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認識中國的書。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一直未曾有過針對普通讀者,將中國輝煌文化進行系統全面、深入淺出的介紹和解讀。鑒于此,譯林出版社在長期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精心打造了《符號中國》叢書,以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呼吁各界重視對文物和文化遺產的保護以及對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該書被列入國家“十一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符號中國》精選數千張上自遠古、下至當下具有公認的中華文化基因意義的“文化符號”的高清圖片,從器具到食物、從風俗到禮儀、從人物到景觀的方方面面,由專家以及用文字和圖片的形式逐一進行權威解讀,以這種形式向世界解讀及傳播中華文化的精髓,使其成為中國讀者繼承、傳揚傳統文明的渠道。該叢書中文版共6卷,主要內容涵蓋中國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歷史遺產等諸方面。叢書采用全彩印刷,圖文相得益彰,設計精致古雅,將宣紙、木刻等眾多濃厚的中國元素貫穿其中,令人嘆為觀止。譯林出版社還將推出其他語種的版本。
目錄
拜年
爆竹
避五毒
嘗新節
重陽節
除夕
春節
春聯
刀桿節
端節
端午節
二十四節氣
古倫水杳節
寒食節
花炮節
火把節
祭敖包
祭灶
臘八節
立春
六月六
龍頭節
卯節
盤王節
潑水節
七夕節
清明節
賽龍舟
三月街
……
爆竹
避五毒
嘗新節
重陽節
除夕
春節
春聯
刀桿節
端節
端午節
二十四節氣
古倫水杳節
寒食節
花炮節
火把節
祭敖包
祭灶
臘八節
立春
六月六
龍頭節
卯節
盤王節
潑水節
七夕節
清明節
賽龍舟
三月街
……
序
這是一本認識中國的書。
認識一個國家的角度有很多,比如去讀一本寫得好的該國的歷史書,或者走進展藏這個國家歷史文化的博物館。本書所采取的卻不是這些慣常的方式,而是使用符號學的概念與原理,從一個國家的符號來認識——中國。
一
對于一些巨大的事物,比如城市、國家和民族,符號本身是一種公認的結果。對于一個城市或國家,它是首先被想到的、記憶最清楚的,也是最響亮和奪目的;符號不同于一般的記號。城市的符號是城市的標記和標志,國家的符號是國家最具特征的細節。最鮮明的符號被認做象征。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然而,能成為國家符號的事物無所不包。其中,有舉世聞名的文化遺址與歷史建築,有罕世絕倫的藝術珍品,有名貫千古的風流人物,有特立獨行的民風民俗,也有得天獨厚的山川奇觀。它們從不同側面顯現著一個國家的精神,或情感、或智慧、或審美、或個性。反過來,它又是我們認識一個國家具體的憑藉。應該強調,符號不是人為刻意制造的。它是歷史積澱和選擇出來的。它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精華,是最深刻的內容最鮮明地外化。愈是博大和深厚的文明古國,它的符號就一定愈多、愈豐富和燦爛。符號的燦爛是文明的燦爛之使然。
二
在這編這部《符號中國》時,我們發現無論從哪類符號放眼看中國,都是一片崇山峻嶺和奇花異堰。比如我們一想到泰山,那些舉世皆知的名山與奇峰,如黃山、廬山、五台山、峨眉山、長白山和珠穆朗瑪峰等等就會魚貫而至;一想到敦煌,那些光照全球的中華瑰寶,如雲崗、龍門、樂山大佛、絲綢之路、周口店、兵馬俑、《清明上河圖》等等隨即撲面而來;一想到那個獻瑞呈祥的福字,那些帶著華夏生活濃濃情味的春聯、鞭炮、剪紙、財神、壽星、八仙、舞獅、龍舟、折扇、算盤、如意和文房四寶等等,便一下子五彩繽紛地把我們包裹其中,一樣也不能拒絕。因為這些“符號”在我們的生活中一樣都不能缺少。我忽然想起一位韓國文化學者曾對我說,世界一半的文化遺產在中國。
這是由于我們的歷史悠久而豐富,地域遼闊並多樣,民族眾多又各具特色。最重要的是,我們華夏先人太富于創造力和想象力,對生活傾注過多的情與意,才使我們擁有如此燦爛的文化、如此珍貴的經典、如此豐繁的符號。其實符號就是一種遺產,一種財富和無價寶。當然,這就給我們選擇這些符號帶來難受,而選擇的目的和標準便是首要的了。
三
本文開宗明義就說這是一本“認識中國的書”。它是給誰認識中國的?
一是給外國人。從符號認識中國,可以一下子就看到中國的特征。符號是走進中國文化的入口。為此,我們要給外國朋友選準選精這個入口,不叫他們“迷路”。
二是給我們自己。通過對自己國家方方面面符號的了解,可以清晰地把握住自己國家的文化整體,看清自己國家的文化形象,以及我們這個東方文明古國的博大與燦爛。
故而在符號選擇上,既要注重中華文化的豐富性,又要關照國家文化形象的整體性。既要總攬各類符號——本書分為文化遺產卷(物質,上、物質‧下)、文化遺產卷(非物質‧上、非物質‧下)、自然遺產卷、歷史遺產卷六個分冊,又要選其精粹,避免蕪雜與漫漶。一本編集國家符號的書,不是風景名勝大全、人物大典、文物圖錄、風物精要,而要確實能成為一個國家某一側面的征象。當然,符號的類型不同,“體量”與差別很大, 有的像長城與孔子,聲名齊天;有的卻不一定人人都听過見過。有兩種符號是必需有的,一是世人皆知的,一是世人皆應知的。這樣才能鮮明又充分地認識一個國家。
拿來那些世人皆知的符號容易,挑選另一些世人應知的符號卻很難。但只有將後一類符號精選出來,本書才能給人們提供一個完整地認識中國的憑藉,本書才有真正的深入的普及價值和精當的認識價值。我們才敢說,我們為介紹中國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文本。
為使本書達到上述初衷,故請北京大學文化研究所出面組織,邀集各方面專家各顯所能,共成此書。由于從符號學人手來編寫這樣一本“認識中國的書”尚屬首次-疏漏與失誤之處自然難免,懇請讀者多提意見,以使本書不斷修正。編者深信.有廣大讀者的參與,本書最終可望成為一部有獨特價值的中國讀本。
馮驥才 2007年9月28日
認識一個國家的角度有很多,比如去讀一本寫得好的該國的歷史書,或者走進展藏這個國家歷史文化的博物館。本書所采取的卻不是這些慣常的方式,而是使用符號學的概念與原理,從一個國家的符號來認識——中國。
一
對于一些巨大的事物,比如城市、國家和民族,符號本身是一種公認的結果。對于一個城市或國家,它是首先被想到的、記憶最清楚的,也是最響亮和奪目的;符號不同于一般的記號。城市的符號是城市的標記和標志,國家的符號是國家最具特征的細節。最鮮明的符號被認做象征。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然而,能成為國家符號的事物無所不包。其中,有舉世聞名的文化遺址與歷史建築,有罕世絕倫的藝術珍品,有名貫千古的風流人物,有特立獨行的民風民俗,也有得天獨厚的山川奇觀。它們從不同側面顯現著一個國家的精神,或情感、或智慧、或審美、或個性。反過來,它又是我們認識一個國家具體的憑藉。應該強調,符號不是人為刻意制造的。它是歷史積澱和選擇出來的。它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精華,是最深刻的內容最鮮明地外化。愈是博大和深厚的文明古國,它的符號就一定愈多、愈豐富和燦爛。符號的燦爛是文明的燦爛之使然。
二
在這編這部《符號中國》時,我們發現無論從哪類符號放眼看中國,都是一片崇山峻嶺和奇花異堰。比如我們一想到泰山,那些舉世皆知的名山與奇峰,如黃山、廬山、五台山、峨眉山、長白山和珠穆朗瑪峰等等就會魚貫而至;一想到敦煌,那些光照全球的中華瑰寶,如雲崗、龍門、樂山大佛、絲綢之路、周口店、兵馬俑、《清明上河圖》等等隨即撲面而來;一想到那個獻瑞呈祥的福字,那些帶著華夏生活濃濃情味的春聯、鞭炮、剪紙、財神、壽星、八仙、舞獅、龍舟、折扇、算盤、如意和文房四寶等等,便一下子五彩繽紛地把我們包裹其中,一樣也不能拒絕。因為這些“符號”在我們的生活中一樣都不能缺少。我忽然想起一位韓國文化學者曾對我說,世界一半的文化遺產在中國。
這是由于我們的歷史悠久而豐富,地域遼闊並多樣,民族眾多又各具特色。最重要的是,我們華夏先人太富于創造力和想象力,對生活傾注過多的情與意,才使我們擁有如此燦爛的文化、如此珍貴的經典、如此豐繁的符號。其實符號就是一種遺產,一種財富和無價寶。當然,這就給我們選擇這些符號帶來難受,而選擇的目的和標準便是首要的了。
三
本文開宗明義就說這是一本“認識中國的書”。它是給誰認識中國的?
一是給外國人。從符號認識中國,可以一下子就看到中國的特征。符號是走進中國文化的入口。為此,我們要給外國朋友選準選精這個入口,不叫他們“迷路”。
二是給我們自己。通過對自己國家方方面面符號的了解,可以清晰地把握住自己國家的文化整體,看清自己國家的文化形象,以及我們這個東方文明古國的博大與燦爛。
故而在符號選擇上,既要注重中華文化的豐富性,又要關照國家文化形象的整體性。既要總攬各類符號——本書分為文化遺產卷(物質,上、物質‧下)、文化遺產卷(非物質‧上、非物質‧下)、自然遺產卷、歷史遺產卷六個分冊,又要選其精粹,避免蕪雜與漫漶。一本編集國家符號的書,不是風景名勝大全、人物大典、文物圖錄、風物精要,而要確實能成為一個國家某一側面的征象。當然,符號的類型不同,“體量”與差別很大, 有的像長城與孔子,聲名齊天;有的卻不一定人人都听過見過。有兩種符號是必需有的,一是世人皆知的,一是世人皆應知的。這樣才能鮮明又充分地認識一個國家。
拿來那些世人皆知的符號容易,挑選另一些世人應知的符號卻很難。但只有將後一類符號精選出來,本書才能給人們提供一個完整地認識中國的憑藉,本書才有真正的深入的普及價值和精當的認識價值。我們才敢說,我們為介紹中國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文本。
為使本書達到上述初衷,故請北京大學文化研究所出面組織,邀集各方面專家各顯所能,共成此書。由于從符號學人手來編寫這樣一本“認識中國的書”尚屬首次-疏漏與失誤之處自然難免,懇請讀者多提意見,以使本書不斷修正。編者深信.有廣大讀者的參與,本書最終可望成為一部有獨特價值的中國讀本。
馮驥才 2007年9月28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