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法與方劑

中醫治法與方劑
定價:594
NT $ 594
  • 作者:陳潮祖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1712170X
  • ISBN13:9787117121705
  • 裝訂:精裝 / 81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5版
 

內容簡介

《中醫治法與方劑》是成都中醫藥大學陳潮祖教授傾力近50年完成的專著,自1975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以來,歷經30余年,總印數達40余萬冊,深受讀者喜愛,成為幾代中醫學者必備參考書之一。本次修訂是在2003年第4版基礎上修改而成的。

本書分導論、上篇和下篇三部分。

導論為中醫學理釋疑,是在第4版基礎上新增的,將陳潮祖教授晚年所撰中醫學術感悟文章分成12章,明確了中醫學術界部分晦而不明、爭論不休的問題,剖析了中醫學理的特色。上篇為總論,所列3章分別論述了病機、治法、方劑三方面的有關知識,揭示了病機、治法、方劑的共性,論述三者間的內在聯系。下篇為各論,以五髒為核心分成五大系統,每一系統成為一章,加上兩髒同病,共計6章。每章均按生理功能及其相關結構分節,探討發生病變時的致病機理;再據病機探討治法,並舉成方為例,使治法成為有形可征的實體;每方均按據證析理、據理立法、依法釋方的順序闡述方義,突出理法方藥問的聯系。全書包括148條病機、148種治法、623首正方、190首附方(含作者晚年新制臨床效驗方,如五通湯),雖未囊括一切病機和展示一切治法與方劑的結構,但已大體反映了五髒生理發生病變以後的病機和治法梗概。書後另附方劑筆畫索引,方便讀者查閱。

本書立論新穎,條理井然,理法周詳,方藥實用,並附驗案,廣泛適用于各層次中醫臨床工作者、教師、學生參考使用。
 

目錄

導論 中醫學理釋疑
第一章 陰陽五行是中醫學理的基礎
一、陰陽學說的物質基礎
二、五行學說的物質基礎
三、中醫理論體現醫哲結合的學理
第二章 整體觀孕育中醫病因學說
一、外感六淫源于天人相應的整體觀
二、內傷七情源于人體自身和人與社會的整體觀
第三章 肝系筋膜生理病理
一、肝系筋膜,本屬腦系
二、筋膜攣急,當從肝治
第四章 三焦結構及其生理病理
一、腦外筋膜是其心神之主
二、少陽三焦是由膜腠組成
三、少陽三焦是津氣升降出入之路
四、少陽三焦為其津氣升降出入之樞
五、少陽三焦是其致病因素侵犯五系之路
六、三焦病變是其津氣筋膜的綜合反映
第五章 升降出入,無器不有
第六章 肝主疏泄溯源
一、肝主疏泄包涵哪些物質
二、為何肝能主持疏泄
三、肝主疏泄,根源從何而來
第七章 血管與三焦是營衛環流之路
一、三焦與其營衛關系
二、三焦津氣與其髒腑形骸關系
第八章 五髒六腑宜通是其生理病理共性
第九章 中醫學理體現五個特點
一、整體觀念,貫穿始終
二、衛氣論述,獨樹一幟
三、醫理哲理,兩者合用
四、辨證模式,縱橫交織
五、辨證論治,環環相扣
第十章 實踐是檢驗中醫學理唯一標準
第十一章 異病同治是本書辨證模式
一、病因不同,可用一方治療
二、病位不同,可用一方治療
三、證象不同,可用一方治療
第十二章 中醫理論基礎及其辨證綱領
一、陰陽五行學說是中醫理論基礎
二、五經五緯是中醫辨證綱領
上篇 總論
第十三章 病機概述
第一節 病機源流
一、發展簡史
二、存在問題
三、發展方向
第二節 髒腑病機的生理依據
一、髒腑經絡系統
二、五髒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
三、升降出入是物質運動的基本形式
四、四時與五髒相應的天人相應觀
第三節 構成病機的三個要素
一、病因
二、病位
三、病性
第四節 病機分析反映的共性
一、結構系統與生理功能的整體聯系
二、五髒之間的協同制約關系
三、五髒功能與基礎物質之間的關系
四、基礎物質之間的依存轉化關系
五、髒腑功能與基礎物質的升降出入
五、五髒經隧的弛張
第五節 證象是分析病機的依據
一、望診
二、聞診
三、問診
四、切診
第十四章 治法概述
第十五章 方劑概述
下篇 各論
第十六章 肺系疾病機治法與方劑
第十七章 脾胃病機治法與方劑
第十八章 肝膽病機治法與方劑
第十九章 心系病機治法與方劑
第二十章 腎系病機治法與方劑
第二十一章 兩髒同病病機治法與方劑
方劑筆畫索引
 

天下有奇人,然後有奇書。昔神農氏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備極艱辛,然後有《神農本草經》,軒轅氏與岐伯、伯高坐而論道,內考外綜,參驗天地人物,然後有《靈樞》、《素問》;仲景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然後精勤博采,並平脈辨證,著《傷寒雜病論>;時珍路行萬里,歷歲三十,書考千家,然後奮切編摩,著《本草綱目》。故古之君子,奇稟異志,各自不同;貴賤貧富,有別天壤;而可憐蒼生,仁愛百姓,急人急難,解民倒懸,則無所不同也。醫乃仁術,唯有仁德者能通而徹之,奉而行之,信矣。

陳公潮祖,四川省宜賓人也。幼有異稟,聰穎過人,家境清寒。從鄉先生學,體弱而多豪語,時人異之。後萱堂有疾,常延醫調治,長期耳濡目染,漸至心有所感,情有獨鐘,遂矢志岐黃,以濟世活人。先從同里孫芳庭習醫,繼赴省城進修深造,結業後留成都中醫學院從事教學、臨床、科研工作。公數十年如一日,教學之余,深入臨床,臨床之余,著力科研,在各方面都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經驗。公在教學上始終堅持以論明理,以案實論,力求論實而理透,加之言辭婉雅清新,內容妙趣橫生,聞者無不嘆為“月下清泉,流于石上”。在臨床上,公倡言“五髒六腑宜通”,以調理髒腑“氣、血、津,精的盈虛通滯”為治療主張,對心、肺、肝、脾、腎五大系統的多種慢性病、疑難病均辨證精確,立法精當,用藥精省,療效卓著。在科研方面,公之貢獻在于對中醫髒腑病機理論多所發揮;所著《中醫治法與方劑》一書,是公積四十年心血寫成,所體現以病機為綱,異病同治的辨證模式,與臨床各科以病名為綱、病下分證、同病異治的辨證模式恰好構成了一經一緯的中醫辨證體系,對中醫辨證體系的完善作出了貢獻。

公志存救濟,感而著書,五十年如一日,夙夜匪懈,于是有
陳潮祖教授為人,剛嚴介特,仁愛不矜,嫉惡如仇而不失赤子之心,言語舉止隱隱有俠氣。對患者,無論長幼貧苦,一視同仁,盡力診治;對同道,虛懷若谷,謙謙容讓,成人之美。雖有弟子三千,而一如布衣時,嬉笑怒罵,必現于辭色,不假修飾。于獎掖後學,則不遺余力。門人弟子,無不以其為學術之師,人生之師。

原成都中醫藥大學副校長 謝克慶
2009年寫于蓉城西浣花溪畔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