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族音樂學十講︰歷史、文獻與寫作

西方民族音樂學十講︰歷史、文獻與寫作
定價:288
NT $ 251
  • 作者:陳銘道
  • 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7515996
  • ISBN13:9787807515999
  • 裝訂:平裝 / 277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講一些中國學生不太熟悉的學科歷史,想讓年輕的學子們明白,一個學科的建立,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學科的規範,在它自己的時代,囿于整個科學和人文的大環境,是一種必然的存在;本書,對學術活動施以人文翔,讓年輕的學者們明白,研究人類音樂的學者,首先是他們自己時代的一個人,他們的學術史,也就是他們的生命史;本書,實話實說,讀者將發現很多會心之處。
 

目錄

前言
人類心靈的童聲合唱
—《西方民族音樂學十講》代序

第一講征帆去掉斜陽里
—音樂學的拓荒者
導讀
農業革命使人類產生文明,不過,農業直到今天在本質上就沒有進一步的發展,農業文明因而停滯。歐洲發生的科學革命卻給人類帶來不斷穩步發展的可能性。科學率先給歐洲帶來工業文明。科學是人類全體的。科學以客觀研究的方法為基礎,通過實驗和觀察發展起一系列互相聯系的概念系統。科學的偉大成就是把實際知識和潛在原因結合起來。
19世紀下半葉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時代,由于科學無處不在的勝利,科學以及與它有關的技術,使歐洲對世界的支配成為可能。科學對人類的活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藝術方面,亞洲、非洲、美洲與歐洲一樣,有著杰出的貢獻。一些受過科學訓練的人,開始把科學原則和具體的方法應用到非歐洲的藝術上來,開始探究它的奧妙。
音樂學應運而生,並被歐洲知識譜系接納。

第二講心隨流水到天涯
—偉大的先驅
導讀
民族音樂學不是書齋里的文獻性學問,它的每一步前進都跟具體的田野工作分不開。而在民族音樂學問世以前,受過人類學訓練或對人類學有興趣的男男女女做了開拓性的田野工作。正是在世界各地的田野采風給民族音樂學帶來生機並推動它成長。
一百年前以及更早,我們的前人奔走在世界上最偏僻的地區,孜孜不倦地用當時認為最科學的手段記錄人類的音樂。今天來看,他們方法陳舊,理論殘缺,議論膚淺,不過,我們不應該用當代學理來苛求他們,而是心懷敬意地看待他們的工作,因為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現代的民族音樂學。他們是默默無聞的偉大人物,他們把自己生命獻給了保存異族的音樂。
在資本瘋狂擴張的時代,這很了不起。堅持實地考察的實驗方法,需要勇氣和獻身精神,是令人難以忍受的體力和智力的嚴峻考驗。

第三講念去去煙波萬里
—比較音樂學
導讀
20世紀初,幾個猶太人聚到柏林大學,自費研究世界的音樂。他們把來自世界各地錄音蠟筒上的音樂記成五線譜,然後根據歐洲的音樂理論討論這些音樂的結構元素。在他們的研究中,歐洲音樂理論被看作是一種認識世界的有特權的、有普適性的音樂知識倉庫,是全世界可以共享的價值和情感的音樂符號體系。他們做出了令人欽佩的成果。
到了1930年代,納粹德國排猶、屠猶,這些研究世界音樂的猶太學者逃出德國,把學術理論和實踐方法傳播開來。

第四講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民歌復活與民粹
導讀
收集、記錄自己時代的民間歌曲,似乎是成熟文明的應有之義。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把自己時代的文化活動檔案化,反映出一個社會的自我認知水平。認知,是人類給世界賦予意義的知識和這些知識的獲取、學習、組織、儲存和恢復的方式。認知活動使人類的生活有意義,並讓它具有某種秩序。

第五講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誕生與定義
導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產生了巨大的後果,文化和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接觸形式,人類社會開始全球化的過程。隨著這個變化,音樂研究從比較向描述轉化。荷蘭學者賈阿普‧孔斯特創造性地用前綴“民族”替換形容詞“比較的”,使一個學科產生了革命。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廣泛而不得要領的學科定義之戰。

第六講拼卻此生,把葫蘆依樣畫
—研究模式
導讀
全球化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一場革命。20世紀中葉,這場革命從人最基本的權利開始,它主張人類的社會活動必須以人的生命、人的尊嚴、人的價值為出發點。這種思想迅速擴散到民族音樂學。
歐洲文化至上的觀念在逐漸過時,傳統的音樂學必須容納更大的歷史和人類觀念。
于是,全球範圍的“當地的”(local)音樂,逐漸成為民族音樂學的研究目標。在這種形勢下,顯然得有一種新的民族音樂學的寫作範式,它既不同于古老的歷史音樂學,也不同于比較音樂學;它必須跟上人文科學的文化轉向,而且既提供了對人類音樂的新的理解,又保持前輩學者觀念中對他者(others)的興趣、同情心和人道關懷。

第七講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實地調查
導讀
列維一斯特勞斯說︰音樂使人直面于只能是影子的潛在客體。有人根據這一說法編了一本書—《田野中的影子》,專門討論民族音樂學的實地調查。

第八講似花還似非花
—音樂民族志
導讀
1915年,西太平洋的特羅布里安德島來了一位白人,他來了又走,走了又來,一共住了兩年。此後他回到倫敦,在自己當過學生的大學任教。在特羅布里安德島島上的經歷,給他提供了寫作的素材。根據島上的生活,他寫出七部著作。他創造出一種寫作的規範,這種方法雖曾遭到質疑,卻仍然沿用至今。這個人叫馬林諾夫斯基;這種方法叫實驗民族志。

第九講一時多少豪杰
—學科人物
導讀
仰望星空,我們必然會先看到一些比較亮的星星。這些亮星讓星海群星璀璨。同樣,縱覽民族音樂學整個學科,我們也發現一些突出的人物。他們的活動和著述讓學海浮光耀金,氣象萬千。

第十講明日花更好,知誰與共
—範式與思潮
導讀
從它產生的時候起,民族音樂學就受到人類學的影響。20世紀最後三十年,這種影響有增無減,簡直到了舉足輕重的地步。于是,民族音樂學呈現出一部絢麗的畫卷—一片孤城萬仞山。
下文將討論宏大敘事老掉的牙與新生的乳齒、骨灰級的舊論和baby般的新說。
英文參考文獻與書目

中文參考文獻與書目
 

世界的殞滅和萬物的消亡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然而,人類並不因為科學史觀的這一理性推導而放棄生命,放棄浩瀚環宇中這一最悲愴最壯麗的精神日出。

如果世界末日果真來臨,在洪水、火山、地震、海嘯恣意肆虐之後,在太陽率領眾星突然逼近或陡然遠逝、天地霎時炫目灼熱或黯寂酷寒之際,那最後一名存活者,當他向這個曾經美麗如畫的荒蕪星球投去最後一瞥、跪下來為人類的大限和造物的無常祈禱時,法力無邊的大自然也許會突然停止那毀滅性的工作—它真的忍心毀滅這穿越千秋萬載、按照它的旨意和尺寸建立起來的藝術共和國嗎?它真的敢于無情地熄滅這薪傳于它、比它更燦爛輝煌的人類精神的奧林匹克聖火嗎?

上帝也無權違約。人類誕生于世,並不僅僅為了受難和死亡。盡管人類罪孽深重,但他們從未完全背逆與上帝之間那份莊嚴的約定,用源誕于宇宙深處、流布萬方、使生命之花綻開芬芳的創造精神來贊頌並照亮萬物,來點燃最寂寞最孤苦的或遺世獨立的高蹈之士、或斷絕撫慰的棄嬰心中那早已幽閉或從未敞開的世界。

人類的真正危險是悖逆自然。惟有藝術—我們與自然母親萬古不涸的臍帶—能確保充溢大千世界的旋律、光彩、節奏、速率、天真、善意、美麗、愛戀、歡樂和神聖常在我們心中奔瀉;惟有藝術,能使我們不致徹底墮落為物類,能使我們無論如何不離棄人之為人的本源;惟有藝術,能鼓舞我們在洞悉人世的苦難和世界的荒誕的同時,堅持謳歌人類生命的絢爛和精神的永恆;惟有藝術,我們才有望乘上

將一本記錄著亞、非、拉廣袤地區非西方民族的音樂編撰為學術著作的文字稱為“西方民族音樂學十講”,反映了編者對西方藝術精神的偏好。就嚴肅的學術眼光而言,這種偏好已不是西方藝術史家的主流(歷史的悖論是,西方越是放棄其優越感和中心意識,如斯賓格勒、湯因比、雅斯貝爾斯甚至馬克思,它就越擁有世界性的闡釋權和貌似平等實則優劣分明、高下立判的話語空間)。

不管怎樣,從溫克爾曼的《古代藝術史》、阿巴特‧蘭齊的《意大利繪畫史》、雅各布‧比克哈特的《文藝復興時期文化》、伊波利特‧丹納的《藝術哲學》、約瑟夫‧斯齊古夫斯基的《東方還是羅馬》到札洛蒙‧賴納赫的《阿波羅藝術史》、貢布里奇的《藝術的故事》、艾黎‧福爾的《世界藝術史》、熱爾曼‧巴贊的《藝術史》以及為數更多的西方現當代藝術史家,都早已超越西方的狹隘,而從席卷世界的諸種文明千姿百態、變化無窮的藝術浪潮中去憬悟人類精神的統一性。

在此意義上,古往今來無數知名與不知名的藝術家早已實踐和表現了“四海一家”的人類情懷,他們比其他發明創造者更深地訴求于人類靈魂和自然萬物的無窮形式,他們是已知世界中最早致力于“全球化”的先驅,他們締造了一個最龐大最古老的帝國,它幾乎是唯一可以體現人類共同本質、增進人類彼此發現、彼此依戀、彼此激賞、彼此啟示而消解人類猜疑、忌恨、仇殺和征服的原始本性的精神家園。

它的不朽原則是︰和諧;它的世襲精神是︰自由;它的不二法門是︰創造;它的終極彼岸目標是︰拯救;它的天然寇仇是︰唯我獨尊;它的萬古合法性是︰仁愛。在此意義上,藝術是一個人類自我認同、互相淨化、不斷超越、臻于不朽的偉大時空。

有些民族,天生不會計算日月星辰運行方程式,不擅思辨和推演;另一些民族,則世世代代恪守著各種禁忌,耽溺于把生命提煉成證明宇宙偉大定律的範本。然而,沒有一個偉大民族,沒有一種偉大文明,它所哺育的藝術家,不同時是大千世界的偉大解讀者,又是人類情感使徒般的忠誠門人。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