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1861~1940),陝西合陽人。傳為大勢至菩薩化身。是近代絕無僅有的一位徹悟自心、圓悟藏性而為我國佛教界所公認並奉為淨土宗第十三祖。大師一生潛修秘證,貫通宗教,但他卻專注弘揚淨土念佛法門,並以書信方式細致耐心地解答念佛人提出的各種疑難雜問。所寫書信、論文及開示法語,字字珠璣,語語見諦,被有慧眼之士匯集成《印光法師文鈔》大量流通。被教內外大德、專家和學者們譽為是一部濃縮的藏經,視為珍寶。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北京大方廣華嚴書局編注)洋洋多達150萬言,雖無疑不釋,有問皆答,但大師的寶貴開示大都分散在各篇書信和文章之中,今人欲遍覽全文而得其要旨者,實非易事。特別是初機學佛者更是難得其緒,難窺全豹。故華嚴書局同仁們,為方便念佛人斷疑生信,解決念佛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傳印法師親自關心和指導下,組織教內外部分大德及專家學者,在反復通讀《文鈔》原文的基礎上,精心梳理、揀別印祖對于淨土念佛種種問題的開示,細心分類編次為十二章,薈萃問答600余問,並在每問前後面加了要點提示和詳盡的注釋,題名為《一書在手,如師相隨一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淨業行人如果在念佛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隨時隨地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答案。印光法師也一定會給你滿意的回答。你也一定會在修學中體會到“一書在手,如師相隨”的妙用。
目錄
一、淨土法門的緣起;
二、淨土法門與教義教理;
三、淨土法門與修持者根器;
四、淨土法門與修行利益;
五、淨土法門與修持宗旨;
六、淨土法門與深信因果;
七、淨土法門與信願行三;
八、淨土法門與至誠行持;
九、念佛遇到境界和問題如何對治;
十、淨土法門與臨終關懷;
十一、念佛人與應讀典籍;
十二、普通疑惑
二、淨土法門與教義教理;
三、淨土法門與修持者根器;
四、淨土法門與修行利益;
五、淨土法門與修持宗旨;
六、淨土法門與深信因果;
七、淨土法門與信願行三;
八、淨土法門與至誠行持;
九、念佛遇到境界和問題如何對治;
十、淨土法門與臨終關懷;
十一、念佛人與應讀典籍;
十二、普通疑惑
序
佛教是讓世人覺悟的宗教、是讓世人明白宇宙人生真理的宗教。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佛,出生于公元前565年,其故鄉在今尼泊爾境內的迦昆羅衛城。公元前535年,30歲時于中印度——今比哈爾省的菩提伽耶成道,是即覺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經49年說法度眾生。于公元前486年入滅,壽80歲。佛滅後百年左右,由于遺教流傳地域風情生活習俗等原因,分化為部派。又經百年左右,孔雀王朝第三代阿育王御世,佛教已有二十余部派,這時,佛教由印度本土走向國際,時當我國秦代。宋‧志磐撰《佛祖統紀》卷34記秦始皇時曾有印度沙門室利房等十八人來朝,終因秦始皇不接納而作罷。降至公元前後之際——西漢末,東漢初時,佛教由西域或雲從海路傳入我國漢地。
印度大德東來傳譯佛經,我國大德西往求取佛經。為了人生真諦,甘冒艱險,付出了無數犧牲。所以說,吾人今日得讀佛經,听聞佛法,實為“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殊勝因緣。由于佛教的傳來,使華夏同袍如暗遇明,如貧得寶,對于宇宙人生真理的體認,得到了具有究竟性質的升華。歷代精英,古今俊杰,皈佛者不可勝數。
佛字這一名稱,為印度語言——梵文或巴利語的音譯,具稱“佛陀”,漢魏之時曾被音寫作“浮圖”、“復豆”等;義譯為漢語,便是“覺悟的聖者”。覺悟者系對不覺者而言,這是不言而喻的。不覺,即迷。譬如睡眠,睡醒了,謂之醒覺。佛陀覺悟了宇宙人生的究竟真理,如同醒覺了的人;眾生迷而未覺,如同尚在睡眠的人。因此,僅從“佛陀”的意義為“覺悟”這一點,人們就應該明白佛教的實質是什麼、佛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宗教了。
正如近世名人梁啟超(1873—1929)所說“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中國社科院1995年版《梁啟超集》第17頁)。現代社會中許多人依然視佛教為迷信,而不知道事實的實際情況恰恰相反,正是自己深陷在“漫漫長夜不知曉”的迷夢狀態之中,不能自拔,生不知所從來,死不知歸何去;俯仰天地間,最大遺憾的事情,難道還有過于此的麼?!
印光法師(1861—1940)行狀,如本書《行業記》已有介紹,乃是近代絕無僅有的一位徹悟自心、圓悟藏性而為我國佛教界所公認奉為淨土宗第十三祖。作如來使,代佛宣揚;其所行者,如佛所行;其所說著,如佛所說。實為近世乃至未來人天導師,為令末世眾生度脫生死苦海作舟航。遺著輯為《印光法師文鈔》,字字珠璣,語語見諦,為正法眼藏,作人天眼目;諸佛度生,無越乎此。吾人何幸,得覯斯法;倘遇而不信,則失之須臾,沉淪永劫矣!
今北京大方廣華嚴書局諸位同仁,深悉此法之殊勝更無復加,又深慮諸有緣人于此善利失之交臂,不畏繁瑣,不殫辛勞,將印祖文鈔分門別類,鉤玄提要,集為問答形式,不唯便于閱讀,亦且利于釋疑。如是便利讀者,猶如乘舟渡海,毫不費力,直達彼岸。如灕益大師詩曰︰
已信彌陀大願舟 共修(念佛)三昧度迷流
六時行道無余想 一句洪名似救頭
應痛盲龜常在溺 獨欣孔木只今浮
殷勤拶入無生理 七寶池邊握手游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佛,出生于公元前565年,其故鄉在今尼泊爾境內的迦昆羅衛城。公元前535年,30歲時于中印度——今比哈爾省的菩提伽耶成道,是即覺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經49年說法度眾生。于公元前486年入滅,壽80歲。佛滅後百年左右,由于遺教流傳地域風情生活習俗等原因,分化為部派。又經百年左右,孔雀王朝第三代阿育王御世,佛教已有二十余部派,這時,佛教由印度本土走向國際,時當我國秦代。宋‧志磐撰《佛祖統紀》卷34記秦始皇時曾有印度沙門室利房等十八人來朝,終因秦始皇不接納而作罷。降至公元前後之際——西漢末,東漢初時,佛教由西域或雲從海路傳入我國漢地。
印度大德東來傳譯佛經,我國大德西往求取佛經。為了人生真諦,甘冒艱險,付出了無數犧牲。所以說,吾人今日得讀佛經,听聞佛法,實為“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殊勝因緣。由于佛教的傳來,使華夏同袍如暗遇明,如貧得寶,對于宇宙人生真理的體認,得到了具有究竟性質的升華。歷代精英,古今俊杰,皈佛者不可勝數。
佛字這一名稱,為印度語言——梵文或巴利語的音譯,具稱“佛陀”,漢魏之時曾被音寫作“浮圖”、“復豆”等;義譯為漢語,便是“覺悟的聖者”。覺悟者系對不覺者而言,這是不言而喻的。不覺,即迷。譬如睡眠,睡醒了,謂之醒覺。佛陀覺悟了宇宙人生的究竟真理,如同醒覺了的人;眾生迷而未覺,如同尚在睡眠的人。因此,僅從“佛陀”的意義為“覺悟”這一點,人們就應該明白佛教的實質是什麼、佛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宗教了。
正如近世名人梁啟超(1873—1929)所說“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中國社科院1995年版《梁啟超集》第17頁)。現代社會中許多人依然視佛教為迷信,而不知道事實的實際情況恰恰相反,正是自己深陷在“漫漫長夜不知曉”的迷夢狀態之中,不能自拔,生不知所從來,死不知歸何去;俯仰天地間,最大遺憾的事情,難道還有過于此的麼?!
印光法師(1861—1940)行狀,如本書《行業記》已有介紹,乃是近代絕無僅有的一位徹悟自心、圓悟藏性而為我國佛教界所公認奉為淨土宗第十三祖。作如來使,代佛宣揚;其所行者,如佛所行;其所說著,如佛所說。實為近世乃至未來人天導師,為令末世眾生度脫生死苦海作舟航。遺著輯為《印光法師文鈔》,字字珠璣,語語見諦,為正法眼藏,作人天眼目;諸佛度生,無越乎此。吾人何幸,得覯斯法;倘遇而不信,則失之須臾,沉淪永劫矣!
今北京大方廣華嚴書局諸位同仁,深悉此法之殊勝更無復加,又深慮諸有緣人于此善利失之交臂,不畏繁瑣,不殫辛勞,將印祖文鈔分門別類,鉤玄提要,集為問答形式,不唯便于閱讀,亦且利于釋疑。如是便利讀者,猶如乘舟渡海,毫不費力,直達彼岸。如灕益大師詩曰︰
已信彌陀大願舟 共修(念佛)三昧度迷流
六時行道無余想 一句洪名似救頭
應痛盲龜常在溺 獨欣孔木只今浮
殷勤拶入無生理 七寶池邊握手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