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論︰王陽明去惡思想研究

致良知論︰王陽明去惡思想研究
定價:150
NT $ 131
  • 作者:胡永中
  • 出版社:巴蜀書社
  • 出版日期:2007-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7520566
  • ISBN13:9787807520566
  • 裝訂:平裝 / 38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王陽明的致良知說是自孟子以來性善論發展的成熟形態。其所謂良知主要有三層含義︰道德標準、道德主體、存在自身。陽明認為良知是純粹先天的。實際上,良知的不同含義各有其來源。作為一個整體,良知是後天的,但這並不妨礙其在道德修養中發揮重要作用。陽明對善惡的相對性和絕對性有相當明確的認識。其所謂惡,一般指私欲,是站在社會主體的立場作出的負面的道德評判。陽明認為,只有通過去惡(即“破心中賊”),個體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才有成聖的希望,社會才能實現穩定與和諧。其修身之道以去惡為特色,主要包括立志、改過、靜坐、事上磨煉、戒慎恐懼、知行合一等方法。陽明不僅重視去已之惡,還很重視去人之惡,因而十分注重教化。其教化方式主要有三種︰教育、告諭、鄉約。致良知說在現代社會仍有重要價值。它不僅是構建矯正哲學的最佳資源,而且可以在創造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寫作緣起與意義
 第二節 關于研究方法
第一章 王陽明致良知說概述
 第一節 提出致良知說的理論背景
  一 朱子理學盛極而衰
  二 心學思潮曲折發展
 第二節 提出致良知說的經過
  一 致良知說的理論淵源
  二 致良知說的提出過程
 第三節 良知的內涵與來源
  一 良知人人皆有
  二 良知的內涵
  三 良知的來源
 第四節 良知與致良知
  一 致良知的內涵
  二 本體與工夫
 第五節 有關致良知說的其它幾個問題
  一 致良知說在陽明學說中的地位
  二 壬陽明理論思維的特點
  三 陽明與朱子的關系
第二章 王陽明對于惡的認識
 第一節 惡的本質
  一 惡的內涵
  二 惡的相對性
 第二節 惡的起源
  一 四句教
  二 心體與軀殼
 第三節 去惡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一 去惡的必要性”
  二 去惡的可能性
第三章 王陽明論去惡工夫
 第一節 立志
  一 立志為本
  二 立志之方
  三 立志之效
 第二節 改過
  一 反省
  二 悔咎
  三 去傲
  四 責善
 第三節 靜坐
  一 靜坐四階段
  二 價值與方法
 第四節 事上磨煉
  一 須在事上磨
  二 磨煉之法
 第五節 戒慎恐懼
  一 戒懼與慎獨
  二 敬畏與灑落
  三 戒懼之道
 第六節 知行合一
  一 內涵
  二 立言宗旨
第四章 王陽明的教化之道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教育
  一 講學
  二 辦學
  三 教育理論
 第三節 告諭
  一 告諭“父老子弟”
  二 告諭“頑民”、“盜賊”
  三 告諭“新民”
 第四節 鄉約
  一 《南贛鄉約》及其推行
  二 《南贛鄉約》的影響
余論︰致良知說的現代價值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王陽明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家,心學思潮的重要代表,歷來研究者眾多,相關成果甚夥。有關王陽明的研究早已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稱為“陽明學”。陽明學不僅在國內影響深遠,在日、韓等國也有廣泛影響。有資料表明,在世界各國學者所研究的中國思想家中,就數量而言,孔子第一,第二就是王陽明(見余懷彥主編《王陽明與貴州文化‧後記》,貴州教育出版社,1996牟4月)。對于這樣一位重要的思想家,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更加突破,是頗有難度的。胡永中博士知難而進,選擇王陽明的核心思想——“致良知”說作為研究課題,其勇氣是值得嘉許的。

在我看來,《致良知論——王陽明去惡思想研究》一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密切關注社會現實,研究目的十分明確。作者曾在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多年,對矯正活動(即改造服刑人員、勞教人員的活動)相當熟悉,並進行了深入的理論思考。作者希望參與創建一門新的學科——矯正哲學,本書的寫作就是這項工作的一部分。在本書中,作者以王陽明的“致良知”說為切入點,對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相關資料進行梳理,為創建矯正哲學做了重要的基礎工作。我以為,這項研究對于在當代中國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二、以“去惡”為視角,新穎而獨特。以往對王陽明“致良知”說的研究,多從心性、本體、工夫的角度來探討其思想內涵,本書則從自己的研究目的出發,獨闢蹊徑,轉從“去惡”的角度進行剖析,使得這一古老話題峰回路轉,重新獲得了廣闊的詮釋空間。眾所周知,倫理道德哲學一直是儒學關注的主要內容之一。在正統儒家那里,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身心修養、道德教化不過是消除外來污染、恢復人的天然本性而已。王陽明作為正統儒家的重要代表,其道德修養方法特別強調“去惡”。他有一句名言︰“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所謂“心中賊”,指的就是惡念、私欲。由此看來,作者從“去惡”的角度來闡述王陽明的“致良知”說,不僅符合自己的研究意圖(消除服刑人員和勞教人員的惡念、惡習是矯正哲學關注的重要內容),同時也符合陽明學乃至整個儒學的內在精神,可以說是相當巧妙的。

三、勇于創新,對有關良知與惡的一系列理論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本書從王陽明的“致良知”說入手,對有關良知與惡的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理論探討,其中包括惡的本質,惡的起源,惡的相對性與絕對性,良知的內涵與來源,去惡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去惡的途徑與方法,等等。在討論中,作者也提出了許多頗有新意的觀點,例如︰惡的實質是主體間的意欲沖突,惡有其相對性與絕對性;王陽明所說的良知主要有三層含義,其不同含義各有不同的來源;王陽明認為良知是純粹先天的,實際上良知作為一個整體是在後天形成的;朱子理學主要解決了道德踐履中“自覺”的問題,王陽明哲學則較好地解決了道德踐履中“自願”的問題……這些論斷均有翔實的史料予以證明,且能發人深思,給人以啟示,體現了作者積極的探索精神和良好的思維素養。

四、將王陽明的有關教育、告諭、鄉約的材料納入視野,拓寬了研究範圍。作者以“去惡”為基本線索,閱讀了中外思想史上的大量資料,並能加以靈活運用。在關于王陽明哲學的研究中,過去很少將教育、告諭、鄉約等材料包括進來,而本書則將這些資料均納入研究範圍,加以分析、利用,對王陽明關于社會教化的思想進行了相當詳盡的闡述,使本書內容更加充實。這實際上是因視角獨特而增添了研究材料,相對于以往的研究,這可看作是一種超越。

五、有意識地運用漢宋兼宗、史論結合的研究方法,學風嚴謹。作者對中國哲學史的研究方法有深入的思考。在本書中,作者將研究方法歸納為三種︰其一是史料的考證(類似于漢學的方法),其二是義理的闡發(類似于宋學中的“我注六經”),其三是文本的運用(類似于“六經注我”)。本書嘗試著綜合運用這三種研究方法,既進行理論闡釋,也兼顧史料考證。其方法論意識十分明確,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通觀全書,觀點鮮明,思路清晰,剖析深入,結構合理,文獻資料運用恰切,語言亦較為準確流暢,表現了作者嚴肅的學術態度和求真求實的良好學風。

正如作者已經認識到的,有關惡的問題是人類自古以來所面臨的重大難題之一,不可能在短期內獲得徹底解決,本書對于有關問題的探討也不可能就此成為定論。對于這些問題,仍有繼續斟酌和討論的必要。此外,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尚需加以彌補。然而,總的說來瑕不掩瑜,本書還是值得一讀,我願意向讀者予以推薦。

胡永中博士十七歲開始從事教學工作,後通過艱難磨勵,自學成才,考入北京師範大學,攻讀中國哲學專業的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學習期間,他心無旁騖,腳踏實地,深入鑽研,勤于思考,不慕虛榮,最終順利完成學業。現在,看到其博士論文即將正式出版,作為他六年學業的導師,我深感無比欣慰。于此,也衷心希望胡永中博士繼續刻苦努力,爭取獲得更多、更大、更深的研究成果,為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畢生力量。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