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硯民俗凝聚著硯鄉人在長期的繁衍和發展過程中對自然、社會及生命的理性認知和現實感受,積澱著他們深層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一千多年來,端硯民俗能夠綿延不斷,生生不息,充分證明了其本身所具有的頑強生命力。隨著社會快速發展,人們觀念意識和生存方式、生活環境的改變,使硯鄉的鄉土民俗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許多文化事象在不斷嬗變,特別是一些口耳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隨著老藝人的辭世而逐漸消失。陳羽先生以一位文博工作者的責任感,對端硯民俗進行搶救性挖掘、整理,作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搜集,積累和整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實為難能可貴。我認為,該書的出版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陳羽,生于1968年,廣東省雷州市人,副研究館員。現任廣東省肇慶市博物館、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紀念館館長。曾承擔《端硯春秋》、《葉挺獨立團史跡》、《禪宗六祖惠能》等陳列設計,主持社科課題《肇慶市城區騎樓街保護與利用》。發表葉挺獨立團、地方歷史和端硯文化論文20余篇。
目錄
開篇的話
一 端硯發源地—端州黃崗鎮
二 端硯民俗的形成和發展
三 端硯民俗的特征
四 端硯的生產民俗
(一)端硯石開采習俗
(二)制硯習俗
(三)配套行業的生產習俗
五 端硯業的信仰民俗
(一)自然崇拜
(二)祖師神崇拜
六 端硯業的語言民俗
(一)黃崗背語
(二)端硯行業用語
(三)咒語
七 端硯業的行會、行規
(一)行會
(二)行規
八 端硯的商業民俗
(一)端硯商業的萌生與發展
(二)端硯業的貿易方式
(三)經營品種及硯價
(四)端硯的經營習俗
九 端硯業的節慶民俗
(一)春節
(二)拜社壇
(三)清明節
(四)伍丁先師節
(五)中元節
(六)中秋節
十 端硯的口頭文學
(一)行業故事
(二)端硯傳奇
(三)民間歌謠
十一 端硯世家
(一)端硯家庭組織的民俗
(二)技藝傳承與發展
十二 歷代民間端硯
(一)唐代民間端硯
(二)宋代民間端硯
(三)元代民間端硯
(四)明代民間端硯
(五)清代民間端硯
(六)民國民間端硯
附錄 歷代端硯硯坑表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一 端硯發源地—端州黃崗鎮
二 端硯民俗的形成和發展
三 端硯民俗的特征
四 端硯的生產民俗
(一)端硯石開采習俗
(二)制硯習俗
(三)配套行業的生產習俗
五 端硯業的信仰民俗
(一)自然崇拜
(二)祖師神崇拜
六 端硯業的語言民俗
(一)黃崗背語
(二)端硯行業用語
(三)咒語
七 端硯業的行會、行規
(一)行會
(二)行規
八 端硯的商業民俗
(一)端硯商業的萌生與發展
(二)端硯業的貿易方式
(三)經營品種及硯價
(四)端硯的經營習俗
九 端硯業的節慶民俗
(一)春節
(二)拜社壇
(三)清明節
(四)伍丁先師節
(五)中元節
(六)中秋節
十 端硯的口頭文學
(一)行業故事
(二)端硯傳奇
(三)民間歌謠
十一 端硯世家
(一)端硯家庭組織的民俗
(二)技藝傳承與發展
十二 歷代民間端硯
(一)唐代民間端硯
(二)宋代民間端硯
(三)元代民間端硯
(四)明代民間端硯
(五)清代民間端硯
(六)民國民間端硯
附錄 歷代端硯硯坑表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序
中國文房四寶—紙、筆、墨、硯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體現。文房四寶歷史悠久,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文房四寶對傳播和發揚中華文化起著重要的作用。
端硯位列四大名硯之首。一千三百多年歷史進程所衍生的端硯文化為後人留下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而端硯民俗就是其中一個組成部分。歷代文人學者多注重于端硯硯坑、石品、形制、刻制等的研究鑒評,而極少涉及端硯生產者世代相習的鄉土風俗習慣,這無疑是端硯文化研究上的一個缺憾。
陳羽先生的《端硯民俗考》一書,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陳羽先生花了五年多的時間,深入硯鄉,走訪采硯石工,制硯老藝人,廣集資料,精心整理。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通俗、樸實、感性的語言,記錄了端硯故鄉富有特色的民俗現象,涉及到商硯民俗的特征,形成和發展的狀況;端石開采、制作、家庭組織和技藝傳承的習俗;端硯藝人的自然崇拜、祖師崇拜、行會行規、節慶風俗以及歌謠、故事傳奇等等。其內容豐富,多姿多彩,為我們描述了一幅硯鄉傳承千年的文化長卷,展現了端硯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用文字記錄下來的、由歷代端硯藝人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
端硯民俗凝聚著硯鄉人在長期的繁衍和發展過程中對自然、社會及生命的理性認知和現實感受,積澱著他們深層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一千多年來,端硯民俗能夠綿延不斷,生生不息,充分證明了其本身所具有的頑強生命力。隨著社會快速發展,人們觀念意識和生存方式、生活環境的改變,使硯鄉的鄉土民俗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許多文化事象在不斷嬗變,特別是一些口耳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隨著老藝人的辭世而逐漸消失。陳羽先生以一位文博工作者的責任感,對端硯民俗進行搶救性挖掘、整理,作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搜集,積累和整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實為難能可貴。我認為,該書的出版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端硯位列四大名硯之首。一千三百多年歷史進程所衍生的端硯文化為後人留下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而端硯民俗就是其中一個組成部分。歷代文人學者多注重于端硯硯坑、石品、形制、刻制等的研究鑒評,而極少涉及端硯生產者世代相習的鄉土風俗習慣,這無疑是端硯文化研究上的一個缺憾。
陳羽先生的《端硯民俗考》一書,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陳羽先生花了五年多的時間,深入硯鄉,走訪采硯石工,制硯老藝人,廣集資料,精心整理。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通俗、樸實、感性的語言,記錄了端硯故鄉富有特色的民俗現象,涉及到商硯民俗的特征,形成和發展的狀況;端石開采、制作、家庭組織和技藝傳承的習俗;端硯藝人的自然崇拜、祖師崇拜、行會行規、節慶風俗以及歌謠、故事傳奇等等。其內容豐富,多姿多彩,為我們描述了一幅硯鄉傳承千年的文化長卷,展現了端硯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用文字記錄下來的、由歷代端硯藝人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
端硯民俗凝聚著硯鄉人在長期的繁衍和發展過程中對自然、社會及生命的理性認知和現實感受,積澱著他們深層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一千多年來,端硯民俗能夠綿延不斷,生生不息,充分證明了其本身所具有的頑強生命力。隨著社會快速發展,人們觀念意識和生存方式、生活環境的改變,使硯鄉的鄉土民俗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許多文化事象在不斷嬗變,特別是一些口耳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隨著老藝人的辭世而逐漸消失。陳羽先生以一位文博工作者的責任感,對端硯民俗進行搶救性挖掘、整理,作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搜集,積累和整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實為難能可貴。我認為,該書的出版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