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國‧伊豆舞女

雪國‧伊豆舞女
定價:156
NT $ 136
 

內容簡介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著名小說家。出生于大阪,學生時代起即開始文學創作,1924年自東京帝國大學畢業時立志成為一位專業作家,並與橫光利一等人創辦同人雜志,名為《文藝時代》。1926年,發表成名作《伊豆的舞女》。他早期的創作曾追求新感覺主義和表現主義。最後,走上借鑒西方現代派的技巧、方法,立足日本的古典文學的新路,取得了成功。1968年,他以《雪國》、《古都》、《千只鶴》三部代表作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日本文學史上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作家。除小說外︰川端康成還寫下許多文學專論和書評。1972年,在其個人工作室自殺身亡。川端康成是日本現代文學大師,他的作品對日本現代文學產生了重要影響。

本書為“日漢對照世界名著叢書”之一,采用同面相對的日漢對照方式,介紹了雪國‧伊豆舞女的故事。
 

目錄

雪國
伊豆舞女
 

川端康成(���� ����),生于l899年6月11日,卒于1972年4月16日,日本著名作家。幼年父母雙亡,後祖父母和姐姐相繼病故,孤獨憂郁伴其一生。作者先後參加新感覺派、新興藝術派和新心理主義文學運動,一生創作小說100多篇。作品長于抒情,追求人生升華的美。1968年,作者以《雪國》《古都》《千只鶴》三部代表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被褒獎為“表現了日本人心靈的精髓。”l970年,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只有川端康成獲準進人現場。川端很受刺激,稱“被砍下腦袋的應該是我”。17個月後,川端康成在日本古都鐮倉也含煤氣管自殺,未留只字。早在1962年他就說過︰ “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

本書選錄的《伊豆的舞女》(1926),是川端早期成名之作。川端為孤兒氣質所圉,心中憂郁。一次去伊豆旅行,偶與年少舞女邂逅,得到舞女善待,便產生了純潔的友情;同樣,受人歧視和凌辱的舞女遇到友善的中學生,得以平等相待,不禁動情。彼此既有真摯誠實的友情,也流露了淡淡的愛。小說便是這段經歷的藝術化結果。

《雪國》(1935一1937),則是作者獲獎的三大力作之一,描寫了雪國底層女性形體和精神上的純潔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虛無感。《雪國》的創作始于1934年,最初采取了連載形式,3年後出版單行本,並獲得第三屆文藝懇話會獎。其時正值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我國東北地區的時期。《雪國》既未歌頌侵略戰爭,也未像小林多喜二的《為黨生活的人》那樣正面批判和反對侵略戰爭,但仍然不免艱辛。《雪國》最初以短篇形式分別發表于各種刊物,後因形勢險惡,1937年後基本停發,直至戰後才修改補充,最後完成。

川端在《雪國》中把現實抽象化,把虛無世界、把對世相的感動貫穿在人情世相中,暗示人生徒勞。藝妓駒子愛上島村,不能自持,但島村認為駒子的愛情甚至她的生存本身就是徒勞的,可悲的。島村傾心葉子,而葉子卻可望而不可及。

在藝術手法方面,《雪國》把西方現代派的某些創作手法和日本固有的文學傳統結合起來,無論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還是情節結構方面,均能另闢蹊徑,為日本文學和世界文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川端繼承了日本古典文學重視人物心理刻畫的傳統,巧妙地運用了自由聯想的心理描寫法,讓島村在幻想中強化和美化葉子的形象,也細膩地反映了島村本人的性格和品質。在結構上,川端借鑒西方“意識流”的創作手法,在總體上基本按照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來寫,在某些局部又通過島村的自由聯想展開故事和推動情節,使作品避免了平鋪直敘的呆板之病。同時,作品還鮮明地體現了“新感覺派”所主張的以純粹個人官能感覺為出發點,依靠直覺來把握事物的特點。結尾描寫葉子在蠶房火災中為救出孩子而獻出生命的情節,依靠直覺寫得既悲且美,使葉子這個非現實美的幻影在作者的直覺中得到最後完成。

本次我們采用了葉渭渠先生的譯本,將這兩本文學名作奉獻給讀者。由于時間緊迫,編者水平有限,錯誤在所難免,望讀者不吝賜教。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