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來誰著史︰1500年以來的中國與世界(增訂本)

五百年來誰著史︰1500年以來的中國與世界(增訂本)
定價:239
NT $ 208
  • 作者:韓毓海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10805910
  • ISBN13:9787510805912
  • 裝訂:平裝 / 38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北大學者韓毓海以史為鑒,重溯中國發展道路。

這是一本從金融與大歷史視角講述明清500年興亡的大著作,作者以“基層組織”、“財政金融”、“世界大勢”為三個支點,重新審視世界格局中的明清興衰,有力印證了︰近500年來世界史的消長,其核心取決于“國家能力”的強弱。這一結論為當下中國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作者韓毓海是北大新銳學者,國內鮮見的大知識分子,在思想文化界擁有廣泛的影響力。其現實關懷和價值取向,每每引起關心國家命運、關注底層生活的讀者的強烈共鳴。

此書作為深受北大文科研究生追捧的思想講義,語言曉暢明快,問題意識敏銳,堪稱名家大手筆。作者行文有意針對時下熱點話題,把視野引向基層,引向世界,引向大歷史,從而讓大眾也能看清國際金融動態,以及中國的應對和走向。

此版較第一版新增100多頁內容,材料更豐富,論述更詳盡,分析更透徹,觀點更鮮明。

韓毓海,北京大學教授。獲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北京大學杰出青年人文學者。著有《鎖鏈上的花環︰啟蒙主義文學在中國》、《摩登者說》、《從“紅玫瑰”到“紅旗”》、《知識的戰術研究︰當代社會關鍵詞》、《天下︰江山走筆》等。 多年來,韓毓海以其大氣磅礡的思想氣度、汪洋恣肆的文字風格、慷慨恢弘的人文抱負,成為“士”的精神傳統在當代的有力接續者。
 

目錄

增訂版自序
緒 言
上篇︰“漫長的16世紀”
導 語
第一節 “無發展的增長”與“科學發展”
第二節 歷史與迷信
第三節“當中國稱霸海洋”
第四節 回首射雕時,萬里暮雲平
第五節 “隆慶元年”(1567), 世界史的大轉折
第六節 重寫《甲申三百年祭》
第七節 黃仁宇為什麼要講毛澤東的好話
第八節 中國資產階級的歷史命運
小結︰“中國道路”與世界史問題
下篇︰“漫長的19世紀”
導 語
第一節 重新思考19世紀
第二節 中國為什麼被打敗?
第三節 國債與資本
第四節 從康德到列寧
第五節 作為“中國方法”的《大同書》
第六節 “出乎意料”的現代性及其後
 

借此機會,我首先要向尊敬的讀者說明一下增訂版所作的修改︰篇目本身未作絲毫的更動,但每節幾乎都增加了新的資料,目的是使增訂版的觀點更加鮮明豐富。至于語句和修辭上的改動,則無法一一列舉出來,或許,對于“中國語言文學系”的從業者而言,寫出為自已滿意的文字幾乎是不可能之事,這也意味著語言的推敲永遠是未竟之業。

早在年初的時候,我就接到通知說,《五百年來誰著史︰1500年以來的中國與世界》第一版已經全部賣完了,而增訂版馬上就要付印,就我個人的意見而言,第一版的某些部分需要作更為徹底的修改,但是,現實的壓力使我沒有時間這樣做。因為半年多來,我一直在為第二卷(《龍興︰1500年以來的中國改革與革命》)而努力工作,這也就是本學期我在北京大學所開課程的內容,這門課需要閱讀大量的歷史文獻︰《商君書》、《鹽鐵論》、《封建論》、《上仁宗皇帝言事書》、《陳六事疏》、《備陳民間疾苦疏》、《統籌全局疏》、《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中國之命運》、《〈共產黨人〉發刊詞》、《改造我們的學習》和《論聯合政府》,當這些血與火的文字一一重現的時候,我深知︰我們篳路藍縷的先驅,精神的父親,是他們以思想和實踐鑄就的不朽華章,點燃了後來者的心靈和眼楮。

“一篇讀罷頭飛雪”,時間倏忽而去。當《畢業歌》聲響起,新的璁期即將到來時,同學們告訴我說︰正是一個學期的閱讀,使大家真正理解了《畢業歌》里那些著名詞句的意義︰“同學們大家起來,肩負起天下的興亡”,“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的棟梁。我們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五百年來誰著史》在尊敬的前輩和同仁、在廣大讀者中迅速得到理解,既是對我勞動的最好報酬,更是對一個初學者最真誠無私的鼓勵。中華民族江山有思,我知道︰是那些肩負著天下興亡大業的實踐者、勞動者們,成就了百年燕園中的“弦歌一堂”,我深信︰ “上本之于古者聖王之事”, “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同時“觀其中國家百姓之利”,即從歷史中、從實踐中、從國家人民的利益中去尋找知識的依據,“從無字句處讀書”,這就是北京大學真正的光榮傳統。

卡爾‧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版‧序言》中曾經說︰“以貨幣形式為完成形態的價值形式,是極其無內容和極其簡單的。然而,兩千多年來人類智慧對這種形式進行探討的努力,並未得到什麼結果,而對更有內容和更復雜的形式的分析,卻至少已經接近成功佔”亦如本書第一版緒言中所交待的那樣︰正是在紐約親眼目睹資本主義金融危機的經歷,方才使我讀懂了《資本論》作者的教誨︰一個將“虛擬經濟”置于生產和市場交換(“實體經濟”)之上的資本主義體制,何以是一個“頭足倒置”的危機結構。同樣的,正是由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實踐,已將中國與世界深深地嵌入為一體,方才為我們當前的思考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這就是要求我們的思考必須始終具備廣闊的世界歷史視野;我們深知︰使《資本論》、《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等理論文獻成為當代中國認識世界之教科書的,並非基于單純的理論或思想史的緣由,而是基于現實實踐的要求和願望,如果沒有社會實踐從正反兩個方面所提供的深刻“常識”,我們就無法辨別高深莫測的理論和知識的真偽與高下。“然而馬克思主義看重理論,正是,也僅僅是,因為它能夠指導行動。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並不實行,那末,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認識從實踐始,經過實踐得到理論的認識,還必須再回到實踐去。”歷史已經證明︰離開了這一明快的道理,離開了這一正直的求學、求知道路,學院里的知識和理論研究就將迷失方向。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