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學術著作,資料扎實,邏輯嚴密,有許多創新的觀點,對于近代上海城市演變過程、發展規律與歷史關節點、租界影響等方面,都作了探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相對于一般的關于上海城市某一階段、某一方面、某一問題、某一人物的研究成果來說,本書比較完整、全面地討論了上海城市,貫串整個近代,囊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既見樹木,又見森林,較好地把握了微觀與宏觀、局部與整體的關系。相對于600萬字的《上海通史》、700萬字的《上海大辭典》來說,本書80萬字,比較適中。相對于一般的知識性上海史讀物來說,本書信息比較全面、翔實。這樣的著作,既適合于專門研究人員、研究生、大學生,也適合于一般對于上海城市、近代歷史有興趣的公務員、白領階層,具有較為廣闊的覆蓋性。
張仲禮,蜚聲中外的經濟學家。1920年生,江蘇省無錫市人。畢業于美國華盛頓大學,獲博士學位,曾任華盛頓大學經濟系副教授。上海社會科學院原院長、研究員,第六、七、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獲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獎、上海市學術貢獻獎、美國亞洲研究杰出貢獻獎等。獲得國際聲譽的著作有《中國紳士》、《中國紳士的收入》等。主編有《東南沿海城市與中國近代化》、 《長江沿江城市與中國近代化》等。
目錄
修訂版序
初版序
前言
總論
經濟篇
第一章 上海城市經濟的近代化
第二章 內外貿易推動上海城市發展
第三章 交通拓展與近代上海的崛起
第四章 近代上海金融中心的形成與發展
第五章 近代上海工業結構的不平衡性與深化軌跡
第六章 房地產業與近代城市建設
第七章 上海工商團體的近代化
政治社會篇
第一章 近代上海政治制度的演變
第二章 上海市政管理的近代化
第三章 作為全國各種政治力量必爭之地的上海
第四章 上海工人階級、資產階級與勞資問題
第五章 市民的群體構成與政治趨向
第六章 幫會與上海社會
文化篇
第一章 在吳越文化圈
第二章 開埠以後西方文化的輸入
第三章 中西文化的踫撞、認同與排拒
第四章 啟蒙宣傳與教育中心
第五章 全國文化中心的形成與發展
第六章 大眾文化五彩繽紛
第七章 “海派”與近代市民文化
初版後記
修訂版後記
初版序
前言
總論
經濟篇
第一章 上海城市經濟的近代化
第二章 內外貿易推動上海城市發展
第三章 交通拓展與近代上海的崛起
第四章 近代上海金融中心的形成與發展
第五章 近代上海工業結構的不平衡性與深化軌跡
第六章 房地產業與近代城市建設
第七章 上海工商團體的近代化
政治社會篇
第一章 近代上海政治制度的演變
第二章 上海市政管理的近代化
第三章 作為全國各種政治力量必爭之地的上海
第四章 上海工人階級、資產階級與勞資問題
第五章 市民的群體構成與政治趨向
第六章 幫會與上海社會
文化篇
第一章 在吳越文化圈
第二章 開埠以後西方文化的輸入
第三章 中西文化的踫撞、認同與排拒
第四章 啟蒙宣傳與教育中心
第五章 全國文化中心的形成與發展
第六章 大眾文化五彩繽紛
第七章 “海派”與近代市民文化
初版後記
修訂版後記
序
這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840—1949年)》初版于1990年,18年過去,現在回過頭來重讀書稿,依然覺得無論是資料功夫、理論概括、文字表述,還是全書的結構安排,都還是不錯的。
這部書出版以後,頗得學術界同行的嘉許,經常被國內外學者引用,被評為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優秀成果三等獎。這些年,時常有學界同仁向我提起這部書,索要這部書,建議重版這部書。現在,上海文藝出版社的同志提出修訂重版,作為主編,我感到很高興,也感到很欣慰。一部優秀學術成果,理應經得起學界同行的檢驗,經得起社會的檢驗,也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這18年間,中國城市史研究突飛猛進,無論是研究對象的拓展,研究成果的質量,研究手段的更新,都有新的氣象。繼20世紀80年代國家“七五”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將上海、天津、武漢、重慶列為研究對象之後,90年代又相繼將東南沿海城市、長江沿江城市、華北城市列為重點研究對象,全國各地社科院、高校也紛紛將城市研究列為重點項目,全國幾乎所有省會、重要通商口岸、歷史名城,都有專門機構、專門學者研究,都有單獨的城市史著作出版,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與此相呼應,海外學者對中國城市史的研究興趣也相當濃厚,關于中國城市史的國際學術討論會此伏彼起,蔚為大觀,關于中國城市史的著作層出不窮。其中,有關上海城市史的研究最為突出。就國內學者而言,不但上海有眾多學者熱心上海史,而且北京、南京、武漢、香港、台北等地也有一些學者在研究上海史;就國外學者而言,美國的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校區和洛杉磯校區、康奈爾大學、密西根大學、俄勒岡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法國里昂大學,英國倫敦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日本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都有一批學者從事上海城市史研究。關于上海城市史的研究成果,從專著、論文到畫冊,花團錦簇,難計其數。最為突出的是十五卷本《上海通史》,十卷本《上海通志》,兩卷本《上海經濟史》,兩卷本《上海文化通史》,最近面世的三大本《上海大辭典》,還有比較集中反映海外學者研究成果的《上海史研究譯叢》,第一輯就有12種。這是中國史學繁榮的重要標志。
在這麼多的有關上海城市史研究的成果中,我以為,《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關于此書的編寫過程、重要特點,我在初版前言中已經說明,這里不再重復。需要強調的是,這部書的學術性、完整性、中觀性特點。此書是學術著作,資料扎實,邏輯嚴密,有許多創新的觀點,對于近代上海城市演變過程、發展規律與歷史關節點、租界影響等方面,都作了探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相對于一般的關于上海城市某一階段、某一方面、某一問題、某一人物的研究成果來說,本書比較完整、全面地討論了上海城市,貫串整個近代,囊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既見樹木,又見森林,較好地把握了微觀與宏觀、局部與整體的關系。相對于600萬字的《上海通史》、700萬字的《上海大辭典》來說,本書80萬字,比較適中。相對于一般的知識性上海史讀物來說,本書信息比較全面、翔實。這樣的著作,既適合于專門研究人員、研究生、大學生,也適合于一般對于上海城市、近代歷史有興趣的公務員、白領階層,具有較為廣闊的覆蓋性。
記得在組織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經濟所相關學者編寫這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時,我那時70來歲,時至今年,我正好88歲,即中國人所說的米壽。60年前,1948年,我在美國獲得碩士學位,留在那里工作,以後獲得博士學位。50年前,1958年,我回到中國,進入上海社會科學院,此後就一直在這里工作。30年前,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們國家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也進入了新時代。今年,2008年,我們上海社會科學院迎來建院50周年,美國亞洲研究協會將“亞洲研究杰出貢獻獎”頒發給我,我主編的這部書又修訂再版,對我來說,可以說是三喜臨門。為此,我要衷心感謝本書的參與人員,感謝上海文藝出版社,感謝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
這部書出版以後,頗得學術界同行的嘉許,經常被國內外學者引用,被評為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優秀成果三等獎。這些年,時常有學界同仁向我提起這部書,索要這部書,建議重版這部書。現在,上海文藝出版社的同志提出修訂重版,作為主編,我感到很高興,也感到很欣慰。一部優秀學術成果,理應經得起學界同行的檢驗,經得起社會的檢驗,也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這18年間,中國城市史研究突飛猛進,無論是研究對象的拓展,研究成果的質量,研究手段的更新,都有新的氣象。繼20世紀80年代國家“七五”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將上海、天津、武漢、重慶列為研究對象之後,90年代又相繼將東南沿海城市、長江沿江城市、華北城市列為重點研究對象,全國各地社科院、高校也紛紛將城市研究列為重點項目,全國幾乎所有省會、重要通商口岸、歷史名城,都有專門機構、專門學者研究,都有單獨的城市史著作出版,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與此相呼應,海外學者對中國城市史的研究興趣也相當濃厚,關于中國城市史的國際學術討論會此伏彼起,蔚為大觀,關于中國城市史的著作層出不窮。其中,有關上海城市史的研究最為突出。就國內學者而言,不但上海有眾多學者熱心上海史,而且北京、南京、武漢、香港、台北等地也有一些學者在研究上海史;就國外學者而言,美國的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校區和洛杉磯校區、康奈爾大學、密西根大學、俄勒岡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法國里昂大學,英國倫敦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日本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都有一批學者從事上海城市史研究。關于上海城市史的研究成果,從專著、論文到畫冊,花團錦簇,難計其數。最為突出的是十五卷本《上海通史》,十卷本《上海通志》,兩卷本《上海經濟史》,兩卷本《上海文化通史》,最近面世的三大本《上海大辭典》,還有比較集中反映海外學者研究成果的《上海史研究譯叢》,第一輯就有12種。這是中國史學繁榮的重要標志。
在這麼多的有關上海城市史研究的成果中,我以為,《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關于此書的編寫過程、重要特點,我在初版前言中已經說明,這里不再重復。需要強調的是,這部書的學術性、完整性、中觀性特點。此書是學術著作,資料扎實,邏輯嚴密,有許多創新的觀點,對于近代上海城市演變過程、發展規律與歷史關節點、租界影響等方面,都作了探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相對于一般的關于上海城市某一階段、某一方面、某一問題、某一人物的研究成果來說,本書比較完整、全面地討論了上海城市,貫串整個近代,囊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既見樹木,又見森林,較好地把握了微觀與宏觀、局部與整體的關系。相對于600萬字的《上海通史》、700萬字的《上海大辭典》來說,本書80萬字,比較適中。相對于一般的知識性上海史讀物來說,本書信息比較全面、翔實。這樣的著作,既適合于專門研究人員、研究生、大學生,也適合于一般對于上海城市、近代歷史有興趣的公務員、白領階層,具有較為廣闊的覆蓋性。
記得在組織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經濟所相關學者編寫這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時,我那時70來歲,時至今年,我正好88歲,即中國人所說的米壽。60年前,1948年,我在美國獲得碩士學位,留在那里工作,以後獲得博士學位。50年前,1958年,我回到中國,進入上海社會科學院,此後就一直在這里工作。30年前,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們國家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也進入了新時代。今年,2008年,我們上海社會科學院迎來建院50周年,美國亞洲研究協會將“亞洲研究杰出貢獻獎”頒發給我,我主編的這部書又修訂再版,對我來說,可以說是三喜臨門。為此,我要衷心感謝本書的參與人員,感謝上海文藝出版社,感謝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