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生命科學研究者的眼中,科學,就是實驗室中、顯微鏡下DNAg2螺旋結構那種常人難以琢磨的復雜組合。而在2005年年初的印度尼西亞班達亞齊海灘,在那些剛剛從海嘯中死里逃生的幸存者心中,科學,就是他們找尋親人的唯一希望。在這場吞噬了數以萬計的無辜生命的災難過後,無數的人在絕望與希望相互交織的復雜心情中乞問,我的親人在哪里?他們還活著嗎?于是,在炎熱的氣候下,在散發著臭氣的已經不能辨認的尸體上,科學家們小心地提取著可以確認身份的DNA樣本,也提取著無數人的淚水與安慰。在這一刻,科學,就是希望的代名詞。
在普通公眾的眼中,一株雄花退化、不能自我授粉的水稻,就是一株廢稻一不能繁殖的水稻能干什麼用呢!而在當年只有30歲出頭的袁隆平眼中,這樣的一株“廢稻”簡直就是上天恩賜給他的寶貝。因為科學告訴他,只有擁有這樣一系雄性不育稻,才能不斷地通過雜交,集中優勢品種的優勢基因,從而極大地提高水稻產量。于是,在同行的懷疑中,在周圍人的冷嘲熱諷中,在一次次失敗的打擊中,他堅持下來。在每一個拼搏的日日夜夜,科學使他自信、勇敢,成就了一個“東方魔稻”的現代神話,為解決全人類的糧食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在這一刻,科學,就是他最大的財富。
在一個血液科醫生的眼中,科學,就是這樣一條嚴謹的定律一造血干細胞移植必須要有六個位點吻合。而對處于生死邊緣,必須依靠造血干細胞移植才能挽救生命的一位青島父親來說,這條定律對于他就意味著死亡。由于長時間無法找到合適的干細胞,他的生命只能在家人的痛苦煎熬中等待消逝。然而,科學的嚴謹不等于冷酷,現實的困境促使科學家們研究出三點配型移植的方法。盡管這是一場如此具有挑戰性的手術,但正是它得以讓1
7歲的女兒在最後一刻挽救了父親的生命。同樣溫暖的血液流淌在父親與女兒的體內,在這一刻,父親布滿淚水的臉和女兒燦爛的笑容都告訴我們,科學,是如此的富有感情。
在100多年前人們的眼中,麋鹿一這種被老百姓俗稱為“四不像”的動物,是可以被隨便打死,然後販賣骨頭以撈取大量銀子的牲畜;于是,這種珍貴的動物在中國的土地上徹底消失。而在動物學家的眼中,麋鹿是哺乳綱偶蹄目鹿科的一種珍稀動物,是大自然生態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于是,100年後,人們歷盡艱辛,把它們重新引回到中國大地。我們曾經讓太多的生靈永遠地離我們而去,但是今天,科學告訴我們,它們是這個地球上與我們平等的一份子,善待它們就是善待人類自己。麋鹿在屬于它們的領地中自由地馳騁,在這一刻,科學,讓我們的心胸更加寬闊。
科學,研究星體之間無色無形的引力;
科學,尋找我們肉眼根本無法看到的微小病菌;
科學,探索幾十億年地球變化的滄海桑田;
科學,捕捉我們視而不見的點滴瞬間;
科學,離我們如此之遠。
然而,在媒體人的眼中,科學就是劫後重生時臉上的笑容,就是揭破謎底後暢快淋灕的心情,就是克服人生困難中無堅不摧的勇氣。
科學,有血有肉,有喜有悲;
科學,離我們如此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