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歸納了歐美佛教研究的五個學術傳統,即︰印度學、巴利語、漢學與藏學傳統,以及頭緒繁多的中亞西域研究傳統。這種歸納幾乎涵蓋了佛教研究的所有領域,既扼要介紹世界佛教的分布及學術研究的梗概,又給國內的同仁提供了資訊,使大家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大致了解西方已有的學術成果。
通過本書的細致梳理,佛教在西方學界的形象變化得以顯現︰19世紀末,西方人眼里的佛教是異教,在學術研究上附庸于印度學。但是到了20世紀60年代,佛教研究在歐美各國都有了獨立的學術地位,成為超克西方現代性危機的思想資源;而且,歐美佛教團體積極入世,出現了“參與佛教”的新形態。
李四龍,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副教授,副系主任。2001-2002年赴美國哈佛大學研修,為哈佛燕京學社、哈佛大學世界宗教研究中心訪問學者。重點研究領域為中國佛教史、怫教哲學與比較宗教學。主要論著有︰《中國佛教與民間社會》、《天台智者研究》、《民俗佛教的形成與特征》、《論歐美佛教研究的分期與轉型》、《略論“中國宗教”的兩個思想基礎》等。
目錄
序一/黃心川
序二/樓宇烈
自序
縮略語
導論
一、歐美佛教研究的分期
19世紀20—70年代︰佛教研究的起步階段
19世紀80年代到“二戰”︰佛教研究的成熟階段
“二戰”以後到20世紀70年代︰佛教研究的中心轉移與方法轉型
20世紀80年代以來︰佛教研究的多元展開與方法反省
二、研究方法的兩次轉型
語言文獻學
哲學詮釋學
思想史與社會史的結合
三、佛教在西方的形象變化
南傳佛教︰不僅是巴利佛教
漢傳佛教︰禪宗經驗的會通
藏傳佛教︰神秘想象的消解
第一章 印度學傳統
一、西方印度學基礎
瓊斯與亞洲學會
早期梵語文獻目錄
梵文語法與讀表
梵語詞典的編纂
二、梵語佛典的搜集
尼泊爾寫本
新疆寫本
吉爾吉特寫本
西藏寫本
阿富汗寫本
三、梵語佛典的校譯
經藏
律藏
論藏
四、印度佛教的歷史編撰
概況
早期佛教
大乘佛教
佛教密教
佛教外傳
五、佛教哲學的西方建構
倫理學傳統
形上學傳統
小結
第二章 巴利語傳統
一、巴利語研究
語法書的編纂
詞典的編纂
教材與讀本
二、資料的收集與整理
早期巴利研究的里程碑
巴利聖典學會
三、戒律、佛傳與《法句經》
戒律研究
佛陀生平
法句經
四、巴利佛典
文獻史研究
巴利文獻的組成
巴利三藏的寫成時間
巴利藏的整理與翻譯
南傳大藏經版本
當地語言的佛教文獻
五、南傳佛教
錫蘭佛教
緬甸佛教
泰國佛教
柬埔寨、老撾佛教
六、“參與”的佛教
小結
第三章 漢學傳統
第四章 藏學傳統
第五章 中亞傳統
第六章 美國的佛教與學術
第七章 佛教學術的方法論反省
第八章 動態了解的信息渠道
附錄1 現存梵語佛典目錄舉要
附錄2 “巴利三藏”漢巴對照簡目
參考文獻
西文人名、專名漢語對照表
漢譯人名、專名西文對照表
後記
序二/樓宇烈
自序
縮略語
導論
一、歐美佛教研究的分期
19世紀20—70年代︰佛教研究的起步階段
19世紀80年代到“二戰”︰佛教研究的成熟階段
“二戰”以後到20世紀70年代︰佛教研究的中心轉移與方法轉型
20世紀80年代以來︰佛教研究的多元展開與方法反省
二、研究方法的兩次轉型
語言文獻學
哲學詮釋學
思想史與社會史的結合
三、佛教在西方的形象變化
南傳佛教︰不僅是巴利佛教
漢傳佛教︰禪宗經驗的會通
藏傳佛教︰神秘想象的消解
第一章 印度學傳統
一、西方印度學基礎
瓊斯與亞洲學會
早期梵語文獻目錄
梵文語法與讀表
梵語詞典的編纂
二、梵語佛典的搜集
尼泊爾寫本
新疆寫本
吉爾吉特寫本
西藏寫本
阿富汗寫本
三、梵語佛典的校譯
經藏
律藏
論藏
四、印度佛教的歷史編撰
概況
早期佛教
大乘佛教
佛教密教
佛教外傳
五、佛教哲學的西方建構
倫理學傳統
形上學傳統
小結
第二章 巴利語傳統
一、巴利語研究
語法書的編纂
詞典的編纂
教材與讀本
二、資料的收集與整理
早期巴利研究的里程碑
巴利聖典學會
三、戒律、佛傳與《法句經》
戒律研究
佛陀生平
法句經
四、巴利佛典
文獻史研究
巴利文獻的組成
巴利三藏的寫成時間
巴利藏的整理與翻譯
南傳大藏經版本
當地語言的佛教文獻
五、南傳佛教
錫蘭佛教
緬甸佛教
泰國佛教
柬埔寨、老撾佛教
六、“參與”的佛教
小結
第三章 漢學傳統
第四章 藏學傳統
第五章 中亞傳統
第六章 美國的佛教與學術
第七章 佛教學術的方法論反省
第八章 動態了解的信息渠道
附錄1 現存梵語佛典目錄舉要
附錄2 “巴利三藏”漢巴對照簡目
參考文獻
西文人名、專名漢語對照表
漢譯人名、專名西文對照表
後記
序
歐美地區我們都能耳熟能詳,但是對歐美的佛教,我們未必所知。佛教屬于東方社會的傳統民族宗教,已經在亞洲地區流傳了2000余年。歐美是西方國家,那里流傳的是傳統的西方社會的基督教,但是如今這種格局已經改變,因為佛教傳到了這一地區。
宗教是一種很特殊的信仰與文化體系,它既有牢固的民族性與地方性,但是更重要的是它還具有傳播性。特別是傳播性對宗教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有了宗教徒信仰的使命感與傳教熱情,才使世界各國的宗教發生了位移與變化。如今在世界上各種宗教相互並立在一個地區,大家共同發展的情形已經屢見不鮮,可以預測,隨著全球化趨勢的發展,世界各宗教文化交叉與融合的趨勢必會進一步增強。
傳播宗教的因素很多,一般說來,有藉靠武力而進行的,也有采用和平手段而進行的。但是在歐美地區傳播佛教,就很特別,因為它既有東方國家移民將原住圍的宗教帶進去的事實,也與西方學者研究東方宗教之後,其學術成果影響了世人的思想有關,這在佛教傳人歐美的歷史過程中表現得尤其明顯。
我們研究宗教,不僅僅要研究它的歷史與理論,對它的傳播史也要下深入的功夫去考察和深索。宗教是一種信仰,既是信仰就要有人去信,傳播宗教就是傳播信仰,就是要讓人起信。歐美地區一直受到了基督教文明的影響,是基督教文明的發源地,整個社會與社區人們的生活始終與基督教文明有關,如何把佛教傳人這一西方基督教文明根深蒂固的地區,這正是我們所要了解的情況。在國外,已經有很多學者注意到這一同題,寫出了諸多的文章,發表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對中國人來說,這一問題似乎並沒有引起充分重視,特別是中國宗教里面最重要宗教之一的佛教是如何向外傳播的,我們還沒有寫出全面深入的著作出來,雖然介紹性的文章不斷有人寫出,但是要把它提到理論的高度,特別是從學理上去介紹與研究,從歷史與系統去全面的考察,這樣的文章我們的確還沒有多見,李四龍同志的著作恰恰就在這方面做了彌補,他對這方面的研究無疑為當前我國佛教研究增添了一個新鮮的元素。
據我所知,李四龍同志寫這方面的文章下過很多功夫,他曾經多次到國外考察與收集資料,閱讀了大量相關的原始資料,並且編輯了數十萬字的書目。正是由于有了這些資料的保障,才使他能夠沉下心來,潛心撰寫出這本洋洋巨著,如今這本著作馬上就要出版了,我向他表示熱烈祝賀。
這本《歐美佛教學術史》,學風嚴謹,用力良深,對很多問題的論述富有創造性與邏輯性。全書行文流暢,是一部費時多年寫作的成熟著作。書中對當代歐美西方各國與佛教有關印度學傳統、漢學傳統,藏學傳統、中亞學傳統做了十分詳細和系統的闡述與評論,使我們對東方佛學的傳播歷史和現象,特別是歐美佛教流傳的重點、派別、方法論、信息渠道等都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中國學者可以從這本著作中獲悉西方佛教的研究與發展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和大量信息,從而有助于推動我們佛教研究的深入。同時,這本書里運用歷史比較的方法,既對歐美研究佛教中的學術傳統做了實事求是的描述,也對歐美佛教歷史的分期與轉向做了較好的總結與提煉。作者的比較和分析資料翔實,觀點明確,新穎的研究觀點與比較科學實證的方法,使此書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當前我國正處在強盛時期,決決大國的文明正在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佛教也要站在這個高度去重新看待世界佛教的格局。本書的研究給我們提供了這個視野,這也是這本著作的特殊之處。
是為序。
黃心川
2009年5月25日于北京潘家園寓所
宗教是一種很特殊的信仰與文化體系,它既有牢固的民族性與地方性,但是更重要的是它還具有傳播性。特別是傳播性對宗教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有了宗教徒信仰的使命感與傳教熱情,才使世界各國的宗教發生了位移與變化。如今在世界上各種宗教相互並立在一個地區,大家共同發展的情形已經屢見不鮮,可以預測,隨著全球化趨勢的發展,世界各宗教文化交叉與融合的趨勢必會進一步增強。
傳播宗教的因素很多,一般說來,有藉靠武力而進行的,也有采用和平手段而進行的。但是在歐美地區傳播佛教,就很特別,因為它既有東方國家移民將原住圍的宗教帶進去的事實,也與西方學者研究東方宗教之後,其學術成果影響了世人的思想有關,這在佛教傳人歐美的歷史過程中表現得尤其明顯。
我們研究宗教,不僅僅要研究它的歷史與理論,對它的傳播史也要下深入的功夫去考察和深索。宗教是一種信仰,既是信仰就要有人去信,傳播宗教就是傳播信仰,就是要讓人起信。歐美地區一直受到了基督教文明的影響,是基督教文明的發源地,整個社會與社區人們的生活始終與基督教文明有關,如何把佛教傳人這一西方基督教文明根深蒂固的地區,這正是我們所要了解的情況。在國外,已經有很多學者注意到這一同題,寫出了諸多的文章,發表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對中國人來說,這一問題似乎並沒有引起充分重視,特別是中國宗教里面最重要宗教之一的佛教是如何向外傳播的,我們還沒有寫出全面深入的著作出來,雖然介紹性的文章不斷有人寫出,但是要把它提到理論的高度,特別是從學理上去介紹與研究,從歷史與系統去全面的考察,這樣的文章我們的確還沒有多見,李四龍同志的著作恰恰就在這方面做了彌補,他對這方面的研究無疑為當前我國佛教研究增添了一個新鮮的元素。
據我所知,李四龍同志寫這方面的文章下過很多功夫,他曾經多次到國外考察與收集資料,閱讀了大量相關的原始資料,並且編輯了數十萬字的書目。正是由于有了這些資料的保障,才使他能夠沉下心來,潛心撰寫出這本洋洋巨著,如今這本著作馬上就要出版了,我向他表示熱烈祝賀。
這本《歐美佛教學術史》,學風嚴謹,用力良深,對很多問題的論述富有創造性與邏輯性。全書行文流暢,是一部費時多年寫作的成熟著作。書中對當代歐美西方各國與佛教有關印度學傳統、漢學傳統,藏學傳統、中亞學傳統做了十分詳細和系統的闡述與評論,使我們對東方佛學的傳播歷史和現象,特別是歐美佛教流傳的重點、派別、方法論、信息渠道等都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中國學者可以從這本著作中獲悉西方佛教的研究與發展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和大量信息,從而有助于推動我們佛教研究的深入。同時,這本書里運用歷史比較的方法,既對歐美研究佛教中的學術傳統做了實事求是的描述,也對歐美佛教歷史的分期與轉向做了較好的總結與提煉。作者的比較和分析資料翔實,觀點明確,新穎的研究觀點與比較科學實證的方法,使此書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當前我國正處在強盛時期,決決大國的文明正在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佛教也要站在這個高度去重新看待世界佛教的格局。本書的研究給我們提供了這個視野,這也是這本著作的特殊之處。
是為序。
黃心川
2009年5月25日于北京潘家園寓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