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石經《易》殘石

熹平石經《易》殘石
定價:144
NT $ 125
  • 作者:劉燦章/編
  • 出版社:河南美術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0119926
  • ISBN13:9787540119928
  • 裝訂:平裝 / 21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熹平石經》始刻于東漢靈帝熹平四年(公元一七五年),完成于光和六年(公元一八三年),歷時九年。共刻七部經典于四十六塊石碑之上,字體一律采用隸書,故又稱“一體石經”。石經共包括《魯詩》、《尚書》、《周易》、《儀禮》、《春秋》、《公羊傳》、《論語》等七種經文。經文以隸書自右向左直行抄寫,各石行數及每行字數各不相同。每經自成數碑,先表後里。每經分出篇章,每篇小題在上,大題在下,單佔一行以未分別。書體秀美端莊,為漢隸佳品,據王國維考證,每碑一面約三十五行,每行約七十五字。馬衡則認為每行七十至七十三字。

《熹平石經》,一是訂誤正偽,平息紛爭,為讀書人提供了儒家經典教材的範本。二是開創了我國歷代石經的先河。用刻石的方法向天下人公布經文範本的做法,自漢代後,又有魏三體石經、唐開成石經、宋石經、清石經。同時,佛、道諸家也刻有石經,構成我國獨有的石刻書籍林。三是啟發了捶拓方法的發明。捶拓技術是雕版印刷術的先驅,因此,石經對印刷術的發明也有間接的貢獻。

《熹平石經殘石》,書風溫純典雅,如純金美玉。筆畫瘦勁如鐵,講究筆畫之間的輕重、粗細對比的變化。結字工整精致,中斂而四面拓張,波挑分明,寓奇險于平正,寓疏秀于嚴密,而且變化若龍,一字一奇,風度翩翩,美妙多姿,是漢碑成熟的典型代表。字字中規入矩,一絲不苟,點畫布置之勻稱工穩,可謂無懈可擊。正面中“體”、“萬”、“易”、“龍”筆致古樸,神韻超級。殘石背面中“盧”、“惠”、“為”、“勿”、“用”等字,秀麗而有骨力,結字勻整,字勢俊美。用筆方圓兼備,筆畫綿里裹針,富有韌性。真可謂剛柔相濟、端莊勁健、雍容典雅,恢宏如宮殿廟堂。章不直,字字行行,顧盼緊密,整篇效果自具氣勢。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