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軟件測試概述
1.1 軟件測試的起源及發展
1.2 軟件測試的現狀及前景
1.3 軟件測試工程師應具備的素質
第2章 軟件測試基礎
2.1 軟件測試的基本概念
2.1.1 軟件生命周期
2.1.2 軟件測試的定義
2.1.3 軟件缺陷
2.1.4 軟件測試的目的
2.1.5 軟件測試的原則
2.2 軟件測試的類型
2.2.1 按照開發階段劃分
2.2.2 按照測試實施組織劃分
2.2.3 按照測試技術劃分
2.2.4 按照測試內容劃分
2.3 軟件測試過程模型
2.3.1 V模型
2.3.2 W模型
2.3.3 H模型
2.3.4 X模型
2.3.5 前置測試模型
2.4 軟件質量保證
2.4.1 軟件質量保證的定義
2.4.2 軟件質量保證的工作內容
2.4.3 軟件質量保證的工作過程
2.4.4 軟件質量保證與軟件測試的區別
第3章 軟件測試標準
3.1 軟件質量與評價
3.1.1 軟件質量與度量
3.1.2 軟件質量模型
3.1.3 軟件質量評價
3.2 軟件測試標準
3.2.1 國內外軟件測試標準概述
3.2.2 軟件測試通用標準
3.2.3 軍用軟件測試標準
3.2.4 信息系統安全評估標準
3.3 軟件測試標準的行業應用
第4章 白盒測試技術
4.1 白盒測試概述
4.1.1 詞法分析與語法分析
4.1.2 靜態錯誤分析
4.1.3 程序插樁技術
4.2 靜態測試
4.2.1 代碼檢查法
4.2.2 靜態結構分析法
4.2.3 靜態質量度量法
4.3 動態測試技術
4.3.1 邏輯覆蓋法
4.3.2 基本路徑測試法
4.4 白盒測試綜合策略
4.4.1 最少測試用例數的計算
4.4.2 測試覆蓋準則
第5章 黑盒測試技術
5.1 黑盒測試概述
5.1.1 黑盒測試的概念
5.1.2 黑盒測試的特點
5.1.3 黑盒測試的應用
5.2 功能測試用例設計方法
5.2.1 等價類劃分法
5.2.2 邊界值分析法
5.2.3 場景法
5.2.4 因果圖法
5.2.5 正交實驗法
5.2.6 判定表法
5.2.7 其他方法
5.2.8 測試方法綜合使用策略
5.3 黑盒測試用例的組織和編寫
5.3.1 編寫測試用例的意義
5.3.2 如何編寫有效的測試用例
5.3.3 測試用例的編寫原則
5.3.4 測試用例的構成
5.3.5 測試用例的編寫策略
5.4 QTP自動化工具的使用
5.4.1 QTP概述
5.4.2 QTP的工作原理及適用範圍
5.4.3 QTP窗口結構
5.4.4 QTP工作流程
5.4.5 錄制測試腳本
5.4.6 增強測試腳本
5.4.7 執行並分析測試腳本
第6章 性能測試技術
6.1 性能測試概述
6.1.1 軟件性能與性能測試
6.1.2 性能測試的目的
6.1.3 性能測試的常用術語
6.2 性能測試的分類
6.2.1 主要類型
6.2.2 其他類型
6.3 性能測試的策略及實施流程
6.3.1 應用在客戶端的性能測試
6.3.2 應用在網絡的性能測試
6.3.3 應用在服務器端的性能測試
6.3.4 性能測試的實施流程
6.4 性能測試實戰技術
6.4.1 簡介性能測試的常用工具
6.4.2 結合LoadRunner實施性能測試
6.4.3 開發測試腳本
6.4.4 執行測試
6.4.5 分析測試結果
第7章 測試案例分析
7.1 功能測試案例分析
7.1.1 “122接處警”系統簡介
7.1.2 前期分析
7.1.3 用例設計方法的分析
7.1.4 測試用例編寫策略的具體應用
7.2 白盒測試案例分析
7.2.1 靜態測試
7.2.2 覆蓋率測試
7.3 性能測試案例分析
7.3.1 辦公自動化系統的案例分析
7.3.2 工作流引擎的案例分析
第8章 測試前沿技術
8.1 敏捷測試技術
8.1.1 敏捷方法的特征
8.1.2 敏捷方法的質量
8.1.3 敏捷測試的引入
8.1.4 敏捷測試用例設計
8.1.5 敏捷測試的弱點
8.2 測試驅動開發(TDD)
8.2.1 TDD的優勢
8.2.2 TDD的原理
8.2.3 TDD的過程
8.2.4 TDD的原則
8.2.5 TDD的測試技術
8.2.6 TDD測試案例
附錄 測試工具介紹
A.1 配置/過程管理工具
A.2 功能測試工具
A.3 性能測試工具(系統強度測試工具)
A.4 白盒、嵌入式測試工具
A.5 軟件開發工具
A.6 儀器儀表
A.7 其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