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治理論:社會風險治理視角下的傳媒功能研究

傳媒治理論:社會風險治理視角下的傳媒功能研究
定價:210
NT $ 183
  • 作者:謝進川
  •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1127700X
  • ISBN13:9787811277005
  • 裝訂:157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借鑒傳播學、社會學、政治學的相關知識,從傳媒與社會治理的關系即傳媒治理與治理傳媒角度,特別是就傳媒如何參與社會治理進行了具體探討。本書包括社會風險語境概說、傳媒參與社會風險治理的可行性、傳媒參與社會風險治理、傳媒與其他社會治理主體、治理傳媒五個部分內容,並聯系中國媒介現實列舉了大量報道個案以及詳細的案例分析。


謝進川,1974年生,四川鄰水人。中國傳媒大學政法學院社會學系教師,傳播學博士。現主要從事傳媒與社會發展方面的研究,在《國際新聞界》、《電視研究》、《傳媒》等期刊發表相關論文十余篇,參著《傳媒社會學》等三部著作。
 

目錄

導言:社會風險語境、傳媒與社會治理
第1章 社會風險語境概說
 第一節 風險及風險社會
 第二節 中國社會風險語境
第2章 傳媒參與社會風險治理的可行性
 第一節 媒介化社會的形成
 第二節 傳媒中介化的契機和動力
第3章 傳媒參與社會風險治理
 第一節 傳媒參與社會風險治理的目標
  一、社會治理的概念
  二、漸增的社會治理性
  三、構建彈性社會結構
 第二節 傳媒參與社會風險治理的機制
  一、傳媒吸納
  二、傳媒評論
  三、傳媒動員
 第三節 傳媒參與社會風險治理的主要議題
  一、傳媒與民意表達
  二、傳媒與風險共識
  三、傳媒與風險分配正義
 第四節 一點經驗:傳媒與重大災難性事件
  一、傳媒在重大災難事件中的行動歷史
  二、震災中的中西傳媒行動比較
 第五節 一點反思:關於「小產權房」風險報道
  一、分析的社會背景
  二、「小產權房」媒介話語分析
第4章 傳媒與其他社會治理主體
 第一節 傳媒與政府
  一、傳媒與政策風險的控制
  二、媒介施政:傳媒與行政的有限結合
 第二節 傳媒與公眾
  一、傳媒與風險啟蒙
  二、傳媒與弱勢群體:增權理論的觀點
 第三節 傳媒與企業
  一、企業:風險制造主體還是風險治理主體
  二、傳媒促進企業參與社會風險治理
 第四節 2007年來傳媒對社會治理主體的整體追問:社會信任
第5章 治理傳媒
 第一節 警惕傳媒風險
  一、三重現實下的雙重誤讀
  二、事件逆向報道的風險后果
  三、傳媒保守主義
 第二節 重構傳媒
  一、雙重實踐下的傳媒問責管理
  二、傳媒如何有效報道社會風險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案例一 《焦點網談》:「最牛釘子戶」事件討論
 案例二 《陽光熱線》:河北省煙草專賣局參加河北電台節目錄音
 案例三 《南方周末》:《「綠色」汽車席卷歐洲》
 案例四 《新京報》專刊:《逝者》
后記
 

坐在書桌前,第三遍通讀《傳媒治理論:社會風險治理視角下的傳媒功能研究》,真個是浮想聯翩。我仿佛看到一棵幼樹成長的全過程。從栽種、發芽、枝葉伸展到綠蔭開始覆蓋黃土地。這是一個自然而艱難的過程。

2003年秋季,我受北京廣播學院(后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的聘請,擔任博士生導師。到2005年秋季,先后接受了三批共七名學員。每次閱讀他們的畢業論文,都有「植樹」的感覺。如實地說,他們是「種樹」的主力園丁,我只能起到「澆水」、「鋤草」的輔助作用。只要深入了解每位學員夙興夜寐攻讀博士學位的艱苦過程,讀者諸君自然明自我不是姑作謙虛,而是道出了實際情形。

本書作者謝進川撰寫這篇論文,就是典型例證之一。

從2005年9月謝進川報考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到2009年6月參加畢業論文答辯,在近四年的時間里,他一邊完成教學任務,一邊攻讀各科必修課程,不顧嚴寒酷暑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經過慎重選題、開題答辯,於2008年年初寫出了初稿。然后,反復聽取包括導師在內的各方意見,一遍遍修改補充,終於拿出了這篇論文,順利地通過了論文答辯。

記得在確定選題的時候,我曾經有過擔心。這個選題確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難度不小。難在什麼地方?

首先,對今天中國社會如何定性?能夠稱之為「風險社會」嗎?《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06年10月11日通過)對我國現階段社會狀況做出了明確判斷,這就是「目前,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社會轉型,體制轉軌,必然帶來諸多問題和矛盾,其中就包括各種風險。世界各國都是如此,我國也不例外。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同意了他的選題。同時,也反復提醒對我國社會狀況一定要有准確′的概括性的表述。在開題論證會上,專家們也表示同意這個選題,同時提出了需要認真把握的幾個問題,表明對這篇論文寄予厚望。謝進川深入研究了國內外學者關於「風險社會」的論述,經過縝密思考,提出了「中國社會風險語境」的概念,並以此作為立論的出發點。我以為,這樣的提法是准確的。

其次,傳媒參與社會治理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不過,實際生活中,存在着兩種情況。參與得當,傳媒對社會治理,特別是規避、減緩風險,會起到積極作用。去年,國內媒體關於汶川大地震的報道就是明證。反過來說,參與不當,尤其是受到利益驅使,只會給治理工作添亂。僅在2007年,就出現過「紙餡包子」、「茶水發炎」、「蕉癌流言」等一系列故意制造的虛假新聞,給社會造成混亂。然而,准確判斷何為「得當」,何為「不當」,作者必須掌握大量有關媒體參與風險社會治理的例證。謝進川學習過政治學和社會學,對當前社會狀況分析有比較扎實的理論基礎。但是,對媒體運作的實際情況的了解尚嫌不足。為了彌補學識上的缺欠,我給他提供了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的媒體報道社會重要事件的剪報材料。提供材料不難,難在如何運用社會風險理論恰如其分地分析這些材料,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媒體參與社會風險治理的正確途徑。功夫不負苦心人。我以為,這一點他也做到了。

攻克兩道難關,這篇論文的價值也就可以得到認可了。

在這篇論文出版之際,我們沒有忘記「探索真理,永無盡頭」。正如在論文答辯會上,幾位答辯委員所言,論文尚有若干不足之處。庄子早就說過,「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原因是客觀世界具有無限的多樣性,人類的認識能力總是有限的。我們師生二人誠心誠意地靜候讀者的評判。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