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圖書館事業、圖書館學研究、圖書館學教育彈指間不覺60年已經過去,雖然歷經風雨但畢竟碩果累累。幾十年來,我們對圖書館工作和圖書館學的情愫並未稍減。一輩子身在其中,匆忙中無暇反思,正好借主編叢書的機會,把這些年反復思索的一些想法貢獻出來求教于學界同仁。
目錄
文獻編目學的世紀回顧與展望
AACR2的新版本新內容
從對AACR2的審議看描述性編目條例的未來
《中國文獻編目規則》與“原則聲明”之比較
從《國際編目原則聲明(草案)》看《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的修訂
兩岸機讀目錄格式之比較
USMARC與CNMARC格式的比較研究
USMARC的新版本新內容
FRBR與編目工作思考
從FRBR看編目條例及機讀目錄格式的變革路向
從圖書館的角度看信息組織和知識組織
信息組織論
信息組織及其與主題編目等的關系
信息資源的前端組織與後端組織
信息組織工具論
新版DC-Lib的體例結構及其內容
DC-Lib——我國數字圖書館元數據的首選
資源集合及其DC描述
元數據規範的定義與描述語言
數字圖書館與保存型元數據
軍隊院校數字圖書館標準規範體系架構
《中文元數據方案》的特點及有關問題的思考
電子資源的書目控制——Michael Gorman電子資源書目控制觀評述
網絡資源的特點與MARC編目方法新探
論網絡信息資源的元數據編目
網絡資源的“在版編目”
主要論著目錄
AACR2的新版本新內容
從對AACR2的審議看描述性編目條例的未來
《中國文獻編目規則》與“原則聲明”之比較
從《國際編目原則聲明(草案)》看《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的修訂
兩岸機讀目錄格式之比較
USMARC與CNMARC格式的比較研究
USMARC的新版本新內容
FRBR與編目工作思考
從FRBR看編目條例及機讀目錄格式的變革路向
從圖書館的角度看信息組織和知識組織
信息組織論
信息組織及其與主題編目等的關系
信息資源的前端組織與後端組織
信息組織工具論
新版DC-Lib的體例結構及其內容
DC-Lib——我國數字圖書館元數據的首選
資源集合及其DC描述
元數據規範的定義與描述語言
數字圖書館與保存型元數據
軍隊院校數字圖書館標準規範體系架構
《中文元數據方案》的特點及有關問題的思考
電子資源的書目控制——Michael Gorman電子資源書目控制觀評述
網絡資源的特點與MARC編目方法新探
論網絡信息資源的元數據編目
網絡資源的“在版編目”
主要論著目錄
序
我與王松林教授相識始于研讀他的編目學論文,後因講授他的《信息資源編目》,常有問題求教,才與他有了比較直接的交往。總體來說,接觸得更多的還是他在不同時期發表的編目學論著。在我的印象中,王松林教授是國內長期在編目園地辛勤耕耘、為數不多的圖書館學專家之一。無論文獻編目作為“顯學”而受人推崇之時,還是編目事業因信息技術的發展而面臨挑戰之際,他總是對編目學孜孜吃吃,潛心探究,並成就卓然。從編目實踐的微觀細節到編目原則與規範的宏觀大計,他的研究總是追蹤著編目理論與實踐的熱點與難點,顯示他在圖書館學研究領域扎實的基本功與敏銳的洞察力。
王松林教授早在20世紀80年代空軍政治學院圖書檔案系(現改名為“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軍事信息管理系”)初創之時便從事系里的文獻編目教學工作。他的兩部編目學專著兼教材《現代文獻編目》與《信息資源編目》,既是他刻苦鑽研的成果,也是他精心教學的結晶,迄今已哺育了眾多的編目人才。《現代文獻編目》是我國第一部集中西文編目于一體、融手工編目與計算機編目于一爐的學術專著,一經出版就引起國內圖書館學界的廣泛關注與好評。 《信息資源編目》是我國第—部將文獻編目向網絡信息資源組織拓展的編目學論著,生動體現了作者由文獻編目向信息資源組織推進的編目學思想。
憑著20余年在圖書館學領域鍥而不舍的努力,王松林教授已積累了數百萬字的論著。這次他精選其中的26篇編目學論文編綴成書,闡述編目學理論與實踐的重大問題,是展示我國編目學研究前沿的重要著作,也是圖書館學研究的寶貴財富。
本書各篇既獨立成章又前後呼應,其開篇文章《文獻編目學的世紀回顧與展望》可視為全書的大綱。文中作者提出了新世紀的三大編目方向,即向聯機編目網絡化方向發展、向網絡信息資源編目方向發展,以及向信息檢索方向發展。本書遴選的論文就是按前兩個發展方向組織的,同時也體現了作者對文獻編目發展前景的基本看法,所以取名為《從文獻編目到信息資源組織》。
《從文獻編目到信息資源組織》的前半部分以“文獻編目”為中心,著重探討聯機編目網絡化所必備的編目環境與條件,即編目規則與編目條例的統一和機讀目錄格式的規範。這里收集了作者對《中國文獻編目規則》、AACR2以及各種機讀目錄格式進行研究的論文,讀者從中可以了解國內外編目規則/條例和機讀目錄格式的未來發展趨勢。
《從文獻編目到信息資源組織》的後半部分討論“信息資源組織”,這是文獻編目向網絡資源編目方向延伸的自然歸宿。作者闡述了信息組織的概念以及信息組織與知識組織、主題編目等的關系,探討了信息組織的類型和工具。由于各種元數據方案是信息組織的重要工具,所以這部分還收集了作者有關各種元數據標準,尤其是各種現代元數據標準以及網絡資源具體組織的論文。
《從文獻編目到信息資源組織》記載了王松林教授在編目領域跋涉的足跡——從文獻編目到信息資源組織,也昭示了面臨信息技術挑戰的編目事業所作的抉擇。信息資源的數字化、網絡化,編目工作的自動化、聯機化,使編目理論與編目實踐都經歷了巨大的考驗。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外編目界的專家與同仁都一直在思考、探討並試圖解決信息資源及其加工的數字化、網絡化給編目工作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面對伴隨新的信息技術而來的多樣化信息資源形態、多樣化信息資源利用方式,應采用怎樣的書目控制工具與組織方式?傳統的書目控制機制應作怎樣的變革?等等,等等,對此本書作者都作了一系列的思考與探討。我相信本書的讀者也能從本書中找到自己的答案。信息技術的發展拓寬了“文獻”資源的內涵與外延,也擴展了文獻編目工作的範圍, “文獻編目”唯有更新觀念、推陳出新,才能將挑戰變為機遇。這是本書給我的最大啟迪。
王松林教授早在20世紀80年代空軍政治學院圖書檔案系(現改名為“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軍事信息管理系”)初創之時便從事系里的文獻編目教學工作。他的兩部編目學專著兼教材《現代文獻編目》與《信息資源編目》,既是他刻苦鑽研的成果,也是他精心教學的結晶,迄今已哺育了眾多的編目人才。《現代文獻編目》是我國第一部集中西文編目于一體、融手工編目與計算機編目于一爐的學術專著,一經出版就引起國內圖書館學界的廣泛關注與好評。 《信息資源編目》是我國第—部將文獻編目向網絡信息資源組織拓展的編目學論著,生動體現了作者由文獻編目向信息資源組織推進的編目學思想。
憑著20余年在圖書館學領域鍥而不舍的努力,王松林教授已積累了數百萬字的論著。這次他精選其中的26篇編目學論文編綴成書,闡述編目學理論與實踐的重大問題,是展示我國編目學研究前沿的重要著作,也是圖書館學研究的寶貴財富。
本書各篇既獨立成章又前後呼應,其開篇文章《文獻編目學的世紀回顧與展望》可視為全書的大綱。文中作者提出了新世紀的三大編目方向,即向聯機編目網絡化方向發展、向網絡信息資源編目方向發展,以及向信息檢索方向發展。本書遴選的論文就是按前兩個發展方向組織的,同時也體現了作者對文獻編目發展前景的基本看法,所以取名為《從文獻編目到信息資源組織》。
《從文獻編目到信息資源組織》的前半部分以“文獻編目”為中心,著重探討聯機編目網絡化所必備的編目環境與條件,即編目規則與編目條例的統一和機讀目錄格式的規範。這里收集了作者對《中國文獻編目規則》、AACR2以及各種機讀目錄格式進行研究的論文,讀者從中可以了解國內外編目規則/條例和機讀目錄格式的未來發展趨勢。
《從文獻編目到信息資源組織》的後半部分討論“信息資源組織”,這是文獻編目向網絡資源編目方向延伸的自然歸宿。作者闡述了信息組織的概念以及信息組織與知識組織、主題編目等的關系,探討了信息組織的類型和工具。由于各種元數據方案是信息組織的重要工具,所以這部分還收集了作者有關各種元數據標準,尤其是各種現代元數據標準以及網絡資源具體組織的論文。
《從文獻編目到信息資源組織》記載了王松林教授在編目領域跋涉的足跡——從文獻編目到信息資源組織,也昭示了面臨信息技術挑戰的編目事業所作的抉擇。信息資源的數字化、網絡化,編目工作的自動化、聯機化,使編目理論與編目實踐都經歷了巨大的考驗。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外編目界的專家與同仁都一直在思考、探討並試圖解決信息資源及其加工的數字化、網絡化給編目工作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面對伴隨新的信息技術而來的多樣化信息資源形態、多樣化信息資源利用方式,應采用怎樣的書目控制工具與組織方式?傳統的書目控制機制應作怎樣的變革?等等,等等,對此本書作者都作了一系列的思考與探討。我相信本書的讀者也能從本書中找到自己的答案。信息技術的發展拓寬了“文獻”資源的內涵與外延,也擴展了文獻編目工作的範圍, “文獻編目”唯有更新觀念、推陳出新,才能將挑戰變為機遇。這是本書給我的最大啟迪。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3折$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