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關于科幻小說起源和發展的第一部全面的批判史。本書從文學史、宗教史和思想史的多重角度考察了科幻小說在古希臘的先驅,在17世紀宗教改革時期的再度橫空出世,在18、19世紀的風格流變,以及在20世紀如何登上文化巔峰——以小說、電影、電視到漫畫等各種風貌呈現全盛之勢。


亞當‧羅伯茨,1965年生,科幻小說作家、評論家、學者,劍橋大學博士,現任倫敦大學英國文學教授。作為一名科幻小說作家,羅伯茨曾得到兩次阿瑟‧C.克拉克獎的提名。他的另外一部科幻理論著作是ScienceFiction︰the New Critical Idiom(2000)。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定義
第二章 科幻小說與古代小說
中斷期:400—1600年
第三章 17世紀的科幻小說
第四章 18世紀的科幻小說
第五章 19世紀早期的科幻小說
第六章 1850——1900年的科幻小說
第七章 儒勒‧凡爾納和H.G.韋爾斯
第八章 20世紀早期的高雅現代主義科幻小說
第九章 20世紀早期的通俗雜志科幻小說
第十章 黃金時代的科幻小說:1940——1960
第十一章 新浪潮科幻小說的影響
第十二章 好萊塢科幻電影和電視(1960——2000)
第十三章 70—90年代的科幻小說
第十四章 20世紀末的多媒體、視覺及其他科幻
後記 21世紀的科幻小說
進一步參考書目
重要科幻作品與科學進展年表
譯後記
 

科幻小說“是一個太大的主題,很難面面俱到地呈現在一部批評史中,即使是在這部容許較大篇幅的書中,也很難做到。想要尋求更大綜合性解釋的讀者,可以去參考約翰‧克魯特(John Clute)和彼得‧尼克斯(Peter Ni-cholls)的大部頭《科幻小說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本書並不是對科幻小說這一文學類型的完全敘述,而僅僅是將“幻想”文學(“fan-tastic”literature)——我們現在稱之為科幻小說——從它誕生的最早時代聯接到當代的一種嘗試。本書的大多數篇幅涉及中篇或長篇小說——它們是科幻小說的主要形式,當然短篇小說、電影、電視、漫畫和其他文化作品形式所佔的成分在晚近越來越多。作為一部批判史,本書當然也有自己的特定工作。筆者希望避免沉悶的行文,不過我的討論並不是完全中立的——雖然作為純粹中立的批判性討論還是存在的。這里,我先把我的觀點概述出來,這樣讀者們就能夠做好心理準備,帶著或同感或反對的觀念框架來讀這本書。

我認為,我們現在稱之為科幻小說的文學類型,起源于古希臘小說中的幻想旅行作品;凡爾納的奇異旅行(voyages extraordinaires)這個詞匯我發現最適合于用來描述這些文本。帶著幻想插曲(這意味著不可能的或者奇幻的)的旅行或者冒險的敘事,通常是古代文化中最受歡迎的文學形式︰史詩提供了許多例子,比如奧德修斯遇到庫克洛佩斯“和喀耳刻”——後者將奧德修斯的手下變成豬。由于古希臘人的文化傳統中旅行探索佔重要地位,因此這一文學類型並不是令人驚異的文化發展。我認為,在古希臘眾多關于有趣的長途航海或者陸上跋涉的記敘中,有一種奇異旅行的文學類型︰在天空中的旅行,尤其是旅行到其他星球。在理論上,古希臘人可以建造一艘船只,航行到赫拉克勒斯之門柱或者印度,(雖然沒有證據表明古希臘人進行了這些航行,不過我們在這里可以假設)甚至越過夕陽去到幸福島、美洲或者北極。這只是說,航行技術允許希臘人進行這些旅行。不過,這些技術當然不能夠使入像安東尼‧第歐根尼筆下的主人公那樣飛抵月球。將旅行指向天空代表了旅行故事模式中的新路徑。

換句話說,我要討論的是,科幻小說的原型為“關于星際旅行的小說”。而且在我看來,空間旅行的故事形成了這一文學類型的核心,雖然許多評論家可能會持不同意見。在空間中的“向上”或者有時進入地球內部的旅行(區別于在地球表面上的傳統旅行)作為主干,各種其他類型的科幻小說枝杈便從這主干上蔓生。它們籠統地可以分為兩路支脈。首先,作為“空間旅行”之推論的“時間旅行”。我認為,這一亞文類在19世紀末和整個20世紀逐漸成形並迅速滋長,而在同一時期科學確立了“時間”和“空間”之間的定量聯系,二者的同時發生並不是巧合。第二路支脈,實際上是最主要的一支,即“關于技術的故事”。因為長途旅行已經包括一系列復雜技術——比如航船、遠距離離岸補給、航海、軍械技術等等,因此“技術故事”始自“奇異旅行”中的內嵌元素,也便毫不奇怪了。夏爾‧索雷爾的《來自異域的新聞》(1632)中那位能流利說所有語言的女機器人,可能就代表了這一科幻小說類型的首例。雖然在19世紀,我們可以看到這一類型將自身從旅行故事中分離,成為了一個更加獨特的亞文類。凡爾納是“技術小說”的第一位天才作家,到了20世紀,技術小說無疑成為了科幻小說中的主宰性形式。在本書第一章,我將會討論“科學小說”和“技術小說”以及相應的理論問題。

以下三種形式粗略勾勒出了科幻小說“是什麼”︰空間(到其他世界、行星和星系)的旅行故事、時間(到過去或者未來)旅行故事和想象性技術(機械、機器人、計算機、賽博格人以及網絡文化)的故事。還有第四種形式——烏托邦小說。我的觀點是,烏托邦小說應該屬于科幻小說大類,雖然它以哲學和社會理論作為它的起點。我們可以說,烏托邦里的“新奇之物”(novum)——達科‧蘇文(Darko Suvin)給科幻小說下定義時的關鍵詞——是“新的社會組織”。對于許多評論家而言,憑這一點就足以使烏托邦小說躋身于科幻之列。在本書中,我想論證的是,烏托邦小說應該作為科幻小說的平行發展來被討論,因為它經常有到異邦或者跨時間的旅行,故事中有各種各樣的技術裝備。不過,也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有些評論家希望把烏托邦小說排除在科幻之外︰因為烏托邦小說就其根本是一種諷刺文學,它的力量來自于故事中描繪的“理想”社會與大家所生活的不完美社會之間的隱含對比。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