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評話研究

杭州評話研究
定價:210
NT $ 63
  • 作者:陳建一/主/編
  • 出版社:浙江攝影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6867872
  • ISBN13:9787806867877
  • 裝訂:平裝 / 36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文化杭州叢書》之一的《杭州評話研究》分冊,書中具體包括了︰南宋“說話”的盛況與影響、杭州評話的表演程式、杭州評話的流派及其傳承譜系、杭州評話中的流派及其代表性書目、杭州評話的傳承關系、杭州茶園書場的變遷等內容。 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目錄

上篇 杭州評話藝術研究
第一章 杭州評話的歷史與現狀
第一節 杭州評話的歷史淵源
一、“說話”
二、南宋“說話”的盛況與影響
第二節 杭州評話的全盛時期
第三節 杭州評話的災難時期
第四節 新中國成立以後的杭州評話
第二章 杭州評話的藝術特色
第一節 杭州評話的表演程式
一、杭州評話的表演形式
二、杭州評話的表演程式
三、杭州評話的演出道具
第二節 杭州評話的藝術特色
一、杭州評話的口語藝術——說與評
二、杭州評話“關子”的運用
三、杭州評話“噱頭”的運用
四、杭州評話的十六種笑品
五、杭州評話的十六種技法
六、杭州評話中詩詞賦贊的運用
第三章 杭州評話的流派及其傳承譜系
第一節 杭州評話中的流派及其代表性書目
一、王派
二、謝派
三、戚派
第二節 杭州評話知名藝人與其藝術特色
第三節 杭州評話的傳承關系
第四節 杭州評話的傳承譜系圖
一、王派傳承關系圖
二、謝派傳承關系圖
三、戚派傳承關系圖
第四章 杭州評話書目
第一節 杭州評話書目概略
一、傳統書目
二、現代書目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後創作、整理、出版的書目簡況
第三節 杭州評話書目的特點
一、史傳性
二、知識性
三、傳奇性
四、趣味性
五、杭州地域性
第四節 書目中的詩詞賦贊
第五節 評話演員在書目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 杭州茶園書場的變遷
第一節 南宋時期杭州的瓦舍勾欄與說話講史
第二節 民初至新中國成立後杭州說書場所的變遷

下篇 杭州評話短篇作品選輯
傳統書目
楊七郎投師
戰長沙
討飯皇帝
趙箕智取王郎
包公賀壽
劉海戲金蟾
芒碭山斬白蟒
現代書目
洪峰英雄
茅山風雲
血濺香港跑馬場
附章 杭州評話論文選輯
一、杭州評話的歷史源流與其傳統書目文化內涵初探
二、杭州評話《三國》的新探討
三、回憶書台生活五十年
四、我的學藝生涯
後記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杭州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自秦置縣至今,已有2200余年歷史。五代吳越、南宋王朝的14位帝王曾先後定都于此,歷237年。于長達八千年的文明演進和發展中,在杭州這片土地上形成了極具地域特色的跨湖橋文化、良渚文化、吳越文化、南宋文化、明清文化,從而構成了完整的文化發展系列。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杭州的文脈悠長,積澱深厚。

唐宋時期,杭州經濟的發展帶來文藝特別是詩詞藝術的蓬勃發展。唐宋詩詞大家白居易、蘇軾曾先後任職杭州,並留下了大量吟詠西湖山水的名篇佳構。吳越國納土歸宋,為杭州社會、經濟及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其時的造像藝術上承李唐,下啟趙宋,具有鮮明的江南特點,取得了卓越的藝術成就。至宋室南渡,汴梁等地藝人雲集杭州,大大促進了南北文化藝術的交流與融合。繪畫藝術空前發展。成立于紹興年間的南宋畫院,集北宋南渡畫家和江南繪畫高手于一堂,成就了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等“南宋四大家”,畫風亦由雄渾厚重而轉為空靈俊秀。同一時期形成于杭州的浙派,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成體系的古琴流派,並對後世的古琴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外,當時杭州的刻書業也以刻印精美而冠絕海內,被公認為全國的刻書和出版業中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杭州的舞台藝術在中國戲曲發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歷數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傳奇、清代地方戲及近現代戲曲等我國戲曲的幾個重要發展階段,無不與杭州有著密切的聯系。宋元間,構成中國戲曲兩大體系的北曲和南曲先後在杭州得到發展,雜劇、院本、唱賺、諸宮調、傀儡、影戲等都曾在杭州粉墨登場,可謂百戲雜陳。杭州是南戲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據史載,南宋時期在杭州上演的官本劇目曾多達280種,專業性演出場所——瓦舍,更是遍布全城,為全國之最,足證當時杭州戲曲演出之盛。元代,杭州與大都(今北京)同為全國雜劇中心。其間至明初,杭州涌現了一大批雜劇作家和優秀演員。被譽為元曲大家的鄭光祖、關漢卿,都曾與杭州的書會才人廣泛接觸,並留下不朽劇作,這進一步推動了南戲的發展。明清時期,由宋元南戲發展而成的傳奇劇盛行,杭州人洪舁所作《長生殿》與《牡丹亭》、《桃花扇》齊名。清末民初,隨著杭州城市人口的增多和小市民階層的崛起,杭州地方戲逐漸形成並得到發展。當時,杭州憑借古運河的交通之利,成為戲曲流布、會集的中心。汪桂芳、譚鑫培、周信芳、蓋叫天等京劇名伶均曾來杭演出。各劇種的交流、融會,使杭州本土戲曲,如杭劇、小熱昏,得以博采眾長,迅速形成並發展起來。越劇由“落地唱書”調發展而為現在意義的越劇,亦發生于彼時的杭州。概言之,在我國戲曲藝術發展史上,杭州一直以創新的形態和開放的胸襟獨領風騷。

明代杭州在宋代話本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通俗小說,同樣為中國小說史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杭州的藏書業至清代亦達于鼎盛。坐擁小山堂的趙氏“二林”(兄谷林、弟意林)、瓶花齋主吳焯、八千卷樓樓主丁丙等,皆為名重一時的大藏書家,代表了清朝私家藏書的較高水準。文瀾閣更因系清乾隆朝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分建全國的七大藏書樓之一而名聞天下。至于諸如對中國繪畫史作出重要貢獻的“浙派”和“武林版畫”,以及坐落于湖山最勝處、在國際印學界享有尊榮的“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等足以彰顯杭州文化底蘊的藝術流派,更是在在有之,不勝枚舉。

縱觀歷史,形勝東南的杭州,其文化向來是多元的、開放的。“不出城郭獲山水之趣,身居鬧市有林泉之致”的優越自然條件,使杭州文化在具備了自然自在的藝術情趣和秀雅精致的美學特質的同時,更兼具開合得宜、恬淡大氣的品質。不論是被譽為“人類文明曙光”的良渚玉文化的精致與內斂,還是京杭大運河與萬里長城遙相呼應的大氣與和諧,總讓我們為之動容與自豪。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杭州的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綜合實力顯著提高,文化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康發展,“文化名城”的各項建設取得顯著成就。杭州的文化藝術正日益煥發出盎然的生機與活力。全市藝術創作和精品生產不斷加強,社會文化事業扎實推進,城鄉文化設施建設步伐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得到進一步加強,對外文化交流不斷擴大與豐富,廣播影視和新聞出版事業快速發展,初步構建起了保障廣大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然而,面對宏富的文化遺產,面對不斷增強的文化創造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提升城市文化競爭力、加快建設與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質之城”的目標和任務,我們仍不免惴惴,並深感任重而道遠。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今天的杭州,已從“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時代邁入了“吞山挾海勢雄豪”的錢塘江時代,但那些貫穿時空的優秀的文化品質還是應該得到秉承與發揚,那些散落其間的寶貴的文化財富更不應該在今天遺落。在傳承歷史和弘揚優秀文化傳統的同時,我們同樣更應該密切關注發生在這個城市、反映這個時代精神的當代優秀文藝作品,以及廣大文藝工作者關于文化建設、藝術創作的理性思考和研究。因為我們相信,理論是實踐的先導。因為如果不能選擇有效的傳播載體,文化終會成為發黃的歷史和散淡的記憶。

文脈是一個城市的生命。關心、研究這個城市的文化的人越多,我們城市的特色就越加鮮明,我們的城市也就因此更具希望。因此,我們由衰地希望“文化杭州叢書”的出版能引來人們對杭州的歷史與未來的更多關注,並以更多的研究成果貢獻于這座古老而年輕城市的發展與進步。

杭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 陳建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