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正處于創造性混沌的漩渦里。
社會中的那些腐朽結構逐步分崩離析,固然造成了層出不窮的空白、錯位、矛盾、混亂、失範、沖突以及不可預測性,但是,就在混沌一片的邊緣,你可以欣喜地發現,新秩序的構成因素也在漸次形成和壯大。法律人則不斷致力于對一些偶然出現的事物進行非隨機化處理和技術加工,使之轉寫到制度設計的方案之中,促成社會的進化。
季衛東,1957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8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律系。留學日本並在1993年獲得京都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日本神戶大學法學院終身教授。曾經被遴選為社會學國際協會法社會學研究委員會(RCSL)指定理事。現任日本法社會學會(JASL)理事、亞洲太平洋論壇(淡路會議)研究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CIDEG學術委員會委員、專業期刊《法社會學》(意大利)學術編委、綜合性思想期刊《二十一世紀》(香港)執行編委。自2006年起兼任國際高等研究所(IIAS)研究員。2008年9月就任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講席教授、院長,並兼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共政策研究部高級研究員。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制度轉動的萬花銅
糾錯機制的失靈
募捐的兩難
2008年的鳳凰涅�
“問責”與行政過程透明化
政協理應問責
為企業合規性投石問路
加強勞工的談判地位
什麼是真正的立法改革
解放“奴工”之路(附訪談記錄)
“牙防組”事件公益私訴啟示
制度反省重于貪官懺悔
法貴于行
“人治”與“狗患”
作為護身符的艾滋病隱私權
“引咎辭職”面面觀
不可寄望“環境風暴”
國家私營化的“怪味豆”
問責與制度環境
城市本該飄溢平等自由的空氣
被漠視與被扭曲的
法院誤判的國家賠償責任
第二部分 合意、權利以及正義
愛國,何不守法?
異化的“患者同意權”
彭宇案的公平悖論
制定新聞出版社當其時
能否死于安樂?
“打假”還是“護黑”?
判決書“市場化”憂思
失守的底線
“漢芯一號”煉金術
“南門立信”應有時
“饅頭血案”引發的法治困境
對峙中的言論與權力
保護知識產權的攻守易形
掩耳盜鈴可成真?
網絡空間也需維權
“護民官”的威信——關于重構信訪制度的初步考察
法理推敲“南都案”
直面法律磨擦
第三部分 社會變遷中的罪與罰
作為隱喻的ATM犯罪
生死博弈與刑法改革
作為象征的縣長“滅門”案
“私器公用”與“公器私化”
電腦量刑的是與非
司法與民意
輿情的裂變與操縱
一個“法自上而犯之”的話標本
王斌余的罪與罰
如何應對“經濟恐怖主義”
晉京警察命案面面觀
法辯“教授嫖娼案”
經濟危機中的司法責任
第四部分 吹響新世紀的“法螺”
“鐵腕”執政功與過
法學理論創新與中國的軟實力——對法律與社會研究的重新定位
以法治指數為鑒
以個案評價機制防止司法腐敗
中國律師事務所的經濟基礎和社會作用——對2007年問卷調查數據的初步分析以及中日比較
雜談“有產政府”思路對稅制的影響
稅制改革的點與面
社會治理機制多頭重構
從農村的法律話語場看中國憲政的合意論基礎及其缺陷憲政之路——與公法學和政治學界同仁的對話
中國憲政實踐的制度通道
私權紳張 與民更始
改革就是建立新的公共性——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的對話記錄稿
第一部分 制度轉動的萬花銅
糾錯機制的失靈
募捐的兩難
2008年的鳳凰涅�
“問責”與行政過程透明化
政協理應問責
為企業合規性投石問路
加強勞工的談判地位
什麼是真正的立法改革
解放“奴工”之路(附訪談記錄)
“牙防組”事件公益私訴啟示
制度反省重于貪官懺悔
法貴于行
“人治”與“狗患”
作為護身符的艾滋病隱私權
“引咎辭職”面面觀
不可寄望“環境風暴”
國家私營化的“怪味豆”
問責與制度環境
城市本該飄溢平等自由的空氣
被漠視與被扭曲的
法院誤判的國家賠償責任
第二部分 合意、權利以及正義
愛國,何不守法?
異化的“患者同意權”
彭宇案的公平悖論
制定新聞出版社當其時
能否死于安樂?
“打假”還是“護黑”?
判決書“市場化”憂思
失守的底線
“漢芯一號”煉金術
“南門立信”應有時
“饅頭血案”引發的法治困境
對峙中的言論與權力
保護知識產權的攻守易形
掩耳盜鈴可成真?
網絡空間也需維權
“護民官”的威信——關于重構信訪制度的初步考察
法理推敲“南都案”
直面法律磨擦
第三部分 社會變遷中的罪與罰
作為隱喻的ATM犯罪
生死博弈與刑法改革
作為象征的縣長“滅門”案
“私器公用”與“公器私化”
電腦量刑的是與非
司法與民意
輿情的裂變與操縱
一個“法自上而犯之”的話標本
王斌余的罪與罰
如何應對“經濟恐怖主義”
晉京警察命案面面觀
法辯“教授嫖娼案”
經濟危機中的司法責任
第四部分 吹響新世紀的“法螺”
“鐵腕”執政功與過
法學理論創新與中國的軟實力——對法律與社會研究的重新定位
以法治指數為鑒
以個案評價機制防止司法腐敗
中國律師事務所的經濟基礎和社會作用——對2007年問卷調查數據的初步分析以及中日比較
雜談“有產政府”思路對稅制的影響
稅制改革的點與面
社會治理機制多頭重構
從農村的法律話語場看中國憲政的合意論基礎及其缺陷憲政之路——與公法學和政治學界同仁的對話
中國憲政實踐的制度通道
私權紳張 與民更始
改革就是建立新的公共性——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的對話記錄稿
序
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已經實施了30年,但基本是以經濟領域效率導向的改革和開放為主線,社會、文化領域的改革明顯落後。這不僅導致經濟領域的深化改革和進一步開放步履維艱,而且阻礙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進程。未來的中國應該是與世界先進文明高度接軌的更加開放,更加民主、平等和自由的中國。顯然,當下和未來中國的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實施過程將會面臨更加復雜的選擇,其難度也可想而知。我們開始進入一個航向尚不完全明確的深海區域。如果說河里有石頭可摸,海里則布滿了暗礁!全面配套的轉軌改革將更加艱辛。
在此背景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幾年前專門成立了公共政策研究部,陸續寫請了生活和工作在國內外的眾多中國學者作為高級研究員。這些優秀的學者跨越經濟、法律、政治、社會、文化諸學科,並長期從事公共政策的理論和咨詢研究。從2008年起,我們更以“公共政策研究報告”、“公共政策論叢‧專著”和“公共政策論叢‧學者自選集”三個系列為組合,推出這套公共政策論叢,並將其作為一項連續出愛的計劃。其目的就是要在更加廣泛的領域介紹他們的研究成果,從而使國內公共政策的研究和討論在理論和實際操作層面更深入地展開,並推動公共政策研究的本土化;同時著意培養決策者和公眾的公共政策意識,吸引公眾更為理性地關注和參與公共政策的制訂和執行,並為各級政府決策機構在制訂和執行公共政策時提供可能的幫助。
其中,“公共政策研究報告”系列展示的是公共政策研究部分年度完成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咨詢報告,這些報告有來自該部自立的課題,也有來自政府部門和國內外民間機構委托的課題;“公共政策論叢‧專著”展示的是該部高級研究員有關某一公共政策領域的理論研究成果;“公共政策論叢‧學者自選集”展示的則是該部高級研究員以發表或未發表的有關公共政策的論文、評論和研究報告組成的個人成果。當然,文集也可能是針對某一公共政策話題所收集的該部高級研究員的特約文章。
在憲政制度比較發達的國家,公共政策的提出、制訂、執行、監督和評價是一個由公共政府主導,但同時高度開放、相關利益團體高度參與的制度過程。這個過程中當然也不乏各類研究咨詢機構的參與。這必然是中國公共政策過程的方向。希望本論叢的出版能夠為這一過程的逐步完善作出貢獻。
佳為公共政策研究部的現職主任和本論叢的輪值執行主編,我衷心感謝公共政策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團隊慷慨而有力的支持。
余暉
2008年5月14日
在此背景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幾年前專門成立了公共政策研究部,陸續寫請了生活和工作在國內外的眾多中國學者作為高級研究員。這些優秀的學者跨越經濟、法律、政治、社會、文化諸學科,並長期從事公共政策的理論和咨詢研究。從2008年起,我們更以“公共政策研究報告”、“公共政策論叢‧專著”和“公共政策論叢‧學者自選集”三個系列為組合,推出這套公共政策論叢,並將其作為一項連續出愛的計劃。其目的就是要在更加廣泛的領域介紹他們的研究成果,從而使國內公共政策的研究和討論在理論和實際操作層面更深入地展開,並推動公共政策研究的本土化;同時著意培養決策者和公眾的公共政策意識,吸引公眾更為理性地關注和參與公共政策的制訂和執行,並為各級政府決策機構在制訂和執行公共政策時提供可能的幫助。
其中,“公共政策研究報告”系列展示的是公共政策研究部分年度完成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咨詢報告,這些報告有來自該部自立的課題,也有來自政府部門和國內外民間機構委托的課題;“公共政策論叢‧專著”展示的是該部高級研究員有關某一公共政策領域的理論研究成果;“公共政策論叢‧學者自選集”展示的則是該部高級研究員以發表或未發表的有關公共政策的論文、評論和研究報告組成的個人成果。當然,文集也可能是針對某一公共政策話題所收集的該部高級研究員的特約文章。
在憲政制度比較發達的國家,公共政策的提出、制訂、執行、監督和評價是一個由公共政府主導,但同時高度開放、相關利益團體高度參與的制度過程。這個過程中當然也不乏各類研究咨詢機構的參與。這必然是中國公共政策過程的方向。希望本論叢的出版能夠為這一過程的逐步完善作出貢獻。
佳為公共政策研究部的現職主任和本論叢的輪值執行主編,我衷心感謝公共政策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團隊慷慨而有力的支持。
余暉
2008年5月14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