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儒家學者董仲舒的著作。顧名思義,是對《春秋》大義的一種解釋和發揮。《春秋繁露》全面地闡發了董仲舒的宇宙觀和政治哲學、倫理思想。同時,也反映出漢武帝時代儒學的基本面貌。
《春秋繁露》共存篇目八十二篇,闕文三篇,限於字數,《春秋繁露》只對《春秋繁露》一書中的部分篇目進行了注譯。在這一過程中,筆者選取了書中影響較大、較能代表董仲舒思想全貌的篇目。注譯的原則是既注意嚴謹規范又盡量做到簡單明白。注釋較簡而譯文較詳。
目錄
卷一
楚庄王第一
玉杯第二
卷三
玉英第四
卷五
滅國上第七
滅國下第八
隨本消息第九
正貫第十一
十指第十二
卷六
服制像第十四
二端第十五
俞序第十七
卷七
堯舜不擅移、湯武不專殺第二十五
卷八
仁義法第二十九
必仁且智第三十
卷九
身之養重於義第三十一
對膠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第三十二
觀德第三十三
奉本第三十四
卷十
實性第三十六
諸侯第三十七
五行對第三十八
卷十一
為人者天第四十一
五行之義第四十二
陽尊陰卑第四十三
王道通三第四十四
天容第四十五一
天辨在人第四十六
卷十二
陰陽終始第四十八
暖燠常多第五十二
基義第五十三
卷十三
四時之副第五十五
人副天數第五十六
同類相動第五十七
五行相生第五十八
五行相勝第五十九
治水五行第六十一
卷十四
五行變救第六十三
五行五事第六十四
卷十五
郊義第六十六
郊祭第六十七
四祭第六十八
郊祀第六十九
郊事對第七十一
卷十六
執贄第七十二
山川頌第七十三
止雨第七十五
祭義第七十六
卷十七
如天之為第八十
天地陰陽第八十一
天道施第八十二
楚庄王第一
玉杯第二
卷三
玉英第四
卷五
滅國上第七
滅國下第八
隨本消息第九
正貫第十一
十指第十二
卷六
服制像第十四
二端第十五
俞序第十七
卷七
堯舜不擅移、湯武不專殺第二十五
卷八
仁義法第二十九
必仁且智第三十
卷九
身之養重於義第三十一
對膠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第三十二
觀德第三十三
奉本第三十四
卷十
實性第三十六
諸侯第三十七
五行對第三十八
卷十一
為人者天第四十一
五行之義第四十二
陽尊陰卑第四十三
王道通三第四十四
天容第四十五一
天辨在人第四十六
卷十二
陰陽終始第四十八
暖燠常多第五十二
基義第五十三
卷十三
四時之副第五十五
人副天數第五十六
同類相動第五十七
五行相生第五十八
五行相勝第五十九
治水五行第六十一
卷十四
五行變救第六十三
五行五事第六十四
卷十五
郊義第六十六
郊祭第六十七
四祭第六十八
郊祀第六十九
郊事對第七十一
卷十六
執贄第七十二
山川頌第七十三
止雨第七十五
祭義第七十六
卷十七
如天之為第八十
天地陰陽第八十一
天道施第八十二
序
《春秋繁露》是西漢儒家學者董仲舒的著作。董仲舒,西漢廣川(今河北棗強)人,詳細生卒年月已不可考,大約生活於漢文帝至漢武帝時期(一說生卒年為約前179~前104)。漢景帝時為博士,武帝崇儒,仲舒舉賢良對策,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得到了武帝的采用,對儒學成為官方哲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董仲舒其后做膠西王相和江都王相,晚年致仕后在家以著書為事,今傳世的著作有《春秋繁露》八十二篇以及三篇對策(即《天人三策》)。
顧名思義,《春秋繁露》是對《春秋》大義的一種解釋和發揮。《春秋》是魯國的史書,記載從魯隱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的史實,相傳為孔子所刪定,其后傳給弟子子夏,子夏傳與公羊高,《春秋公羊傳》由此而得名。《公羊傳》最初由口頭傳授,后來到漢景帝時才著之於書帛。
景帝時,胡毋子都與董仲舒同治《公羊傳》,后世的所謂公羊學,也就在此時興盛起來,成為官學。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就是他對公羊學的一種闡釋。而「繁露」之名,南宋《館閣書目》解釋說是篇名,因董仲舒「說春秋事得失,聞舉、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屬數十篇」,因此總其名為「繁露」。至於「繁露」本身的意思,《館閣書目》說是「冕之所垂也。有聯貫之象。
董仲舒其后做膠西王相和江都王相,晚年致仕后在家以著書為事,今傳世的著作有《春秋繁露》八十二篇以及三篇對策(即《天人三策》)。
顧名思義,《春秋繁露》是對《春秋》大義的一種解釋和發揮。《春秋》是魯國的史書,記載從魯隱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的史實,相傳為孔子所刪定,其后傳給弟子子夏,子夏傳與公羊高,《春秋公羊傳》由此而得名。《公羊傳》最初由口頭傳授,后來到漢景帝時才著之於書帛。
景帝時,胡毋子都與董仲舒同治《公羊傳》,后世的所謂公羊學,也就在此時興盛起來,成為官學。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就是他對公羊學的一種闡釋。而「繁露」之名,南宋《館閣書目》解釋說是篇名,因董仲舒「說春秋事得失,聞舉、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屬數十篇」,因此總其名為「繁露」。至於「繁露」本身的意思,《館閣書目》說是「冕之所垂也。有聯貫之象。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