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藏中國古玉全集》內容涵蓋整部玉文化發展史,藏品涉及新石器時代、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諸多不同時段,更將依據藏品數量決定特定時段卷數,形成開放式結構。每卷擬收錄玉器藏品約300件,除定名、尺寸、斷代等必備要素外,重要藏品還將附有專家點評。此外,每卷皆有專論,詳盡解析時代特征與鑒定要點。旨在系統、全面反映民間收藏中國古玉風貌,指導、完善中國古玉收藏市場,豐富、推動文博事業發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本書收錄了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不同種類近300件器物。像工具、兵儀器、禮器、佩飾、葬玉、實用器皿、禮樂器、人物動物等。皆以器物的時代、器型、紋飾依次排列,更加直觀地向人們展示了不同時期、不同種類器物的發展變化。本書所收錄的器物全部經過著名的玉器專家周南泉、孫學海、汪遵國、雷從雲、華義武組成的專家團隊的鑒定把關,具有很強的權威性。
本書視角獨特、內容精當,入選器物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
本書是《民間藏中國古玉全集︰秦漢魏晉南北朝編(卷三)》。
序
中國有著近萬年的玉文化歷史。在中國悠久的文明長河中,出現過若干個玉文化繁榮時期。這從國家和各地博物館數量巨大的館藏玉器中就可以看出。但博物館館藏的古代玉器,仍不足以全面展示中國古代玉文化。《民間藏中國古玉全集》大型系列叢書,旨在尋找散佚于民間的古玉遺存,來進一步反映中國古玉的全貌。
原始社會的人類活動中,石器與生存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如當時人類生活和生產使用的工具,最為先進、適用、耐用者,首選之料就是隨地可取的石;作為與生死有關的武器,最有殺傷力者,無疑亦是石。這就是說,石器是早期人類生存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質。
石之品種數以千計,好壞不等。其中被中國先民視為“石之美者”的玉,就有近百種。這些“美石”,因地質成因的不同,其化學成分、硬度、比重和色澤等各不相同。人們視這些物質特性的不同,按需造物。所造之物,歷經滄桑,多仍未損壞,且因質較堅硬和制作費功費時,成器後晶瑩溫潤,寶光華麗,故不忍使用,甚或保藏起來。久而久之,這些與一般石質不同,與石器磨作法略不一致,即用“如琢如磨”法琢磨的器物,逐漸成了地位高貴的頭人或部落首領的獨佔品,並從石器中脫離出來,成為自成體系的新一類藝術品——玉器。
據查,茌世界一些國家或地區,亦有與中國上述情況相似者,如南北美洲、澳洲等土著民族居住區,亞洲的日本和南亞地區的痕都斯坦等。唯這些地區發現的玉器,多數是在早期有,而後期沒有,或早期、後期都沒有,只出現在中期。其中前者主要在南北美洲、澳洲和日本等,但出現時間都較中國晚數千年;後者,只出現在南亞印巴地區的痕都斯坦,其制成品多在中國的元至清中期。
總之,上述地區或國家的玉器,不僅較中國玉器出現晚數千年,且時斷時續,數量和品種少,精品罕見,而不被世人所注意。唯獨中國的玉器,不僅有上萬年的悠久歷史,且連續不斷,一直延至今日,留下精品、絕品無數,其品種之多,用途之廣,色澤、工藝、造型、紋圖之美,內涵之深奧,舉不勝舉,引世人倍加稱頌和寶愛。
值得指出的是,有些學者用人類學方法考證後指稱,南北美洲和澳洲的土著居民,有中國蒙古等地人種的特征和血統。因此,不能排除他們,包括制作玉器的方法是從中國遷移傳播過去的。而日本,有人認為其先民有一部分人是從中國遷居過去的,加之其所產玉器有的造型幾乎與中國同,並較晚出現,想必亦與上述美洲和澳洲情況相同,有可能是中國人把造玉器之法帶過去,進而才有了玉器。痕都斯坦地處印巴,靠近中國,其地玉器,在故宮博物院等世界各地博物館及私人收藏者手中,多有發現。據筆者觀察,除紋飾、造型的某些方面與中國玉器有所差別外,所用玉料、制作方法及用途等,幾與中國玉器相同,故幾可斷定其地玉器與中國玉器息息相關。加之它們均較中國晚出現,故不能排除前述諸地區或國家玉器出現與中國玉器有密切的關系。
若上述考證或推論屬實,那就意味著,就玉器的制作和使用而言,中國是獨一無二的。
玉器是中國獨創的,而且在中國擁有巨大的生命力,歷經近萬年經久不衰,其原因在哪里呢?筆者經長期研究探釋,認為與如下幾方面不無相關。
首先是中國有特殊地質和地理環境,為玉器的創作提供了客觀條件。
據考古資料可知,在有玉器出現的新石器時代各文化中,都在有玉器之前或同時有了制作和使用石器的歷史。又據古文獻記載,其玉文化境內或周邊地區都有不同性質的玉料蘊藏。據後來學者視其地區方位和地名的變化,並經較詳調查後發現,其玉料名,若按地名分,有產自山東地區的萊陽玉;產自東北地區遼寧省的寬甸玉、岫岩玉和醫無里山的琚(王禺)琪玉等;西北和西部地區的有以昆侖山為原產地,後因地質變化而沖流到新疆南部及周圍河流沙灘中,以和田玉為主的各色玉,天山以北瑪納斯地區的瑪納斯碧玉,甘肅祁連山一帶的祁連玉;中部地區有產自陝西省西安市附近的藍田玉和華山玉等,河南省密縣的密玉和南陽地區的獨山玉;南方和東南各地則有產自湖北神農架和廣東省信宜縣的蛇紋石,南京附近的閃玉及台灣花蓮縣的花蓮玉等;西南地區有產自四川省汶川地區的龍溪玉和 山中的 玉等。
上述各地產玉,按今地質礦石學名稱分,主要有三類︰一是透閃石—陽起石(又名軟玉)類;二是蛇紋石類;三是蛇紋石化大理岩等雜玉,即今人俗稱的所謂“地方玉”。其中前者最優,作器最晚在新石器晚期已開始。蛇紋石為玉料中的第二等,“地方玉”最次。後二者作器年代最早,據報道,東北地區遼寧省海城縣小孤山仙人洞古人類遺址出土的一件玉斧,距今已有一萬年左右,所用的玉料即是遼寧省岫岩縣所產的岫岩玉。
這三類玉料中,上述昆侖山及其周圍河流沙灘中,以和田為中心一帶所產的軟玉,天山以北的瑪納斯地區碧玉,東北地區的寬甸玉,四川汶川地區的龍溪玉和南京附近等地產軟玉為第一類;第二類玉產地更廣,幾乎中國各省市自治區中或多或少都有出產,著名的遼寧省岫岩的岫岩玉,甘肅省的祁連玉,四川省的 山玉,山東省的萊陽玉,廣東省的信宜玉和台灣地區的花蓮玉等都屬此列;第三類玉,即質較次的地方玉,有名的有河南省的南陽玉和密玉,陝西省的華山玉和藍田玉等。
上述三類玉,在新石器時代各文化和其後的歷代王朝所在地,都能獲得並用作器。
……
原始社會的人類活動中,石器與生存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如當時人類生活和生產使用的工具,最為先進、適用、耐用者,首選之料就是隨地可取的石;作為與生死有關的武器,最有殺傷力者,無疑亦是石。這就是說,石器是早期人類生存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質。
石之品種數以千計,好壞不等。其中被中國先民視為“石之美者”的玉,就有近百種。這些“美石”,因地質成因的不同,其化學成分、硬度、比重和色澤等各不相同。人們視這些物質特性的不同,按需造物。所造之物,歷經滄桑,多仍未損壞,且因質較堅硬和制作費功費時,成器後晶瑩溫潤,寶光華麗,故不忍使用,甚或保藏起來。久而久之,這些與一般石質不同,與石器磨作法略不一致,即用“如琢如磨”法琢磨的器物,逐漸成了地位高貴的頭人或部落首領的獨佔品,並從石器中脫離出來,成為自成體系的新一類藝術品——玉器。
據查,茌世界一些國家或地區,亦有與中國上述情況相似者,如南北美洲、澳洲等土著民族居住區,亞洲的日本和南亞地區的痕都斯坦等。唯這些地區發現的玉器,多數是在早期有,而後期沒有,或早期、後期都沒有,只出現在中期。其中前者主要在南北美洲、澳洲和日本等,但出現時間都較中國晚數千年;後者,只出現在南亞印巴地區的痕都斯坦,其制成品多在中國的元至清中期。
總之,上述地區或國家的玉器,不僅較中國玉器出現晚數千年,且時斷時續,數量和品種少,精品罕見,而不被世人所注意。唯獨中國的玉器,不僅有上萬年的悠久歷史,且連續不斷,一直延至今日,留下精品、絕品無數,其品種之多,用途之廣,色澤、工藝、造型、紋圖之美,內涵之深奧,舉不勝舉,引世人倍加稱頌和寶愛。
值得指出的是,有些學者用人類學方法考證後指稱,南北美洲和澳洲的土著居民,有中國蒙古等地人種的特征和血統。因此,不能排除他們,包括制作玉器的方法是從中國遷移傳播過去的。而日本,有人認為其先民有一部分人是從中國遷居過去的,加之其所產玉器有的造型幾乎與中國同,並較晚出現,想必亦與上述美洲和澳洲情況相同,有可能是中國人把造玉器之法帶過去,進而才有了玉器。痕都斯坦地處印巴,靠近中國,其地玉器,在故宮博物院等世界各地博物館及私人收藏者手中,多有發現。據筆者觀察,除紋飾、造型的某些方面與中國玉器有所差別外,所用玉料、制作方法及用途等,幾與中國玉器相同,故幾可斷定其地玉器與中國玉器息息相關。加之它們均較中國晚出現,故不能排除前述諸地區或國家玉器出現與中國玉器有密切的關系。
若上述考證或推論屬實,那就意味著,就玉器的制作和使用而言,中國是獨一無二的。
玉器是中國獨創的,而且在中國擁有巨大的生命力,歷經近萬年經久不衰,其原因在哪里呢?筆者經長期研究探釋,認為與如下幾方面不無相關。
首先是中國有特殊地質和地理環境,為玉器的創作提供了客觀條件。
據考古資料可知,在有玉器出現的新石器時代各文化中,都在有玉器之前或同時有了制作和使用石器的歷史。又據古文獻記載,其玉文化境內或周邊地區都有不同性質的玉料蘊藏。據後來學者視其地區方位和地名的變化,並經較詳調查後發現,其玉料名,若按地名分,有產自山東地區的萊陽玉;產自東北地區遼寧省的寬甸玉、岫岩玉和醫無里山的琚(王禺)琪玉等;西北和西部地區的有以昆侖山為原產地,後因地質變化而沖流到新疆南部及周圍河流沙灘中,以和田玉為主的各色玉,天山以北瑪納斯地區的瑪納斯碧玉,甘肅祁連山一帶的祁連玉;中部地區有產自陝西省西安市附近的藍田玉和華山玉等,河南省密縣的密玉和南陽地區的獨山玉;南方和東南各地則有產自湖北神農架和廣東省信宜縣的蛇紋石,南京附近的閃玉及台灣花蓮縣的花蓮玉等;西南地區有產自四川省汶川地區的龍溪玉和 山中的 玉等。
上述各地產玉,按今地質礦石學名稱分,主要有三類︰一是透閃石—陽起石(又名軟玉)類;二是蛇紋石類;三是蛇紋石化大理岩等雜玉,即今人俗稱的所謂“地方玉”。其中前者最優,作器最晚在新石器晚期已開始。蛇紋石為玉料中的第二等,“地方玉”最次。後二者作器年代最早,據報道,東北地區遼寧省海城縣小孤山仙人洞古人類遺址出土的一件玉斧,距今已有一萬年左右,所用的玉料即是遼寧省岫岩縣所產的岫岩玉。
這三類玉料中,上述昆侖山及其周圍河流沙灘中,以和田為中心一帶所產的軟玉,天山以北的瑪納斯地區碧玉,東北地區的寬甸玉,四川汶川地區的龍溪玉和南京附近等地產軟玉為第一類;第二類玉產地更廣,幾乎中國各省市自治區中或多或少都有出產,著名的遼寧省岫岩的岫岩玉,甘肅省的祁連玉,四川省的 山玉,山東省的萊陽玉,廣東省的信宜玉和台灣地區的花蓮玉等都屬此列;第三類玉,即質較次的地方玉,有名的有河南省的南陽玉和密玉,陝西省的華山玉和藍田玉等。
上述三類玉,在新石器時代各文化和其後的歷代王朝所在地,都能獲得並用作器。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