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軟件測試基礎
本章目標
1.1 簡介
1.2 軟件測試概述
1.2.1 相關術語
1.2.2 對測試的誤解
1.2.3 軟件測試的目標
1.2.4 挑戰和問題
1.3 實施有效的軟件測試
1.4 軟件測試類型
1.5 軟件測試原則
1.6 測試與調試
1.7 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相關鏈接
第二章 軟件可測試性
本章目標
2.1 簡介
2.2 可測試性的定義
2.3 提高可測試性的要素
2.3.1 內部要素
2.3.2 外部要素
2.3.3 環境要素
2.4 可測試性等級
2.5 可測試性評價
2.6 可測試性分析
2.6.1 可測試性設計
2.6.2 可測試性增強
2.7 可測試性的綜合考慮
2.8 可測試性與面向對象軟件質量
2.8.1 質量要素
2.8.2 設計特征
2.8.3 質量要素與設計特征的關系
2.9 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相關鏈接
第三章 靜態測試
本章目標
3.1 簡介
3.2 靜態測試的原則
3.3 靜態測試方法分類
3.3.1 一般方法
3.3.2 靜態測試分類
3.4 人工測試技術
3.4.1 走查
3.4.2 正式評審
3.4.3 審查
3.5 自動測試技術
3.5.1 語法分析器
3.5.2 靜態驗證
3.5.3 符號執行
3.6 靜態測試與動態測試的比較
3.7 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相關鏈接
第四章 黑盒測試
本章目標
4.1 簡介
4.2 黑盒測試技術
4.3 等價類劃分法
4.3.1 範圍和前景
4.3.2 測試用例生成
4.4 邊界值分析法
4.4.1 範圍和前景
4.4.2 測試用例生成
4.5 健壯性測試
4.5.1 範圍和前景
4.5.2 測試用例生成
4.6 語法測試
4.6.1 範圍和前景
4.6.2 測試用例生成
4.7 有窮狀態測試
4.7.1 範圍和前景
4.7.2 測試用例生成
4.8 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相關鏈接
第五章 白盒測試
本章目標
5.1 簡介
5.2 白盒測試技術
5.3 白盒建模
5.4 基本路徑測試
5.4.1 範圍和前景
5.4.2 測試用例生成
5.5 控制結構測試
5.5.1 範圍和前景
5.5.2 測試用例生成
5.6 變異測試
5.6.1 範圍和前景
5.6.2 測試用例生成
5.7 灰盒測試
5.7.1 範圍和前景
5.7.2 測試用例生成
5.8 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相關鏈接
第六章 軟件測試策略
本章目標
6.1 簡介
6.2 測試策略考慮的問題
6.3 測試策略的前提
6.4 常用軟件測試策略
6.4.1 單元測試
6.4.2 集成測試
6.4.3 確認測試
6.4.4 系統測試
6.4.5 回歸測試
6.5 測試結束條件
6.6 軟件構件測試
6.7 實時系統測試
6.8 軟件測試模型
6.8.1 V-模型
6.8.2 W-模型
6.8.3 B-模型
6.9 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相關鏈接
第七章 軟件測試計劃
本章目標
7.1 簡介
7.2 測試計劃規格說明
7.3 測試計劃的層次
7.4 制訂測試計劃
7.4.1 相關要素
7.4.2 可測試性評價
7.5 主測試計劃
7.6 階段性測試計劃
7.6.1 接收測試計劃
7.6.2 系統測試計劃
7.6.3 集成測試計劃
7.6.4 單兀測試計劃
7.7 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相關鏈接
第八章 面向對象測試
本章目標
8.1 簡介
8.2 面向對象方法
8.2.1 對象
8.2.2 類
8.2.3 特點
8.3 面向對象產生的影響
8.4 相關問題
8.5 面向對象測試模型
8.6 面向對象軟件測試策略
8.7 需求測試
8.8 設計測試
8.9 單元測試
8.10 集成測試
8.11 系統測試
8.12 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相關鏈接
第九章 軟件容錯
本章目標
9.1 簡介
9.2 軟件容錯的用途
9.3 軟件失效
9.4 軟件容錯的原則
9.5 軟件容錯技術
9.6 基于故障的測試方法
9.7 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相關鏈接
第十章 變異測試
本章目標
10.1 簡介
10.2 結構化變異
10.3 面向對象變異
10.4 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相關鏈接
第十一章 類測試的復雜性
本章目標
11.1 簡介
11.2 類級別測試
11.3 類的度量
11.4 面向對象度量的現狀
11.5 度量套集
11.6 基于類圖的度量計算
11.7 實例檢驗
11.8 統計分析
11.9 實例解釋
11.10 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