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制度述略

中國文化制度述略
定價:90
NT $ 78
  • 作者:許結
  •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643982X
  • ISBN13:9787806439821
  • 裝訂:平裝 / 251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有悠久的文明傳統。在數千年的文明發展進程中,中國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維方式、行為準則、價值觀念,不僅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而且為當今社會開創新文化提供了歷史的依據和現實的基礎。文化史的研究,包括文化通史、斷代史、專史等。其研究內涵,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與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其研究成果,與時俱進,不斷有新著出現。許結教授的這本書,正是他多年從事文化史教學與研究的心得。

從2000年春至2004年秋,許結教授擔任《古典文學知識‧文化常識》專欄的主講,連載了近三十篇文章。這本《中國文化制度述略》就是這一連載的匯集和補充。

“文化常識”講座的生命力在于學術性與普及性的結合,使讀者在喜聞樂見中得到文化知識,這一,點正是許著的主要特色。許著篇幅不大,然能從浩瀚的歷史文化典籍中,剔抉爬梳,從文化制度入手,以介紹知識為主,涉及中國古代宗法、職官、教育、科舉、禮制、樂制、民俗、兵制、科技、宗教、學術諸方面,知識豐富,卻言簡意賅。

由于作者近十年來為多屆本科生、研究生講授文化史課程,這也使許著在著重文化知識系統性的同時,還表現出個人的研究體會與新的見解。如書中有關“兵制文化”一章,即為目前所見文化史著所闕,而作者正是在教學過程中深切感受到古人的“尚武”思想也是重要的文化現象。作者認為講武習藝與儒雅風流,向來被中國人奉為兩大生存準則,體現于制度史,就是“文武之道”,其說明辨而有見地。再如對禮樂制度,許著強調“禮”的精神體現于“禮典”,“樂”的精神表現在“詩教”,並視“雅樂”與“新聲”是樂制變遷的主軸與樂教思想的主旨,皆顯出論者的治學心得,于文化史的研究有所建樹。
 

目錄

第一章 中國古代宗法制度
第一節 親緣核心
第二節 尊祖敬宗
第三節 家國同構
第二章 中國古代職官制度
第一節 尊天法地
第二節 畫野分州
第三章 中國古代教育制度
第一節 觀乎人文
第二節 詩禮傳家
第三節 施教論學
第四章 中國古代選舉制度
第一節 察舉進賢
第二節 科舉試文
第五章 中國古代禮制文化
第一節 布政施教
第二節 禮經典範
第三節 五禮規制
第六章 中國古代樂制文化
第一節 雅樂新聲
第二節 象德綴淫
第七章 中國古代民俗節日
第一節 敬時行禮
第二節 奉神祈報
第八章 中國古代兵制文化
第一節 天子六軍
第二節 講武習藝
第九章 中國古代科技文化
第一節 取則天象
第二節 地齊政俗
第三節 大哉言數
第四節 經史傳統
第十章 中國古代宗教文化
第一節 神道世界
第二節 真人垂訓
第三節 佛法東來
第十一章 中國古代學術文化
第一節 殷周巫史
第二節 戰國諸子
第三節 漢代經學
第四節 魏晉玄學
第五節 隋唐佛學
第六節 宋明理學
第七節 清代樸學
後記
 

我與中國文化史有緣。回憶抗日戰爭爆發後,家鄉淪陷,我不願受日偽的奴化教育,負笈于里下河溱潼小鎮,就讀于江蘇省立第一臨時高級中學。當時,柳詒徵先生正在興化竹泓港養病。有一天,他應一臨中教師之邀請,來校參觀。他是我知道的第一位史學家,他的《中國文化史》是我知道的第一部史學名著,是他啟示了我走上治史之路。六十多年過去了,今天我為許結教授的新著《中國文化制度述略》撰序,不禁感慨系之!

中國文化有悠久的文明傳統。在數千年的文明發展進程中,中國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維方式、行為準則、價值觀念,不僅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而且為當今社會開創新文化提供了歷史的依據和現實的基礎。文化史的研究,包括文化通史、斷代史、專史等。其研究內涵,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與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其研究成果,與時俱進,不斷有新著出現。許結教授的這本書,正是他多年從事文化史教學與研究的心得。

從2000年春至2004年秋,許結教授擔任《古典文學知識‧文化常識》專欄的主講,連載了近三十篇文章。這本《中國文化制度述略》就是這一連載的匯集和補充。

“文化常識”講座的生命力在于學術性與普及性的結合,使讀者在喜聞樂見中得到文化知識,這一,點正是許著的主要特色。許著篇幅不大,然能從浩瀚的歷史文化典籍中,剔抉爬梳,從文化制度入手,以介紹知識為主,涉及中國古代宗法、職官、教育、科舉、禮制、樂制、民俗、兵制、科技、宗教、學術諸方面,知識豐富,卻言簡意賅。

由于作者近十年來為多屆本科生、研究生講授文化史課程,這也使許著在著重文化知識系統性的同時,還表現出個人的研究體會與新的見解。如書中有關“兵制文化”一章,即為目前所見文化史著所闕,而作者正是在教學過程中深切感受到古人的“尚武”思想也是重要的文化現象。作者認為講武習藝與儒雅風流,向來被中國人奉為兩大生存準則,體現于制度史,就是“文武之道”,其說明辨而有見地。再如對禮樂制度,許著強調“禮”的精神體現于“禮典”,“樂”的精神表現在“詩教”,並視“雅樂”與“新聲”是樂制變遷的主軸與樂教思想的主旨,皆顯出論者的治學心得,于文化史的研究有所建樹。

許結教授是安徽桐城人,我與桐城也有緣。“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正式成立後,由于我對清代桐城文派略有研究,並與該派晚期幾位作家的後人、門人有交誼,特聘我為顧問。許氏是書香門第,我與許氏一門更有緣。我主編《唐代文學百科辭典》,敦請許永璋先生、許結教授父子撰稿,我與永璋先生又都是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意氣相投。許結教授在家學淵源的基礎上,自學成才。我從自身的經歷中,深刻體驗自學成才者所付出的艱辛勞動。他現任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並任中國辭賦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我與他同事多年,深知其治學的主要成績在辭賦研究,古人說“賦兼才學”,作賦固須才學,而研究賦更需要廣博的學識。因為每一篇大賦就是一個系統的文化工程,在這層意義上,作者的辭賦研究與文化研究正是相得益彰的。

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