沫相濡究可哀”
114 瞿秋白死訊‧《海上述林》‧《譯文》事件
115 鞭子從背後抽來
116 “一二九”運動‧蕭三來信‧左聯的潰散
117 中國文藝家協會‧兩個宣言
118 《故事新編》‧匆匆來去的《海燕》
十六 反抗死亡
119 馮雪峰返滬‧“兩個口號”論爭
120 萬言長文《答徐懋庸並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
121 以工作對抗死亡
122 木刻展覽會‧談孔子、鬼、自殺及其他‧在壕塹中僕倒
123 民眾的葬禮
修訂版後記
第四版後記
第一部 探索者
一 困頓的少年時代
1 無聲的中國
2 紹興:一個人的誕生
3 母愛‧社戲‧“義勇鬼”種種
4 長媽媽和《山海經》
5 自由而整飭的三味書屋
6 百草園‧友誼的種子
7 從“少爺”到“乞食者”
8 在當鋪與藥店之間
9 最後的擠壓
10 八元川資與一江離恨
二 “戎馬書生”
11 水兵之夢
12 縣考:第一次妥協
13 《天演論》‧真理的第一道台階
14 “英雄未必忘家”
15 大海行
三 島國的熱血與星光
16 燠熱的東京氣候
17 弘文風潮與辮子問題
18 哲學和文學成了異國游子的精神家園
19 科學救國的前沿
20 需要獨立行動
21 離離草
22 仙台‧現代醫學‧從靈魂到軀殼
23 悲壯的間奏曲
24 幻燈事件
25 婚姻:第二次妥協
26 後死者的先驅道路
27 《新生》運動‧雜志的流產與實力的轉移
28 “伍舍”時代
29 盜火者兄弟
四 暴風雨前後
30 灰色的教師生涯
31 “木瓜之役”
32 葬禮
33 兩次風潮
34 革命‧辮子‧我們都是“草字頭
35 新校長
36 大勝利中的敗退者
五 夜茫茫
37 範愛農之死
38 官吏生涯:不滿與無為
39 補樹書屋‧佛經‧古籍‧碑帖‧沉默的深淵
第二部 愛與復仇
六 最初的戰叫
40 關于“鐵屋子”的議論
41 狂人:救救孩子
42 全方位進擊:打倒國粹派
43 明天與夢
44 別故鄉
45 八道灣‧綏略惠夫和他的影子
46 教壇上:中國小說史
47 《新青年》的解體
七 冰谷中
48 《阿Q正傳》:國民靈魂的肖像畫
49 可怕的“互助
50 盲詩人和小生物的故事
51 估“學衡”‧批評家的批評‧女媧與弗洛伊德
52 聲明:人格與藝術
53 八道灣院內的戰爭
54 磚塔胡同
55 《吶喊》:悲劇系列之
56 《彷徨》:悲劇系列之二
57 西三條新居‧老虎尾巴‧闖“盜窟
58 西安行
八 女師大風潮
59 講台上:《苦悶的象征》
60 《語絲》與《現代評論》
61 奇襲
62 踫了兩個大釘子
63 悲愴交響曲
64 愛情,別一種火焰
65 在《莽原》周圍
66 女師大事件:從旁觀者到參與者
67 “未名”的一群
68 5月潮汛期:閑話‧流言‧新的鬼魅
69 兩難中的選擇
九 地火
70 免職令:槍打出頭烏
71 勝利者沒有勝利
72 姐妹篇:《孤獨者》與《傷逝》
73 “痛打落水狗”‧信的糾葛‧諾貝爾文學獎問題
74 “三一八”:血寫的和墨寫的
75 《華蓋集》及其續編‧虎與羊
76 離京種種
十 孤島上
77 印象:有費而失了生活
78 《墳》
79 回擊高長虹:夜‧太陽‧月亮
80 “置首于一人之足下,甘心十倍于戴王冠”
81 放火者
十一 夢與醒
82 大鐘樓內外
83 香港三日
84 改造“沙漠”的工作
85 “文學無用”論
86 熔岩噴出了地面
87 白雲樓:現代的隱者
88 愛就是成為一個人
89 兩次演講‧一場官司-系列雜感與“包圍新論”
第三部 橫站的士兵
十二 盜火者
90 上海‧內山書店‧艱難的結合
91 演講系列:真假知識階級‧指揮刀和文學家‧新女性與傳統
92 創造社和太陽社的共同靶子
93 戰爭升級
94 思想在“革命文學”論爭中升華:革命‧流氓‧投機主義‧人格‧自由
95 盜取“天火”‧托爾斯泰和人道主義‧“同路人”‧《奔流》的誕生
96 北京一上海;小白象一小刺蝟
97 版稅官司‧“怎樣做父親”成了現實問題‧女工的故事
十三 浴火的道路
98 左聯:作梯子的與爬梯子的
99 新月派諸君子:劊子手、皂隸、乏走狗之類
100 會見李立三‧五十誕辰‧木刻講習會
101 柔石之死-避難花園莊‧《前哨》與《北斗》
102 《上海文藝之一瞥》與《創造十年》‧才子加流氓‧《十月》,《毀滅》,《鐵流》
十四 大旗下的戰斗
103 “民族主義文學”‧救亡中的啟蒙‧“一二八”戰火中
104 遲遲出戰:關于“自由人”和“第三種人”的論爭
105 北平五講‧致周揚:“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
106 丁玲失蹤與楊銓遇害
107 蕭伯納在上海‧“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魯迅雜感選集》及序言
108 明槍暗箭種種
十五 內戰與潰散
109 刨祖墳——中國文化心理探微
110 分道揚鑣:笑是什麼?
111 如此“同人”:林默與田漢
112 和青年奴隸在一起
113 家庭:“以沫相濡究可哀”
114 瞿秋白死訊‧《海上述林》‧《譯文》事件
115 鞭子從背後抽來
116 “一二九”運動‧蕭三來信‧左聯的潰散
117 中國文藝家協會‧兩個宣言
118 《故事新編》‧匆匆來去的《海燕》
十六 反抗死亡
119 馮雪峰返滬‧“兩個口號”論爭
120 萬言長文《答徐懋庸並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
121 以工作對抗死亡
122 木刻展覽會‧談孔子、鬼、自殺及其他‧在壕塹中僕倒
123 民眾的葬禮
修訂版後記
第四版後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