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自我︰心理學的分析

中國人的自我︰心理學的分析
定價:372
NT $ 324
  • 作者:楊國樞 陸洛/編
  •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62447691
  • ISBN13:9787562447696
  • 裝訂:平裝 / 481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為︰在兩岸三地的當代華人社會中,人文學者率先開始討論自我的課題,但社會科學對自我的研究則起步較晚,心理學對自我的探討更是走過了從移植西方理論到開創本土化研究的曲折過程。不同于西方文化,華人的價值體系並不強調個人去控制環境、表現自我,或實踐潛能,而強調人境融合、自我克制及顧全大局,因此,“自我”的研究必須回歸到文化的脈絡之中,始能發掘對理解華人的自我有意義、有啟示的研究旨趣。本書為解析華人自我的第一本心理學文集,所收錄的十一篇論文中,三篇從事華人自我的回顧性與概念性分析,四篇厘清華人自我的類別與成分,四篇探討華人對其自我的綜合與分項評價。由此觀之,本書的論說內容涵蓋了華人自我心理學的主要範圍,提供了有關華人自我的多方面知識。我們希望它能有效呈現過去十七年來有關自我的本土化研究成果,以使讀者適當了解本土化的華人自我研究所探討的課題、所采用的方法、所獲得的結果以及所創發的概念與理論。我們也希望對華人自我有研究興趣的讀者,能參考我們以往的經驗,在自己的研究中從事更好的實證分析,發展更好的理論系統。
 

目錄

緒論 從自我心理學的研究中找回自我
第一篇 華人自我研究的反思與理論建構
第一章 回顧港台“自我”研究:反省與展望楊中芳 楊中芳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自我”作為“知覺對象”的研究
第三節 “自我”作為一個“行動主宰者”
第四節 對“自我”研究的反省
第五節 結語
第二章 試論中國人的“自己”:理論與研究方向楊中芳 楊中芳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中國傳統哲學思維對“自己”的構想
第三節 社會教化
第四節 中國人“自己”的特色
第五節 中國人“自己”研究應該努力的重點及方向
第六節 結語
第三章 華人自我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社會取向與個人取向的觀點 楊國樞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華人自我四元論的建構
第三節 實證研究結果與理論檢驗
第四節 綜合討論
第二篇 華人自我的多元展現與統合人我關系之界定:“折衷自我”的現身
第四章 人我關系之界定:“折衷自我”的現身陸洛 陸洛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理論分析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暫時的結語:“折衷自我”的現身
第五章 當代華人的傳統與現代雙文化自我:其現身、組成與變遷 陸洛、楊國樞
第一節 傳統華人自我的概念內涵
第二節 西方自我的概念內涵
第三節 華人雙文化自我的現身
第四節 華人雙文化自我的組成成分
第五節 華人雙文化自我的變遷
第六節 有關華人雙文化自我的實證證據
第七節 關于雙文化自我後續研究的建議
第六章 社會取向與個人取向的自我實現觀:概念分析與實證初探 陸洛、楊國樞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何謂自我實現——觀念分析
第三節 台灣大學生的自我實現觀——實證初探
第四節 暫時的結語:自我實現的多元可能
第五節 回首來時路:理論與方法的反思
第七章 社會取向自我實現者與個人取向自我實現者的心理特征:概念分析與實證衡鑒 楊國樞、陸洛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結果
第四節 討論
第三篇 華人的自我評價與自尊
第八章 華人的自我評價與自我肯定歷程 孫(�倩)如、王崇信
第一節 自我肯定歷程
第二節 相依我與自我肯定歷程
第三節 華人的自我肯定歷程
第四節 實驗一
第五節 實驗二
第六節 綜合討論
第九章 華人的內隱自尊 余思賢、孫(�倩)如
第一節 正向自尊的需求
第二節 內隱自尊的興起
第三節 實驗一
第四節 實驗二
第五節 綜合討論與建議
第十章 華人多元自尊的概念分析與量表建構:本土化觀點 翁嘉英、楊國樞、許燕
第一節 個人主義自尊與集體主義自尊
第二節 華人自尊的概念分析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結果
第五節 綜合討論
第十一章 華人特質自尊與狀態自尊的關系:社會取向與個人取向的觀點 潘君鳳、楊國樞、許功余
第一節 自尊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結果
第四節 綜合討論與檢討
結語 未來華人自我研究的瞻望 陸洛
附錄
附錄一 華人多元自尊量表之做法說明
附錄二 多向度自我滿意度評量表
附錄三 同儕提名排名問卷
附錄四 負面情緒評量表
附錄五 華人整體特質自尊量表
附錄六 華人多元特質自尊量表
附錄七 華人狀態自尊之模擬故事問卷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在集體主義的傳統中國社會中,人民在生活中既不重視自我,在學術上也殊少探討自我。在個人主義的新潮下,民風漸開,學風丕變,學者方對自我之課題論述漸多。早期的有關著作皆是由人文學者所撰寫,主要從思想史的觀點,分析先秦、兩漢、魏晉及當代之自我觀念的演變。中國遠古的民族部落之涉及自我的論述,所強調的是自然觀點的個體;西周與春秋時期所強調的是宗族社會觀點的個體;春秋末期、戰國時期及漢朝初年所強調的是“個人化”的個體;兩漢時期所強調的是國家社會觀點的個體;漢晉之際所探討的則是國家社會觀點之個體的自我價值危機與自我覺醒假象(馬小虎,2004)。及至當代,兩岸三地之人文學者(如文學者、歷史學者、哲學者及藝術學者)的著作,涉及自我的論述日益增加,其中尤以新儒家的學者如錢穆(1955,2004重印)的《人生十論》、唐君毅( 1944)的《人生之體驗》著墨最多。新儒家之論自我有一極大轉折,那就是從國家、社會及宗族的觀點,變換為人生的觀點。落實于人生來談自我,從心理學的視角來看,當然是一種更符合人本主義(humanism)原則的安頓。

在兩岸三地的當代華人社會中,人文學者自1955年開始討論自我的課題,但社會科學(如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教育學、心理學及管理學)對自我的研究則起步較晚。就心理學而言,有關華人自我的分析始于黃瑞煥(1973)與楊國樞(1974),足足晚了將近20年。探討華人自我,人文學者主要是采用歷史回溯與概念分析的方法,社會科學者則是偏重實證分析(empirical analysis)的程序。

自1973年以來的30多年中,台灣之有關自我的研究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

一、西化研究期(1973—1990年):分就自我概念、自我統整、自我知覺、自我強度、自我期望、自我評價、自我接納及自尊等問題,從事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在此時期中,研究的問題與采用的概念、理論、方法及工具,皆是直接取自美歐心理學。

二、本土化研究期(1990年迄今):楊中芳(1991a)發表《回顧港台“自我”研究:反省與展望》的論文,檢討台港有關自我的研究,指出華人自我與中華文化有密切關系,研究上不能過分依賴西方理論,必須在概念與研究兩方面有所更新。劍及履及,楊中芳(1991b:138)復于同年發表《試論中國人的“自己”:理論與研究方向》一文,強調“西方有關‘自己’的理論多半無法涵蓋中國人的特色。因此,作者主張中國學者應‘自食其力’發展本土研究,以充分了解中國人的‘自己’。揚氏的這兩篇論文奠定了台灣心理學者進一步探討華人自我的基礎。

“行政院教育部”于1998年設置“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發展計劃”之研究經費補助項目,台灣大學心理學系之“本土心理學研究中心”的本土心理學研究群(由六所大學與研究機構的20多位教授與研究員組成),以“華人本土心理學研究追求卓越總計劃”(黃光國教授主持)提出申請,獲得連續四年(2000年4月1日至2004年3月31日)的經費補助。總計劃共有六個分項計劃,第三分項計劃為“自我歷程、自我概念及自我評價”(楊國樞教授主持),其下包括四個子計劃,分別探討有關華人自我的不同層面。在規劃此一分項計劃及其四個子計劃的過程中,楊中芳教授那兩篇有關華人自我研究的“開山”之作,仍然是我們時常參考的主要文獻。

在執行第三分項計劃的過程中,楊國樞(1993)首先根據自主性趨勢(autonomous trend)與融合性趨勢(homonomous trend)兩種基本人類適應方式,界定個人取向與社會取向,再將社會取向分為關系取向、家族取向及他人取向。以此四種取向為基礎,楊國樞(2004)進而建構個人取向自我、關系取向自我、家族取向自我及他人取向自我的華人自我四元論。自此之後,我們所從事之有關華人自我的各項研究,皆是采用此一概念架構。具體而言,本書所收錄的11篇正式論文,除了楊中芳與孫精如兩位教授的四篇之外,其余七篇所報導的研究成果,皆是為了驗證華人自我四元論所獲得。

本書的11篇論文中,六篇曾刊載于《本土。理學研究》期刊,兩篇發表于楊中芳與高尚仁合編(1991)的《中國人‧中國心:人格與社會篇》一書,三篇為尚未發表的著作。11篇論文中,三篇從事華人自我的回顧性與概念性分析,四篇厘清華人自我的類別與成分,四篇探討華人對其自我的綜合與分項評價。由此觀之,本書的論說內容涵蓋了華人自我心理學的主要範圍,提供了有關華人自我的多方面知識。作為解析華人自我的第一本文集,我們希望它能有效呈現過去17年來有關自我的本土化研究成果,以使讀者適當了解本土化的華人自我研究所探討的課題、所采用的方法、所獲得的結果以及所創發的概念與理論。我們也希望對華人自我有研究興趣的讀者,能參考我們以往的經驗,在自己的研究中從事更好的實證分析,發展更好的理論系統。

作為本書的編著者,我們特別感謝楊中芳、孫(�倩)如、翁嘉英、許燕、許功余五位教授,以及王崇信、余思賢、潘君鳳三位先生女士,若非他(她)們同意編著者采用其大作,《中國人的自我:心理學的分析》定難成書。

楊國樞、陸洛
二○○八年一月二十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