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綠山水至隋唐之季已臻相當成熟。至五代、北宋由于朝廷尚古之風,又將此藝術推向了峰巔。以下就青綠山水的五種形式(大青綠、小青綠、金碧山水、沒骨青綠、意筆青綠)作簡略解釋。
1.大青綠山水
所謂大青綠畫,就是通過勾勒、分染、渲染、著色、罩染等多重步驟,逐步完成的繪畫形式。由于石青、石綠、赭石屬礦物色,藤黃、花青、胭脂等屬植物色,兩種材質的不同,因此在繪制過程中,都相應地采取不同手法進行,且程序繁復,敷色精微,須慘淡經營方可臻妙境。
2.小青綠山水
小青綠山水是在水墨山水基礎上,罩染汁綠、花青(墨青)、赭石、石青、石綠等色,也有不用石色只用花青、赭石、藤黃色反復渲染、積染而成,以求淡雅清麗的藝術效果。小青綠應以水墨為主、色彩為輔。明、清季諸家已將此法演繹至極致。
3.金碧山水
是在大青綠所有程序完成後,根據畫面效果需要,或整體或局部勾以金線。近世潑彩山水中,也有局部潑金色之法,以期形成金碧輝煌的藝術效果。
4.沒骨青綠山水
作畫不先勾勒,在紙、絹上草字好的位置直接用色或淡墨畫山成。古人有“賦彩制形”說,即是指此。沒骨,絕非是一點不用線,只是為了使物象更加生動、活潑,直接用色彩為之。但畫面整體仍須依賴“筆”去完成。明代藍瑛是這方面的高手和典範。
5.意筆青綠山水
意筆青綠山水是由大青綠和大寫意山水發展而來。在保留水墨大寫意山水氣、格、風、韻的同時,又兼具有大青綠山水的雍華、厚重、富麗之感。因此,精筆墨、通靈變、擅色彩,“會境通神,合于天造”是畫好意筆青綠山水的前提和必備素養。意筆青綠山水妙在生動活潑、沉雄壯麗,二者珠聯璧合,且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