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黃埔軍校第四期生作了綜合的記述與小結。第四期生共有2686名,比前三期學員的總和還要多,撰稿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但篇幅有限,只能就此結稿。近遇有識之士詢問︰前三期生研究之書為何沒展開更多評述?此話問得好!筆者認為,黃埔軍校畢竟系過去政黨專制產物,並非純粹之軍事院校,憑借國共合作歷史機遇,早期中共軍事骨干才有了開端與成長。吾非史家正宗,論及政黨政治的話題,自有後來人解題。
陳予歡,出版“現代中國著名軍校將帥傳記書系”專著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黃埔軍校將帥錄》(180萬字)、《保定軍校將帥錄》(2641萬字)、《陸軍大學將帥錄》(2507萬字)等;已出版專著︰《初露鋒芒——黃埔軍校第一期生研究》(45萬字)、《民國廣東將領志》(40萬字)、《中國近百年著名人物辭典》(100萬字)等。
目錄
導語惲代英︰《第四期同學錄序》
第一章 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概況
第一節 第四期學員數量考證及部分學籍辨認情況的說明
第二節 第四期學員入伍生考試、分科及畢業情況
第二章 第四期學員文化修養與社會閱歷
第一節 學員入學前的社會經歷
第二節 學員基本情況和特點
第三章 中國共產黨第四期學員的軍事活動及其作用與影響
第一節 參與中共創建時期活動與在軍校活動情況
第二節 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武裝起義活動情況
第三節 參與早期革命根據地以及組建延安黃埔同學會情況
第四章 中國國民黨第四期學員在黃埔軍校的活動
第一節 在黃埔軍校特別黨部中的情況
第二節 第四期學員出任校本部及各分校教官情況
第五章 第四期學員軍事素養與成長
第一節 進入高等軍事學校、外國高等(軍事)學校情況綜述
第二節 進入中央軍官訓練團及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高等教育班受訓情況
第三節 任職國民革命軍各師級指揮機關黨務情況
第四節 參加抗日戰役及追贈將官、獲頒勛章簡況
第六章 第四期學員參與政務活動與任職特務機構情況
第一節 參加中國國民黨黨代會及任職中央機構情況
第二節 參加國民大會、國民政府立法院以及國民參政會情況
第三節 參加“中華復興社”及任職“軍統”情況
第七章 第四期學員人文地理之分布
第一節 學員人文地理分布情況
第二節 分省籍學員情況綜述
第八章 第四期學員與第一期學員綜合情況比較分析
第一節 與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任上校、將官之比較
第二節 第四期學員與第一期學員各時期任職情況綜合分析
第九章 第四期學員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活動綜述
第一節 第四期學員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共產黨的歷次重要會議情況
第二節 第四期學員任職中共中央、全國政協、全國人大情況綜述
第三節 第四期學員被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及被授予將軍情況
第四節 第四期學員參與各省、市、自治區黃埔軍校同學會活情況
第十章 台灣、港澳及海外第四期學員情況綜述
第一節 參加台灣黨政活動情況
第二節 參與黃埔軍校六十周年紀念活動情況
第三節 參與台灣“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簡況
第十一章 第四期學員軍事將領群體的作用與影響
後記
第一章 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概況
第一節 第四期學員數量考證及部分學籍辨認情況的說明
第二節 第四期學員入伍生考試、分科及畢業情況
第二章 第四期學員文化修養與社會閱歷
第一節 學員入學前的社會經歷
第二節 學員基本情況和特點
第三章 中國共產黨第四期學員的軍事活動及其作用與影響
第一節 參與中共創建時期活動與在軍校活動情況
第二節 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武裝起義活動情況
第三節 參與早期革命根據地以及組建延安黃埔同學會情況
第四章 中國國民黨第四期學員在黃埔軍校的活動
第一節 在黃埔軍校特別黨部中的情況
第二節 第四期學員出任校本部及各分校教官情況
第五章 第四期學員軍事素養與成長
第一節 進入高等軍事學校、外國高等(軍事)學校情況綜述
第二節 進入中央軍官訓練團及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高等教育班受訓情況
第三節 任職國民革命軍各師級指揮機關黨務情況
第四節 參加抗日戰役及追贈將官、獲頒勛章簡況
第六章 第四期學員參與政務活動與任職特務機構情況
第一節 參加中國國民黨黨代會及任職中央機構情況
第二節 參加國民大會、國民政府立法院以及國民參政會情況
第三節 參加“中華復興社”及任職“軍統”情況
第七章 第四期學員人文地理之分布
第一節 學員人文地理分布情況
第二節 分省籍學員情況綜述
第八章 第四期學員與第一期學員綜合情況比較分析
第一節 與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任上校、將官之比較
第二節 第四期學員與第一期學員各時期任職情況綜合分析
第九章 第四期學員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活動綜述
第一節 第四期學員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共產黨的歷次重要會議情況
第二節 第四期學員任職中共中央、全國政協、全國人大情況綜述
第三節 第四期學員被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及被授予將軍情況
第四節 第四期學員參與各省、市、自治區黃埔軍校同學會活情況
第十章 台灣、港澳及海外第四期學員情況綜述
第一節 參加台灣黨政活動情況
第二節 參與黃埔軍校六十周年紀念活動情況
第三節 參與台灣“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簡況
第十一章 第四期學員軍事將領群體的作用與影響
後記
序
黃埔軍校(正名為陸軍軍官學校)成立于1924年6月,這是一所在國民革命風暴中誕生,又對大革命乃至整個中國革命產生了重大影響的軍事政治學校。世界軍事名校有美國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等,而從人才輩出、將星閃爍的盛況看,黃埔軍校可與這幾所軍事名校並列,並不是沒有道理的。這所孫中山先生手創的學校具有重大歷史地位和作用,在國共合作的歷史條件下,由于眾多國民黨人、共產黨人和蘇聯顧問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不但國民黨中的許多將領和干部出自此校,共產黨的許多治軍治國人才,包括多位元帥、諸多將軍和大批杰出干部,也出自這所學校。黃埔軍校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是客觀存在並為世人公認的。
黃埔軍校誕生于廣州。在廣州近現代革命史冊中,黃埔軍校的歷史無疑是十分重要和格外引人注目的一頁。廣州的社科、史學工作者,理所當然地十分重視對于黃埔軍校史的研究。
黃埔軍校的歷史是與孫中山的偉名聯系在一起的。鍛造一支革命化的軍隊,對近代中國民主革命運動具有極其巨大的積極作用。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這是完全適用于舊中國社會變革的規律。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雙重枷鎖束縛著人民群眾,政治生活中沒有起碼的民主可言。所以,打破現存社會秩序的“主要斗爭形式是戰爭,而主要的組織形式是軍隊”。孫中山和他領導的革命民主派在很長一個時期中未能充分理解和把握這一規律,成為他們從事的革命運動沒有取得徹底勝利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民主革命新階段——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到來,孫中山“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把自己的理論和實踐活動提到新的高度︰以革命精神詮釋了三民主義,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實現了國共合作,推進了國民革命的發展。形勢和斗爭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革命化的軍隊,而創立革命的軍事政治學校以培養骨干就被提上議事日程。因此,孫中山總結了先前斗爭失敗的經驗教訓,提出了黃埔建校建軍的方案。這個適時、正確的決策迅速被付諸實踐,一所前所未有的嶄新的軍事政治學校就在大革命風暴中誕生了。
黃埔軍校迅速發展成為一所聞名遐邇的軍校,並非是偶然的。
黃埔軍校創立的時期,是軍事的重要性十分突出的時期。近代以來,在反抗外來侵略的過程中,中國屢戰屢敗,慘痛的教訓極大地激發起國人整軍經武的決心。隨著歷史的發展,愛國進步人士逐步加深了對于武裝斗爭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性的認識。許多國家都有一段尚武強兵的歷史。中國的社會狀況尤其注定了會出現一個大批軍人走到歷史的前台並成為“時代驕子”的時期。少年葉劍英作文時就寫過一句令人振聾發聵的話︰ “兵之物,大矣哉!”由于武裝斗爭的重要性,一切與軍事相關的問題就被凸現,軍校也就成為熱門學校。“到軍校去!”成為許多有志青年朝思暮想的選擇。正是這樣,所以有許多優秀人才匯集到軍校。黃埔軍校之備受關注,與當時這種“熱門學科”的優勢,不能說沒有關系。
當時,黃埔軍校廣泛地聘用了各方面的人才,並以特殊、靈活的手段在全國範圍內和在海外華僑中招收學生,使得許多精英能夠集中于校。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孫中山曾經動員和布置各地代表為黃埔軍校推薦考生。包括孫中山、廖仲愷、李大釗、譚平山、毛澤東等人在內,都為黃埔軍校引薦過考生,全國各地區的國民黨黨部及共產黨組織還采取了組織的措施和手段,為黃埔軍校選送考生。由于招生手段特殊而靈活,生源極廣,報考者多數是具有愛國革命熱情、胸懷遠大抱負和經歷不凡的有志青年,這就決定了黃埔的學生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文化水平。到黃埔充當學員的還有學歷頗高的優秀知識分子,其中有留學法國、德國、日本的學生,也有國內各大學的學生。據統計,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進校前有大學畢業生18人、大學肄業生63人、專科畢業生26人、專科肄業生46人、師範畢業生46人和高中畢業生159人。這點,無疑是黃埔軍校創建伊始就能夠辦出好成績的原因之一。
當然,黃埔軍校之所以能辦成著名軍校,主要原因在于國共合作推動了革命運動的發展,革命的政治思想、理念及先進政治力量在黃埔建校建軍過程中起了主導作用。國民黨、共產黨中的許多著名人士都擔任過黃埔軍校的工作。孫中山以國民黨總理的身份領導黃埔軍校,廖仲愷任黨代表,蔣介石任校長,組成了校本部。在黃埔軍校任職的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主要有周恩來、葉劍英、魯易、聶榮臻、惲代英、蕭楚女、熊雄等。加倫等數十名蘇聯顧問積極投入工作,功不可沒。黃埔軍校政治部主要是由共產黨員主持的,由擔任過中共廣東區委委員長(後改任區委常委兼軍事部長)的月恩來任軍校政治部主任。軍校政治教育的主旨在于培養學生的愛國、革命思想,振奮革命精神,提高為實現國民革命的目標而英勇奮斗的自覺性,增強部隊的作戰能力,從而體現出它同一切舊式軍校的根本區別。政治教育取得了極其顯著的成效,政治部成為軍校工作最為出色的部門。稍後,黃埔軍校還特設培養軍隊政治工作干部的“政治科”,也主要由共產黨員主持,實行軍事、政治並重。除了有許多共產黨員在軍校擔任各種工作外,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各地選派了大批共產黨員、青年團員到軍校學習,第一期學員中的共產黨員有蔣先雲、陳賡、宣俠父、楊其綱、張隱韜、許繼慎、曹淵、左權、徐向前,等等,包括東征、北伐時入黨者共有100多名。至1927年春,先後在黃埔軍校工作和學習過的中共黨員有800多名,目前有姓名和事跡可查考的共有430多名。共產黨在黃埔建立了黨的組織,相繼稱為“黃埔直屬支部”、 “黃埔特別支部”和“黃埔黨團”。由毛澤東介紹入黨並推薦投考黃埔軍校的革命青年蔣先雲,曾擔任第一期支部書記。由于先後有大量的共產黨員到黃埔軍校工作和學習,使得黃埔島風雲際會,實際上成為國共兩黨的成員近距離接觸,共同參與建校建軍的重要基地。雖然合作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但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黃埔軍校的建立和發展,特別是它初創時期的輝煌,是與眾多國民黨人、共產黨人和蘇聯顧問的共同努力分不開的,顯示了國共合作的實績。
……
黃埔軍校誕生于廣州。在廣州近現代革命史冊中,黃埔軍校的歷史無疑是十分重要和格外引人注目的一頁。廣州的社科、史學工作者,理所當然地十分重視對于黃埔軍校史的研究。
黃埔軍校的歷史是與孫中山的偉名聯系在一起的。鍛造一支革命化的軍隊,對近代中國民主革命運動具有極其巨大的積極作用。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這是完全適用于舊中國社會變革的規律。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雙重枷鎖束縛著人民群眾,政治生活中沒有起碼的民主可言。所以,打破現存社會秩序的“主要斗爭形式是戰爭,而主要的組織形式是軍隊”。孫中山和他領導的革命民主派在很長一個時期中未能充分理解和把握這一規律,成為他們從事的革命運動沒有取得徹底勝利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民主革命新階段——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到來,孫中山“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把自己的理論和實踐活動提到新的高度︰以革命精神詮釋了三民主義,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實現了國共合作,推進了國民革命的發展。形勢和斗爭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革命化的軍隊,而創立革命的軍事政治學校以培養骨干就被提上議事日程。因此,孫中山總結了先前斗爭失敗的經驗教訓,提出了黃埔建校建軍的方案。這個適時、正確的決策迅速被付諸實踐,一所前所未有的嶄新的軍事政治學校就在大革命風暴中誕生了。
黃埔軍校迅速發展成為一所聞名遐邇的軍校,並非是偶然的。
黃埔軍校創立的時期,是軍事的重要性十分突出的時期。近代以來,在反抗外來侵略的過程中,中國屢戰屢敗,慘痛的教訓極大地激發起國人整軍經武的決心。隨著歷史的發展,愛國進步人士逐步加深了對于武裝斗爭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性的認識。許多國家都有一段尚武強兵的歷史。中國的社會狀況尤其注定了會出現一個大批軍人走到歷史的前台並成為“時代驕子”的時期。少年葉劍英作文時就寫過一句令人振聾發聵的話︰ “兵之物,大矣哉!”由于武裝斗爭的重要性,一切與軍事相關的問題就被凸現,軍校也就成為熱門學校。“到軍校去!”成為許多有志青年朝思暮想的選擇。正是這樣,所以有許多優秀人才匯集到軍校。黃埔軍校之備受關注,與當時這種“熱門學科”的優勢,不能說沒有關系。
當時,黃埔軍校廣泛地聘用了各方面的人才,並以特殊、靈活的手段在全國範圍內和在海外華僑中招收學生,使得許多精英能夠集中于校。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孫中山曾經動員和布置各地代表為黃埔軍校推薦考生。包括孫中山、廖仲愷、李大釗、譚平山、毛澤東等人在內,都為黃埔軍校引薦過考生,全國各地區的國民黨黨部及共產黨組織還采取了組織的措施和手段,為黃埔軍校選送考生。由于招生手段特殊而靈活,生源極廣,報考者多數是具有愛國革命熱情、胸懷遠大抱負和經歷不凡的有志青年,這就決定了黃埔的學生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文化水平。到黃埔充當學員的還有學歷頗高的優秀知識分子,其中有留學法國、德國、日本的學生,也有國內各大學的學生。據統計,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進校前有大學畢業生18人、大學肄業生63人、專科畢業生26人、專科肄業生46人、師範畢業生46人和高中畢業生159人。這點,無疑是黃埔軍校創建伊始就能夠辦出好成績的原因之一。
當然,黃埔軍校之所以能辦成著名軍校,主要原因在于國共合作推動了革命運動的發展,革命的政治思想、理念及先進政治力量在黃埔建校建軍過程中起了主導作用。國民黨、共產黨中的許多著名人士都擔任過黃埔軍校的工作。孫中山以國民黨總理的身份領導黃埔軍校,廖仲愷任黨代表,蔣介石任校長,組成了校本部。在黃埔軍校任職的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主要有周恩來、葉劍英、魯易、聶榮臻、惲代英、蕭楚女、熊雄等。加倫等數十名蘇聯顧問積極投入工作,功不可沒。黃埔軍校政治部主要是由共產黨員主持的,由擔任過中共廣東區委委員長(後改任區委常委兼軍事部長)的月恩來任軍校政治部主任。軍校政治教育的主旨在于培養學生的愛國、革命思想,振奮革命精神,提高為實現國民革命的目標而英勇奮斗的自覺性,增強部隊的作戰能力,從而體現出它同一切舊式軍校的根本區別。政治教育取得了極其顯著的成效,政治部成為軍校工作最為出色的部門。稍後,黃埔軍校還特設培養軍隊政治工作干部的“政治科”,也主要由共產黨員主持,實行軍事、政治並重。除了有許多共產黨員在軍校擔任各種工作外,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各地選派了大批共產黨員、青年團員到軍校學習,第一期學員中的共產黨員有蔣先雲、陳賡、宣俠父、楊其綱、張隱韜、許繼慎、曹淵、左權、徐向前,等等,包括東征、北伐時入黨者共有100多名。至1927年春,先後在黃埔軍校工作和學習過的中共黨員有800多名,目前有姓名和事跡可查考的共有430多名。共產黨在黃埔建立了黨的組織,相繼稱為“黃埔直屬支部”、 “黃埔特別支部”和“黃埔黨團”。由毛澤東介紹入黨並推薦投考黃埔軍校的革命青年蔣先雲,曾擔任第一期支部書記。由于先後有大量的共產黨員到黃埔軍校工作和學習,使得黃埔島風雲際會,實際上成為國共兩黨的成員近距離接觸,共同參與建校建軍的重要基地。雖然合作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但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黃埔軍校的建立和發展,特別是它初創時期的輝煌,是與眾多國民黨人、共產黨人和蘇聯顧問的共同努力分不開的,顯示了國共合作的實績。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