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紀克之為當今世界學界的領軍人物之一。他在本書中,對後現代語境下的當今世界之世俗性作了較系統的梳理,試圖揭示出當代社會與文化所滋生的一個最狡猾的誘惑——我們在世上活著,似乎上帝並不存在,至少上帝存在與否,無關緊要。這個誘惑對人類的真實生存具有深遠的影響,其結果是可悲的。紀克之將這一切向當下的我們娓娓道來。這對于我們了解今天的世界,大有裨益。
目錄
序言
致謝
緒論
第一節 生活在哪個世界上而又不屬于它
第二節 新約中的“世界”
第三節 現代世界
第四節 現代的屬世
第五節 現代世界之道
第六節 “現代性”或“後現代性”
第七節 關于世俗化問題的補充觀點
第八節 本書的意義與提綱
第一章 現代政治抱負中的屬世性
第一節 闡釋現代政治生活的世俗性
1. 危機與利維坦
2. 官僚制度
3. 文明的歷難
4. 大眾的反叛
第二節 屬世的意識形態
第三節 現代政治抱負的根基
第四節 基督教對屬世現代政治的貢獻
第五節 總結
第六節 基督教的希望是一種政治美德
第二章 在科技社會里神無關緊要
第一節 科學、技術和技術社會
第二節 技術思維習慣
第三節 技術式的自我理解
第四節 技術繁榮的代價
第五節 基督教與現代科學的興起
第六節 論受造秩序的偶性
第三章 現代經濟生活內在的世俗性
第一節 理性的類型
第二節 理性化時期
第三節 現代經濟生活中的實踐理性要素
1.自我利益的聯合
2.自我利益的核算
3.市場機制的實際限制
4.現金紐帶
5.專業代的實際效果
第四節 現代工作的世俗性和非人性
第五節 現代經濟理性的神學起源
第六節 經濟務實與現代屬世性
第七節 再探基督徒的呼召
第四章 作為現代文化之核心的屬世自我
第一節 治療法的勝利
第二節 西方的個體性與孤獨
第三節 自我與社會
第四節 自我的教育
第五節 追求私人幸福
第六節 現代文化之輕
第七節 世俗自我的興起
第八節 基督教和現代自我
第九節 現代的自我迷戀和個性的破滅
第十節 神面前的自我
第五章 盤點“龐大的現代異端”
第一節 錯誤的現代性適應策略
第二節 掘墓人困境
第三節 前車之鑒
第四節 反思我們本性上無能為力具有重要意義
……
第六章 面向位格神學
參考書目
索引
譯後記
致謝
緒論
第一節 生活在哪個世界上而又不屬于它
第二節 新約中的“世界”
第三節 現代世界
第四節 現代的屬世
第五節 現代世界之道
第六節 “現代性”或“後現代性”
第七節 關于世俗化問題的補充觀點
第八節 本書的意義與提綱
第一章 現代政治抱負中的屬世性
第一節 闡釋現代政治生活的世俗性
1. 危機與利維坦
2. 官僚制度
3. 文明的歷難
4. 大眾的反叛
第二節 屬世的意識形態
第三節 現代政治抱負的根基
第四節 基督教對屬世現代政治的貢獻
第五節 總結
第六節 基督教的希望是一種政治美德
第二章 在科技社會里神無關緊要
第一節 科學、技術和技術社會
第二節 技術思維習慣
第三節 技術式的自我理解
第四節 技術繁榮的代價
第五節 基督教與現代科學的興起
第六節 論受造秩序的偶性
第三章 現代經濟生活內在的世俗性
第一節 理性的類型
第二節 理性化時期
第三節 現代經濟生活中的實踐理性要素
1.自我利益的聯合
2.自我利益的核算
3.市場機制的實際限制
4.現金紐帶
5.專業代的實際效果
第四節 現代工作的世俗性和非人性
第五節 現代經濟理性的神學起源
第六節 經濟務實與現代屬世性
第七節 再探基督徒的呼召
第四章 作為現代文化之核心的屬世自我
第一節 治療法的勝利
第二節 西方的個體性與孤獨
第三節 自我與社會
第四節 自我的教育
第五節 追求私人幸福
第六節 現代文化之輕
第七節 世俗自我的興起
第八節 基督教和現代自我
第九節 現代的自我迷戀和個性的破滅
第十節 神面前的自我
第五章 盤點“龐大的現代異端”
第一節 錯誤的現代性適應策略
第二節 掘墓人困境
第三節 前車之鑒
第四節 反思我們本性上無能為力具有重要意義
……
第六章 面向位格神學
參考書目
索引
譯後記
序
西方曾有一段時間,屬世(worldiness)和分別為聖(seperatton)在信仰福音的人當中成為代碼語言。“屬世”意味著抽煙、喝酒、跳舞、讀小說、逛劇院和電影院、女性化妝品、男子除臭劑、成人混合浴以及子女深夜未歸,等等。“分別為聖”意味著避開上面所有這些事情,勤儉持家,無視時尚潮流,遠離奢侈,主日去幾趟教堂,以聖經為核心安排生活,熱心傳福音,支持福音事工,或者還包括在當地做慈善工作,等等。絕大多數倡導此種形式的虔敬主義的人都努力工作,呵護家庭,對他們要幫助的人熱心援手而且慷慨相助,也許他們的興趣很狹窄。作為生活在世界中卻不屬于世界的人,他們盡可能少地與世界發生聯系。他們說到叛教和共同體生活崩潰即將來臨,以宿命的方式看著這一切是否要來臨。與此同時,他們討論取出保險金是屬于信仰的行為,還是無信仰的行為。我所描述的這些對現今的讀者來說,肯定像是相隔許多光年一樣遙遠,但在我年輕的時候,這一切正當其時;我記得,當我年方十八歲成為基督徒時,這一切多麼讓我困惑啊。
然而,由于交通和通訊技術迅速發展,計算機革命和知識大爆炸,廣告業和娛樂業急速發展,跨國行業的驚人威力開始爆發,以及國際貨幣市場形成等等,再加上放棄本國的基督教信仰轉而對戴著宗教相對主義和包容主義面具的唯物主義無神論心懷好感,過去半個世紀西方發生了快速的社會變化。馬克思主義被痛罵的程度,不亞于它被信奉的程度,世俗集體主義取得了勝利,西方虔敬主義的後人正在認識到他們是這一過程的受害者,這是因為有關人類和事物之價值和意義的後基督教觀點,既由媒體、出版界、教育系統和各種藝術所傳播,也由政治家、娛樂明星以及其他公眾人物奉為榜樣,不斷把他們的思想推出基督教的影響範圍之外。職是之故,分析具有歷史意義的基督教思維模式與現代西方思維模式之間的對立,為信仰福音的人闡明一條反文化而非因循守舊的道路,從而在當今世界中將後者取而代之,這種需要極為迫切︰若沒有這一點,深人肌理的屬世就不可能避免。與五十年前西方基督教王國文化末期相比,當今的屬世比那時所能想象到的要深重得多,而現在則是思考如何更為徹底地與世界分別為聖的‧時候了。
對于這一迫切的任務,紀克之在本書中作了淵博、清晰、廣泛、深刻的探討,令人印象深刻。我本人對此非常感激,並期望其他人也有同感。
然而,由于交通和通訊技術迅速發展,計算機革命和知識大爆炸,廣告業和娛樂業急速發展,跨國行業的驚人威力開始爆發,以及國際貨幣市場形成等等,再加上放棄本國的基督教信仰轉而對戴著宗教相對主義和包容主義面具的唯物主義無神論心懷好感,過去半個世紀西方發生了快速的社會變化。馬克思主義被痛罵的程度,不亞于它被信奉的程度,世俗集體主義取得了勝利,西方虔敬主義的後人正在認識到他們是這一過程的受害者,這是因為有關人類和事物之價值和意義的後基督教觀點,既由媒體、出版界、教育系統和各種藝術所傳播,也由政治家、娛樂明星以及其他公眾人物奉為榜樣,不斷把他們的思想推出基督教的影響範圍之外。職是之故,分析具有歷史意義的基督教思維模式與現代西方思維模式之間的對立,為信仰福音的人闡明一條反文化而非因循守舊的道路,從而在當今世界中將後者取而代之,這種需要極為迫切︰若沒有這一點,深人肌理的屬世就不可能避免。與五十年前西方基督教王國文化末期相比,當今的屬世比那時所能想象到的要深重得多,而現在則是思考如何更為徹底地與世界分別為聖的‧時候了。
對于這一迫切的任務,紀克之在本書中作了淵博、清晰、廣泛、深刻的探討,令人印象深刻。我本人對此非常感激,並期望其他人也有同感。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