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商務印書館創編《中國文化史叢書》,獨辟新徑,分門別類,各為撰述,既顯示當年學術思潮和學人治學風格,亦發揚中國固有文化,為功至巨。故發刊伊始,即已蜚聲士林,見譽人口。迄至今日,猶受人稱道,蓋有由也。
叢書之中列有《中國疆域沿革史》,請顧頡剛先生撰述。顧先生慨然應允,然以諸務縈身,無暇執筆,要我先為搜集材料及起草。1934年禹貢學會初創,翌年得張石公(國淦)先生捐贈房舍,作為會址。顧先生邀我先期移居禹貢學會之內,以便着手進行工作。
當時正是國難當頭,日本帝國主義侵凌日甚一日,東北三省早已淪陷,其鋒芒及於山海關內,北京(當時稱北平)勢同前線,幾有不可終日之勢。顧先生曾感慨地說:「吾人處於今日,深感外侮之凌逼,國力之衰弱,不惟漢唐盛業難期再現,即先民遺土,亦岌岌莫保,衷心忡忡,無任憂懼。」故承應撰著此書,實有深意。顧先生一再指出,必須詳細論述疆域損益及其演變蹤跡,借以使國人具知創造祖國山河之匪易,寸土皆應珍視,不能今其輕易淪喪,這不僅是口頭的指示,而且在書中開篇明白寫入。
顧先生上述指示,實為本書框架輪廓,大綱目錄即依此制定。目錄中特設《明代長城和九邊》、《清代后期失地》等章節,亦有所指。論述歷代疆域,涉及許多具體地名,若一一備舉,悉以入於文內,顯得繁瑣累贅。顧先生又指示,應分別列成表格,既清眉目,亦可少占篇幅。顧先生還指示,講地理不能不用地圖,講現代地理如此,講沿革地理更不能舍之不用。根據這個指示,書中先后列表31個,附圖27幅。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中國疆域沿革史已有之成績
第三章 夏民族之歷史傳說及其活動范圍
第一節 大禹治水分州之傳說
第二節 從夷夏交爭與少康中興等傳說中觀察夏代中世之疆域
第三節 晚夏之疆域范圍
第四章 殷商民族之來源及其活動區域
第一節 殷商民族起於東方說
第二節 殷商之建都與遷都
第三節 殷代之勢力范圍與其征伐所及
第五章 西周之疆域范圍及東周王畿之區域
第一節 周民族起於西方及其東侵
第二節 周滅殷后之東方封國
第三節 周室之東遷及東周王畿之疆域
第六章 春秋列國疆域概述
第一節 春秋時期華夏之疆域
第二節 春秋時夷蠻戎狄之分布
第三節 春秋時代諸侯之互相吞並及夷狄之同化
第七章 戰國疆域變遷概述
第一節 戰國之形勢
第二節 戰國時華夏疆域之擴張及民族之同化
第三節 郡縣之起源
第八章 先秦人士之區划地域觀念
第一節 九州說及大九州說
第二節 十二州說
第三節 畿服說
第九章 嬴秦統一后之疆域
第一節 六國之滅亡及秦之統一
第二節 秦郡考略
第三節 長城
第十章 西漢疆域概述
第一節 漢初之封建制度
第二節 西漢之郡國區划及其制度
第三節 西漢地方行政制度
第四節 西漢對外疆土之擴張
第十一章 新莽改制后之疆域
第十二章 東漢復興后之疆域
第一節 東漢初年郡國之省並
第二節 兩漢地理制度之比較與其疆域之消長
第三節 漢末九州制之復興
第十三章 三國鼎峙中之疆域
第一節 曹魏之疆域
第二節 蜀漢之疆域
第三節 吳之疆域
第四節 三國時之地方制度與特殊制度
第五節 三國時北邊漢族之南徒與南蠻山越之征服
第十四章 西晉統一后之疆域及其地方制度
第十五章 東晉南北朝疆域概述
第一節 五胡亂華及漢族之南遷
第二節 僑州郡縣制度之建立
第三節 江左諸朝疆域之變遷
第四節 北魏周齊疆域之分合
第五節 南北朝時代地方制度之沿革及其紊亂
第十六章 隋代疆域概述
第一節 隋代疆域之區划及其制度
第二節 運河
第十七章 唐代疆域概述
第一節 唐代疆域之區划及其制度
第二節 府制之確立及其種類
第三節 節度使區域之建置
第四節 唐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五節 唐代疆域之擴張及羈縻州縣之建置
第十八章 五代割據時期疆域概述
第一節 五代遞嬗期間中原疆域之演變
第二節 十國之割據與此期疆域之變遷
第十九章 宋代疆域概述
第一節 北宋之疆域區划及其制度
第二節 宋室南渡后之疆域
第三節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二十章 遼國疆域概述
第二十一章 金源疆域概述
第二十二章 元代疆域概述
第一節 元初領土之擴張及四大汗國之建立
第二節 元代中國本部之疆域區划與其制度
第三節 元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二十三章 明代疆域概述
第一節 明初布政使司之建置及其疆域區划
第二節 明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三節 都司衛所之分布
第四節 明代九邊之建置及邊牆之修築
第二十四章 清代疆域概述
第一節 未入關前之滿清
第二節 清代行省之區划
第三節 蒙藏底定后之四方藩屬
第四節 清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五節 清代西南土司制度
第二十五章 鴉片戰后疆土之喪失
第二十六章 民國成立后疆域區划及制度之改革
第二章 中國疆域沿革史已有之成績
第三章 夏民族之歷史傳說及其活動范圍
第一節 大禹治水分州之傳說
第二節 從夷夏交爭與少康中興等傳說中觀察夏代中世之疆域
第三節 晚夏之疆域范圍
第四章 殷商民族之來源及其活動區域
第一節 殷商民族起於東方說
第二節 殷商之建都與遷都
第三節 殷代之勢力范圍與其征伐所及
第五章 西周之疆域范圍及東周王畿之區域
第一節 周民族起於西方及其東侵
第二節 周滅殷后之東方封國
第三節 周室之東遷及東周王畿之疆域
第六章 春秋列國疆域概述
第一節 春秋時期華夏之疆域
第二節 春秋時夷蠻戎狄之分布
第三節 春秋時代諸侯之互相吞並及夷狄之同化
第七章 戰國疆域變遷概述
第一節 戰國之形勢
第二節 戰國時華夏疆域之擴張及民族之同化
第三節 郡縣之起源
第八章 先秦人士之區划地域觀念
第一節 九州說及大九州說
第二節 十二州說
第三節 畿服說
第九章 嬴秦統一后之疆域
第一節 六國之滅亡及秦之統一
第二節 秦郡考略
第三節 長城
第十章 西漢疆域概述
第一節 漢初之封建制度
第二節 西漢之郡國區划及其制度
第三節 西漢地方行政制度
第四節 西漢對外疆土之擴張
第十一章 新莽改制后之疆域
第十二章 東漢復興后之疆域
第一節 東漢初年郡國之省並
第二節 兩漢地理制度之比較與其疆域之消長
第三節 漢末九州制之復興
第十三章 三國鼎峙中之疆域
第一節 曹魏之疆域
第二節 蜀漢之疆域
第三節 吳之疆域
第四節 三國時之地方制度與特殊制度
第五節 三國時北邊漢族之南徒與南蠻山越之征服
第十四章 西晉統一后之疆域及其地方制度
第十五章 東晉南北朝疆域概述
第一節 五胡亂華及漢族之南遷
第二節 僑州郡縣制度之建立
第三節 江左諸朝疆域之變遷
第四節 北魏周齊疆域之分合
第五節 南北朝時代地方制度之沿革及其紊亂
第十六章 隋代疆域概述
第一節 隋代疆域之區划及其制度
第二節 運河
第十七章 唐代疆域概述
第一節 唐代疆域之區划及其制度
第二節 府制之確立及其種類
第三節 節度使區域之建置
第四節 唐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五節 唐代疆域之擴張及羈縻州縣之建置
第十八章 五代割據時期疆域概述
第一節 五代遞嬗期間中原疆域之演變
第二節 十國之割據與此期疆域之變遷
第十九章 宋代疆域概述
第一節 北宋之疆域區划及其制度
第二節 宋室南渡后之疆域
第三節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二十章 遼國疆域概述
第二十一章 金源疆域概述
第二十二章 元代疆域概述
第一節 元初領土之擴張及四大汗國之建立
第二節 元代中國本部之疆域區划與其制度
第三節 元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二十三章 明代疆域概述
第一節 明初布政使司之建置及其疆域區划
第二節 明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三節 都司衛所之分布
第四節 明代九邊之建置及邊牆之修築
第二十四章 清代疆域概述
第一節 未入關前之滿清
第二節 清代行省之區划
第三節 蒙藏底定后之四方藩屬
第四節 清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五節 清代西南土司制度
第二十五章 鴉片戰后疆土之喪失
第二十六章 民國成立后疆域區划及制度之改革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