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兆頁)是元代著名的書法大家。他不但兼擅真、隸、草、篆、行各體書法,而且繪畫創作的範圍也相當廣泛,既有人馬、山水、花鳥、竹石諸門畫科,又兼用重彩青綠、淺色寫意或者純水墨技法。他提出“書畫本同”,上接歷代“書畫同源”的傳統,倡導“以書入畫”,就是以書法性用筆來表現個人的性情;他又提出著名的“古意論”,其實質是重溫晉唐意趣、開創時代新風的“借古開今”。
本次湖州市博物館在浙江省文物局的鼎力支持下,匯集了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和浙江省博物館收藏的部分趙孟(兆頁)書畫珍品,舉辦“歸去來兮---趙孟(兆頁)書畫珍品回家展”和國際學術研討會,此一盛舉對于推動和促進國內外的文化學術交流、對于提升區域性文化藝術的深入研究、對于構建和諧社會與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書為中英文合集。
目錄
繪畫
1.飲馬圖卷(遼寧省博物館藏)
2.自畫像頁(故宮博物館藏)
3.蘭竹石圖卷(上海博物館藏)
4.山村畫卷(故宮博物館藏)
5.紅衣西域僧畫卷(遼寧省博物館藏)
6.秋郊飲馬圖卷(故宮博物館藏)
7.趙氏一門三竹圖卷(故宮博物館藏)
8.山水三段卷(上海博物館藏)
9.吳興清遠圖卷(上海博物館藏)
10.蘭石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11.洞庭東山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12.杜甫圖軸(故宮博物館藏)
13.竹石圖軸(故宮博物館藏)
書法
14.秋興詩卷(上海博物館藏)
15.致季宗源二札卷(故宮博物館藏)
16.歸去來辭卷(上海博物館藏)
17.吳興賦卷(浙江省博物館藏)
18.歐陽修秋生賦卷(遼寧省博物館藏)
19.洛河賦卷(故宮博物館藏)
20.歸去來辭卷(遼寧省博物館藏)
21.遠游篇卷(故宮博物館藏)
22.急就章卷(上海博物館藏)
23.趙孟(兆頁)管道�尺牘合壁卷(故宮博物館藏)
24.萬行曲卷(故宮博物館藏)
25.酒德頌卷(故宮博物館藏)
26.歸去來辭卷(故宮博物館藏)
27.道經去神章卷(故宮博物館藏)
28.出師表卷(故宮博物館藏)
29.陶淵明五言詩冊頁(故宮博物館藏)
30.心經冊(遼寧省博物館藏)
31.煙江疊嶂詩 沈周、文徽明補圖卷(遼寧省博物館藏)
32.道場何山詩帖頁(故宮博物館藏)
33.光福寺重建塔記卷(上海博物館藏)
34.近得帖(上海博物館藏)
35.尺牘卷(上海博物館藏)
36.南谷帖卷(上海博物館藏)
37.家書二札卷(上海博物館藏)
38.送秦少章序卷(上海博物館藏)
39.雪岩和尚拄杖歌卷(上海博物館藏)
作品說明
年表
1.飲馬圖卷(遼寧省博物館藏)
2.自畫像頁(故宮博物館藏)
3.蘭竹石圖卷(上海博物館藏)
4.山村畫卷(故宮博物館藏)
5.紅衣西域僧畫卷(遼寧省博物館藏)
6.秋郊飲馬圖卷(故宮博物館藏)
7.趙氏一門三竹圖卷(故宮博物館藏)
8.山水三段卷(上海博物館藏)
9.吳興清遠圖卷(上海博物館藏)
10.蘭石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11.洞庭東山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12.杜甫圖軸(故宮博物館藏)
13.竹石圖軸(故宮博物館藏)
書法
14.秋興詩卷(上海博物館藏)
15.致季宗源二札卷(故宮博物館藏)
16.歸去來辭卷(上海博物館藏)
17.吳興賦卷(浙江省博物館藏)
18.歐陽修秋生賦卷(遼寧省博物館藏)
19.洛河賦卷(故宮博物館藏)
20.歸去來辭卷(遼寧省博物館藏)
21.遠游篇卷(故宮博物館藏)
22.急就章卷(上海博物館藏)
23.趙孟(兆頁)管道�尺牘合壁卷(故宮博物館藏)
24.萬行曲卷(故宮博物館藏)
25.酒德頌卷(故宮博物館藏)
26.歸去來辭卷(故宮博物館藏)
27.道經去神章卷(故宮博物館藏)
28.出師表卷(故宮博物館藏)
29.陶淵明五言詩冊頁(故宮博物館藏)
30.心經冊(遼寧省博物館藏)
31.煙江疊嶂詩 沈周、文徽明補圖卷(遼寧省博物館藏)
32.道場何山詩帖頁(故宮博物館藏)
33.光福寺重建塔記卷(上海博物館藏)
34.近得帖(上海博物館藏)
35.尺牘卷(上海博物館藏)
36.南谷帖卷(上海博物館藏)
37.家書二札卷(上海博物館藏)
38.送秦少章序卷(上海博物館藏)
39.雪岩和尚拄杖歌卷(上海博物館藏)
作品說明
年表
序
彭澤令陶淵明,常因“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長噓短吁的是︰“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今集腋五家博物館所藏之趙孟(兆頁)書與畫作共39件,其中竟有3卷行書《歸去來辭》,抑或趙氏平生書錄此辭有百十遍也未可知。“心為形役”之惆悵,何其深徹,亦何其綿長!千百年以下之今人如我,敢謂尚能諒知其一二乎?
然今次展覽的主題︰歸去來兮——趙孟煩書畫珍品回家展,當已是新的角度,新的感慨。“彭澤令”也好, “榮祿大夫”也罷,皆如煙雲散去,盡管那一種“猛志”與“惆悵”, “遠志”與“小草”的進退沉吟,仍令人唏噓,但更重要的是,沉吟間的詩文與書畫,誠乃游走在千百年間的精魂。“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我們不辭煩難搜集秘藏的意圖,正是為向古人之精魂致意︰歸去來兮,期待你的回家!
看起來,陶淵明的意欲歸去,是為保全他的“質性自然”,而我們把趙孟(兆頁)有關“逼近古人”、 “貫有古意”的藝術主張,也看作是一種“歸去來”。因為,唐宋以來古先賢,無論為詩文還是為書畫,所倡言“復古”的種種闡釋中,回復“質性自然”,必是其最內在、最核心的部分。故有所謂“古質今妍”說。妍美或謂“外美”,于世事人情而言,總是最普遍且永無休止的追求。在這一追求的另一面,即如趙孟頻所擔憂的,是“百病橫生”,是頹勢難免。所以,也總有賢明站出來,倡言“高古”、倡言(古意”而被擁為領袖。因為,從中國藝術史的發展規律看,回溯往古,返身求本,是為求法之源–T道;求道之源——天、地、人之“自然質性”。而這一過程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若能創造出一種具有“古質”的今妍,便已開一代風氣。趙孟(兆頁)正是用“貴古意”之理念,為所謂“元四大家”中如黃公望、倪瓚、王蒙以及花鳥大家陳琳、王淵等一大群門生弟子“提醒品格,眼目皆正”,遂使元代畫風終成畫史長河t大轉捩。
其實,趙孟(兆頁)對“書畫本來同”的強調,以及“石如飛白木如籀”的水墨實踐,亦皆唐宋間的“古意”;只是趙孟(兆頁)能將晉唐的古雅如筆致細謹、設色典麗與唐王維開創的水墨暈染乃至北宋蘇、米的書法人畫,皆羅致筆端,且各擅勝場。所以,喜歡將畫史分宗別派的後人如董其昌,就很猶疑趙孟(兆頁)在畫史的地位和價值,甚至用他問學錢舜舉“何以稱士氣”以及似乎不明何為“隸體”的故事,來質疑他的“南宗”身份。當然,時至今日的我們,或許應該更看重傳統資源與脈絡的多重性,方能概全歷史。在我們看來,元初的趙孟頻,能將書法人畫的理念具體到“石如飛白木如籀”,已是天才,而他選擇那種節制、細膩、舒緩的“寫意”,或許正是為了平衡所謂“本來同”的書與畫其實尚有並不同的特質沖突,也似乎欲拉住畫史流變的速度以防偏出軌道,是平衡“古質”與“今妍”的一種努力。
……
今集腋五家博物館所藏之趙孟(兆頁)書與畫作共39件,其中竟有3卷行書《歸去來辭》,抑或趙氏平生書錄此辭有百十遍也未可知。“心為形役”之惆悵,何其深徹,亦何其綿長!千百年以下之今人如我,敢謂尚能諒知其一二乎?
然今次展覽的主題︰歸去來兮——趙孟煩書畫珍品回家展,當已是新的角度,新的感慨。“彭澤令”也好, “榮祿大夫”也罷,皆如煙雲散去,盡管那一種“猛志”與“惆悵”, “遠志”與“小草”的進退沉吟,仍令人唏噓,但更重要的是,沉吟間的詩文與書畫,誠乃游走在千百年間的精魂。“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我們不辭煩難搜集秘藏的意圖,正是為向古人之精魂致意︰歸去來兮,期待你的回家!
看起來,陶淵明的意欲歸去,是為保全他的“質性自然”,而我們把趙孟(兆頁)有關“逼近古人”、 “貫有古意”的藝術主張,也看作是一種“歸去來”。因為,唐宋以來古先賢,無論為詩文還是為書畫,所倡言“復古”的種種闡釋中,回復“質性自然”,必是其最內在、最核心的部分。故有所謂“古質今妍”說。妍美或謂“外美”,于世事人情而言,總是最普遍且永無休止的追求。在這一追求的另一面,即如趙孟頻所擔憂的,是“百病橫生”,是頹勢難免。所以,也總有賢明站出來,倡言“高古”、倡言(古意”而被擁為領袖。因為,從中國藝術史的發展規律看,回溯往古,返身求本,是為求法之源–T道;求道之源——天、地、人之“自然質性”。而這一過程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若能創造出一種具有“古質”的今妍,便已開一代風氣。趙孟(兆頁)正是用“貴古意”之理念,為所謂“元四大家”中如黃公望、倪瓚、王蒙以及花鳥大家陳琳、王淵等一大群門生弟子“提醒品格,眼目皆正”,遂使元代畫風終成畫史長河t大轉捩。
其實,趙孟(兆頁)對“書畫本來同”的強調,以及“石如飛白木如籀”的水墨實踐,亦皆唐宋間的“古意”;只是趙孟(兆頁)能將晉唐的古雅如筆致細謹、設色典麗與唐王維開創的水墨暈染乃至北宋蘇、米的書法人畫,皆羅致筆端,且各擅勝場。所以,喜歡將畫史分宗別派的後人如董其昌,就很猶疑趙孟(兆頁)在畫史的地位和價值,甚至用他問學錢舜舉“何以稱士氣”以及似乎不明何為“隸體”的故事,來質疑他的“南宗”身份。當然,時至今日的我們,或許應該更看重傳統資源與脈絡的多重性,方能概全歷史。在我們看來,元初的趙孟頻,能將書法人畫的理念具體到“石如飛白木如籀”,已是天才,而他選擇那種節制、細膩、舒緩的“寫意”,或許正是為了平衡所謂“本來同”的書與畫其實尚有並不同的特質沖突,也似乎欲拉住畫史流變的速度以防偏出軌道,是平衡“古質”與“今妍”的一種努力。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4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