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寫於1983年,為著名作家陸文夫的代表作。
小說巧妙地將一個純朴、耿直的革命干部高小庭和一個一輩子沉湎於吃喝的資本家朱自冶四十余年的生活浮沉扭結在一起,以富於變化的敘述手法,將各色人物歷時四十年的生活匯合在「吃」這一主題之上。主人公朱自冶好吃的不變性恰恰揭示了歷史的多變性,他的沉浮,反映了時代的變遷和人們價值觀念的變化,具有豐富的歷史內容和深刻的思想內涵。
作者善於以蘇州的風土人情、園林景致、名菜佳餚、歷史古跡等營構獨特的景觀,形成作品特有的情調、意境和韻味,加上吳語的運用舒卷自如,為作品增添了濃郁的地方色彩,在中國當代小說中獨樹一幟。曾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國外出版。
陸文夫(1928-2005),生於江蘇省泰興縣四圩村。1948年在蘇州蘇州中學畢業后,赴蘇北解放區投身革命。 1949年隨軍南下,回到蘇州。歷任新華社蘇州支社采訪員,新蘇州報記者,江蘇省文聯專業作家,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主席、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名譽副主席,《蘇州雜志》主編。
1955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人之窩》;中短篇小說《美食家》、《井》、《小販世家》、《小巷深處》、《圍牆》等;散文《夢中天地》、《林間路》、《壺中明》、《姑蘇之戀》等,以及刨作談等等。 作品多次獲獎,小說《美食家》等在多個國家翻譯出版。1989年獲法國授予的法蘭西文學騎士勛章。
序
在中國,「小說」一詞使用已久,最早見於《庄子》,《漢書·藝文志》說是「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之所造也」。小說的雛形是神話傳說的簡略記錄,后來發展到《搜神記》一類志怪小說和《世說新語》一類志人小說,結構都很簡單。及至出現唐人傳奇,宋元話本,小說乃由粗具梗概變得枝繁葉茂起來。魯迅指出:「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就是說,小說創作的自覺意識直到這時方始建立,結果是:小說有了中篇的規模,題材有所拓展,最突出的是情節性大大加強,而語言也趨於通俗,更富於表現力。明初《三國演義》、《水滸傳》的制作,標志着古典小說趨向成熟;隨着清代《紅樓夢》的出現,達致巔峰狀態。盛極而衰,緊接着,變革時代也就適時而至了。
宋元「說話」中有一類名為「小說」,指的是話本中的短篇故事,與我們現今使用的概念相去甚遠。我們說的「小說」,實際上是晚近的舶來品,可以說,是由歐洲的小說觀念再命名的。
在歐洲,小說發展的道路與我國大體相似,即由神話而傳奇而故事,由短篇而中篇而長篇。至十九世紀,長篇小說十分鼎盛,致使黑格爾斷言極限來臨。及世紀末,現代主義小說很快出現,傳統的主題和寫法被打破了。其實,十八世紀末以前,歐洲小說的體式已經相當完備,只是小說之名(novel)遲至此時才正式流行起來罷了。
幾乎與此同時,有了中篇小說(novelette或novella)的名目。中篇小說是中型的敘事散文作品,一般而言,以篇幅的長短划界,但因此也就有了相當的彈性,需要把所敘的事件的規模、時間長度、結構的復雜與完整的程度同時作為參照。綏拉菲摩維奇的中篇《鐵流》,論結構,可以算作長篇;莫泊桑的《俊友》本是中長篇,意大利作家莫拉維亞卻是把它當作注水的短篇來看的。
五四新文學運動把中國文學分為前后兩截。語言由文言改為白話,表面上是語言層面的變革,實質上是一場帶根本意義的文學觀念的革命。胡適寫《白話文學吏》,所說的白話,仍是古典的白話,與五四時期語法相當歐化的白話很不相同。五四的小說,一、凸顯文學的主體性,自覺性,叛逆性,個性解放與人道主義成為小說的主旋律;二、題材和主題有所擴展,社會問題進入小說。「神聖勞工」及知識分子形象組成了新的人物畫廊。三、小說結構基本上是西式的,塊狀的,自由組合的,而非線性的、連環組接的傳統章回體。除了思想觀念,還有形式技法,都是現代的,面向西方,學習西方,而有了東方式的創造。
現代小說仍以短篇先行,幾年后,中長篇相繼產生。1922年,魯迅的《阿Q正傳》正式發表。以中篇的篇幅容納了一個革命的時代,統攝了一個民族的靈魂,這確實是一個奇跡,尤其出現在新文學的發軔期。當時,郁達夫、廬隱、廢名等都有中篇問世,但多流於粗淺。
……
宋元「說話」中有一類名為「小說」,指的是話本中的短篇故事,與我們現今使用的概念相去甚遠。我們說的「小說」,實際上是晚近的舶來品,可以說,是由歐洲的小說觀念再命名的。
在歐洲,小說發展的道路與我國大體相似,即由神話而傳奇而故事,由短篇而中篇而長篇。至十九世紀,長篇小說十分鼎盛,致使黑格爾斷言極限來臨。及世紀末,現代主義小說很快出現,傳統的主題和寫法被打破了。其實,十八世紀末以前,歐洲小說的體式已經相當完備,只是小說之名(novel)遲至此時才正式流行起來罷了。
幾乎與此同時,有了中篇小說(novelette或novella)的名目。中篇小說是中型的敘事散文作品,一般而言,以篇幅的長短划界,但因此也就有了相當的彈性,需要把所敘的事件的規模、時間長度、結構的復雜與完整的程度同時作為參照。綏拉菲摩維奇的中篇《鐵流》,論結構,可以算作長篇;莫泊桑的《俊友》本是中長篇,意大利作家莫拉維亞卻是把它當作注水的短篇來看的。
五四新文學運動把中國文學分為前后兩截。語言由文言改為白話,表面上是語言層面的變革,實質上是一場帶根本意義的文學觀念的革命。胡適寫《白話文學吏》,所說的白話,仍是古典的白話,與五四時期語法相當歐化的白話很不相同。五四的小說,一、凸顯文學的主體性,自覺性,叛逆性,個性解放與人道主義成為小說的主旋律;二、題材和主題有所擴展,社會問題進入小說。「神聖勞工」及知識分子形象組成了新的人物畫廊。三、小說結構基本上是西式的,塊狀的,自由組合的,而非線性的、連環組接的傳統章回體。除了思想觀念,還有形式技法,都是現代的,面向西方,學習西方,而有了東方式的創造。
現代小說仍以短篇先行,幾年后,中長篇相繼產生。1922年,魯迅的《阿Q正傳》正式發表。以中篇的篇幅容納了一個革命的時代,統攝了一個民族的靈魂,這確實是一個奇跡,尤其出現在新文學的發軔期。當時,郁達夫、廬隱、廢名等都有中篇問世,但多流於粗淺。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