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斌的短篇小說《吉祥如意》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不妨就從這篇作品說起。他自《大年》以後創作了一系列短篇,從日常生活的民俗入手,盡可能地展示西北農村的民情、民風,展示底層蘊藏著的親情、溫馨與美好。《吉祥如意》是寫端午的,從早上‘往上房門框上插柳枝’開始,然後擺供果、祭祀、綁花繩,一直寫到五月、六月這姐弟倆上山采艾草,在這一過程中,小說還穿插了其他如采香料、縫香包等民俗描寫。郭文斌是將它作為詩來做的,語言抒情、考究,敘述一唱三嘆,恍若仙境的自然景色,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清澈見底的童趣天地,與圖案一樣的節慶風俗,一起構成了一幅至純至美的圖畫,它展示出至今仍珍藏于民間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由這種向往所支撐的日常生活中的人性之美,人性之善,這種近乎唯美的書寫顯示出郭文斌近期創作中的一種精神氣質,即以宗教般的態度去禮贊美好的生活,這種寫作方式確乎久違了,因為長期以來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以審丑的方式來對待我們的世界。”
郭文賦,祖籍甘肅,1966年生于寧夏西吉縣,先後就讀于固原師範、寧夏教育學院中文系、魯迅文學院。 發表作品近三百萬字。著有小說集《大年》、《吉祥如意》,散文集《空信封》、《點燈時分》、《孔子到底離我們有多遠》,詩集《我被我的眼楮帶壞》。 短篇《吉祥如意》先後獲“人民文學獎”、“小說選刊獎”、“魯迅文學獎”。 散文《永遠的堡子》獲冰心散文獎。
散文《臘月,懷念一種花》等被收進《百年中國經典散文》,被央視國際頻道推薦為“影響過我的文章”。有部分作品被譯成外文。 現任銀川市文聯主席、寧夏作協副主席、《黃河文學》主編。中國作協會員。
目錄
序一 鄉村教育詩與慢的藝術
序二 詩意敘事及其意義
上篇
大年
點燈時分
吉祥如意
中秋
中篇
大生產
我們心中的雪
雨水
剪刀
開花的牙
三年
下篇
陪木子李到平涼
水隨天去
世界上最好看的手
恰似你的溫柔
附錄
小說集《大年》研討會(北京)摘引
郭文斌中短篇創作年表要目
郭文斌中短篇評論要目
後記 比薄還薄 比厚還厚
序二 詩意敘事及其意義
上篇
大年
點燈時分
吉祥如意
中秋
中篇
大生產
我們心中的雪
雨水
剪刀
開花的牙
三年
下篇
陪木子李到平涼
水隨天去
世界上最好看的手
恰似你的溫柔
附錄
小說集《大年》研討會(北京)摘引
郭文斌中短篇創作年表要目
郭文斌中短篇評論要目
後記 比薄還薄 比厚還厚
序
五年前,在2003年第8期的《上海文學》上,我發表了一篇題為《論第三代西部小說家》的文章。針對年輕的第三代小說家的問題,我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用嚴格的尺度來衡量,第三代西部小說家的寫作還存在許多需要超越的局限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從整體上看,他們的作品雖然不乏新意和詩意,不乏樸實的情感和健康的道德內容,但是,缺乏境界闊大、思想成熟、技術圓練的大作品。更為嚴重的情況是,他們寫到一定程度,一旦被社會認可,就不自覺地在已經形成的模式里進行復制性的寫作,寫出來的作品給人一種彼此雷同、似曾相識的印象。這幾乎是所有那些已經成名的青年作家身上共有的問題。”
在這篇文章的最後部分,我這樣表達了對第三代小說家的理解和肯定︰“是的,第三代西部小說家還走在路上,還沒有達到理想的高度。他們之所以值得關注,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成就可以被當做普遍有效的經驗模式,而是因為他們的寫作,是一種有價值的啟示,給我們認識自己時代的文學提供了一種參照。他們的寫作是一種面對大地的寫作,是一種向他人開放的寫作。他們自覺地抵抗來自第二代作家的消極寫作的影響,從不靠大膽的粗俗和對人性、道德的肆意凌辱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在他們身上,也很少看到都市的‘先鋒’寫作賣弄技巧的花哨和個人化寫作渲染欲望體驗的俗氣,因此,不管他們的寫作存在多少問題,他們是擔得起人們的贊許和期待的。”
坦率地說,在寫《論第三代西部小說家》的時候,郭文斌還沒有進入我的批評視野。那時,他的小說創作還處于一種艱難探索的“自在狀態”,還停留在對中國的並不成熟的“先鋒文學”的模仿階段,還沒有實現化蛹為蝶的轉化和飛躍。
在郭文斌過去的小說中,我們時或可以看見他的缺乏內在深度的調侃,可以看見缺乏價值重心和可靠方向的形式主義傾向——這是我們在中國的幼稚的“先鋒文學”中常常可以看見的文學景觀。閱讀中國“先鋒主義”作品,我們也許會吃驚于他們想象的詭異和行文的恣縱,但是,更多感受到的,是價值觀上的虛無主義,是面對文學的玩世不恭,是對人物的冷漠和無情。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不再溫柔地憐憫,不再優雅地感傷,不再對詩意化的寫作表現出虔誠的態度。我們的眼楮不是向內關注靈魂的拯救,而是向外渲染感官的刺激;不是向上追尋精神的光芒,而是向下尋求庸俗的滿足。我們背叛了《紅樓夢》的詩情化的敘事傳統,繼承了《金瓶梅》和《肉蒲團》的色情化敘事的衣缽。在我們時代的某些試圖變革文學秩序的激進分子看來,文學本質上乃是一種消極的精神現象,它所關注的焦點,就是“私人”和“肉體”,因此,誰越是用粗俗、大膽的方式表現“欲望”,渲染“黑暗”,誰的創作就越是具有“先鋒性”,就越是接近不受道德羈絆的“純文學”。
然而,在我看來,當代文學之所以缺乏力量感和影響力,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缺乏詩意,缺乏對于善的樸實而堅定的態度。要知道,在任何時候,作為破壞性的力量,冷漠和冷酷都是瓦解人類內心生活的;在任何時候,作為詩意的對立物,庸俗和粗俗都是降低文學的價值和尊嚴的。
……
在這篇文章的最後部分,我這樣表達了對第三代小說家的理解和肯定︰“是的,第三代西部小說家還走在路上,還沒有達到理想的高度。他們之所以值得關注,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成就可以被當做普遍有效的經驗模式,而是因為他們的寫作,是一種有價值的啟示,給我們認識自己時代的文學提供了一種參照。他們的寫作是一種面對大地的寫作,是一種向他人開放的寫作。他們自覺地抵抗來自第二代作家的消極寫作的影響,從不靠大膽的粗俗和對人性、道德的肆意凌辱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在他們身上,也很少看到都市的‘先鋒’寫作賣弄技巧的花哨和個人化寫作渲染欲望體驗的俗氣,因此,不管他們的寫作存在多少問題,他們是擔得起人們的贊許和期待的。”
坦率地說,在寫《論第三代西部小說家》的時候,郭文斌還沒有進入我的批評視野。那時,他的小說創作還處于一種艱難探索的“自在狀態”,還停留在對中國的並不成熟的“先鋒文學”的模仿階段,還沒有實現化蛹為蝶的轉化和飛躍。
在郭文斌過去的小說中,我們時或可以看見他的缺乏內在深度的調侃,可以看見缺乏價值重心和可靠方向的形式主義傾向——這是我們在中國的幼稚的“先鋒文學”中常常可以看見的文學景觀。閱讀中國“先鋒主義”作品,我們也許會吃驚于他們想象的詭異和行文的恣縱,但是,更多感受到的,是價值觀上的虛無主義,是面對文學的玩世不恭,是對人物的冷漠和無情。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不再溫柔地憐憫,不再優雅地感傷,不再對詩意化的寫作表現出虔誠的態度。我們的眼楮不是向內關注靈魂的拯救,而是向外渲染感官的刺激;不是向上追尋精神的光芒,而是向下尋求庸俗的滿足。我們背叛了《紅樓夢》的詩情化的敘事傳統,繼承了《金瓶梅》和《肉蒲團》的色情化敘事的衣缽。在我們時代的某些試圖變革文學秩序的激進分子看來,文學本質上乃是一種消極的精神現象,它所關注的焦點,就是“私人”和“肉體”,因此,誰越是用粗俗、大膽的方式表現“欲望”,渲染“黑暗”,誰的創作就越是具有“先鋒性”,就越是接近不受道德羈絆的“純文學”。
然而,在我看來,當代文學之所以缺乏力量感和影響力,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缺乏詩意,缺乏對于善的樸實而堅定的態度。要知道,在任何時候,作為破壞性的力量,冷漠和冷酷都是瓦解人類內心生活的;在任何時候,作為詩意的對立物,庸俗和粗俗都是降低文學的價值和尊嚴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