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醫學總集

三國兩晉南北朝醫學總集
定價:1014
NT $ 1,014
 

內容簡介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臨床醫學的飛速發展時期,隋、唐兩朝的醫藥學實是這三百多年醫學成就的延續。可是,對于三國、兩晉、南北朝這一時期的醫學研究,幾乎仍是一個歷史性的空白。本書旨在將存世的三國、兩晉、南北朝醫學內容拾遺輯佚,匯為一集,進行校勘整理,每書前有前言,概括本書學術價值,然後是原文輯佚,有部分校勘。通過這次輯集校勘,這些書籍無不展現了嶄新的面貌,尤其在各書的學術內容方面,均有許多新的補充,可予讀者以前所未有的收獲。本書的出版是全面研究三國、兩晉、南北朝醫學的必要基礎也填補了中醫古籍整理的空白,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對臨床文獻研究也有益處。
 

目錄

華佗醫學集(華佗)
《華佗觀形察色三部脈經》
《內照法》
《華佗針灸經》
《華佗藥方》
《中藏經》
《五禽訣》
華佗醫書文獻資料
《藥錄》(李當之)
《吳普本草》(吳普)
《顱囟經》附《論食療》(衛沉)
《黃帝眾難經》附《玉匱針經》(呂廣)
《趙泉方》(趙泉)
《養生論》(嵇康)
皇甫謐醫學集(皇甫謐)
《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
《論寒食散方》
《解寒食散方》(曹歙)
《廩丘公療下痢方》(曹歙)
《曹氏灸經》(佚文)(曹歙)
《寒食散方》(曹歙)
王叔和醫學集(王叔和)
《傷寒論》
《脈經》
《王叔和醫論醫方》
葛洪醫藥學集(葛洪)
《補闕肘後百一方》
《抱樸子內篇》醫藥內容選輯
《千金方》中葛洪醫藥學內容輯佚
《醫心方》中葛洪醫藥學內容輯佚
《外台秘要》中葛洪醫藥學內容輯佚
《證類本草》中葛洪醫藥學內容輯佚
《南方草木狀》(嵇含)
《範汪方》(範汪)
《養生要集》(張湛)
《寒食散解雜論》(釋慧義)
《服石發動解救法》(範曲)
《胡洽方》(胡洽)
《秦承祖明堂》、《秦承祖藥方》(秦承祖)
《張苗方》(張苗)
《陳廩丘醫論》(陳廩丘)
《靳邵方》(靳邵)
《史脫方》(史脫)
《宮泰方》(宮泰)
《陶潛方》(陶潛)
《小品方》(陳延之)
劉涓子鬼遺方(劉涓子)
《劉涓子鬼遺方》(五卷)
《劉涓子治癰疽神仙遺論》(一卷)
《劉涓子鬼遺方》輯佚
《雷公炮炙論》(雷■)
《徐伯方》(徐文伯)
《風眩方》(徐嗣伯)
《深師方》(僧深)
《褚氏遺書》(褚澄)
陶弘景醫學集(陶弘景)
《本草經集注》
《輔行訣髒腑用藥法要》
《真誥》養生文獻集錄
《陶隱居效驗方》
《養性延命錄》
《藥總訣》
《大清經》
《靈奇方》
《素問注》(全元起)
《如意方》(蕭綱)
徐之才醫藥著作(徐之才)
《藥對》
《徐之才方》
《集驗方》(姚僧垣)
《刪繁方》(謝士泰)
《產經》、《德貞常方》(德貞常)
《新錄單要方》(魏孝澄)
《王叔和脈訣》(高陽生)
《龍餃素針經》(龍餃素)
《金騰灸經》(無名氏)
《僧匡針灸經》(僧匡)
《七卷食經》(佚名)
《崔禹錫食經》(崔禹錫)
《馬琬食經》(馬琬)
《朱思簡食經》(朱思簡)
《食經》(佚名)
《寒食散對療》(解散對治方)(道弘)
(龍門醫方》
《龍門石刻藥方》
《龍門方》
《龍華方》(佚名)
《耆婆方》(佚名)
(集略方》(無名氏)
《令李方》(無名氏)
(煎藥方》(無名氏)
(雜酒方》(無名氏)
《金匱錄》(無名氏)
《養身經》(佚名)
《黃帝養身經》(無名氏)
敦煌古醫籍九種
《明堂五髒論》
《張仲景五髒論》
《平脈略例》
《五髒脈候陰陽相乘法》
《佔五髒聲色源候》
《亡名氏脈經》
《玄感脈經》
《七表八里三部脈》
《青烏子脈訣》
其他亡佚書籍
 

自東漢之末,以迄隋初,經歷了三國、兩晉、南北朝這一發生重大歷史變化的時期。

在這三百六十多年的歷史時期內,中國的南北方基本處于戰亂頻仍、分裂割據、四野荒蕪、疫疾流行、死亡枕藉的局面中。此時,自西漢以來籠罩海內、經過漢武帝和董仲舒等慘淡經營構築的儒學大廈,已經風雨飄搖。因之,哲學獲得解放,文學逐漸獨立,思想頗為活躍,無論在經濟、政治、軍事、文化,乃至整個意識形態領域,都經歷著繼先秦以來的第二大轉折。

從這一意義而言,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又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特時期,表現為政治、經濟與文化藝術的發展出現了嚴重失衡。在這政治黑暗、社會動亂、經濟凋敝、人民顛沛流離的年代,反而孕育出了燦爛輝煌的文化藝術和各種學術,從而造就了一個富有生機的文化騰飛時期。

這一時期的醫學也不例外,據《隋書‧經籍志》記載,當時的醫學書籍有醫經、針經、脈經二十多種,脈色、病源、藏象十多種,本草二十多種,醫方一百六七十種,針灸十余種;胎產數種,養生、飲食、服食等近百種,約共三百數十種。這些醫著,絕大多數屬三國、兩晉、南北朝醫家之作。僅此數字,就足以想象當時的醫學內容是多麼的豐富多彩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醫家,大都是儒、道、釋名流,以及門閥世家,乃至將相帝王。在當時,唯有他們才有條件進行醫學著述。這些著作,反映了醫家對《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和《神農本草經》等經典的繼承和發揮;記載了該時代發生的多種疾病及其論治經驗;證明了醫學分科的日益細致和當時學術的深入發展,並體現了儒、道、釋思想在醫學各方面的滲透影響。

總的來說,三國、兩晉、南北朝是臨床醫學的飛速發展時期,隋、唐兩朝的醫藥學實是這三百多年醫學成就的延續。許多年來,無論在歷史、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等領域,學者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探索研究是頗為全面和深入的。尤其在歷史、哲學和文學藝術方面,幾乎已將所有傳存的史料文獻,包括詩文歌賦、書畫雕刻等作品網羅無遺,仔細研究。可是,唯獨在醫學領域,未免相形見絀,人們對這一時期的了解還是十分膚淺的,即有研究,也往往淺嘗輒止,而對于一般而言,則連這一時期有哪些重要醫家和著作也不甚了了。因之,可以說,對于三國、兩晉、南北朝這一時期的醫學研究,幾乎仍是一個歷史性的空白。

有感于此,我們遂萌生了將存世的三國、兩晉、南北朝醫學內容拾遺輯佚,匯為一集的想法。

可惜滄桑屢變,紙素難傳,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眾多醫籍多已風流雲散,其存世者寥若晨星,現所傳存者僅《甲乙經》、《脈經》及《褚氏遺書》等而已。諸如《肘後方》、《小品方》、《本草經集注》等書,也僅屬輯佚之本,而非原書面貌。至于其他更多的醫書,均已不存于世。即使尚有部分醫書的零章斷句,曾為唐、宋醫家所引錄,但這些佚文散載于諸書,大都未經輯佚成帙。這一現象,致使中醫學的整理研究工作至今存在了一個空白,也實為中華文化遺產繼承發揚的一

存亡繼絕,責無旁貸;索隱鉤沉,幾經寒暑。勉為其難,終于完成了《三國兩晉南北朝醫學總集》(以下簡稱《總集》)的輯集之作。

在《總集》中,雖然如《傷寒論》、《脈經》、《甲乙經》、《肘後方》等均已幾經刊印,而為人們所熟稔;另若《本草經集注》、《鬼遺方》、《小品方》等亦有學者的輯佚本,但經過我們的這次輯集校勘,這些書籍無不展現了嶄新的面貌,尤其在各書的學術內容方面,均有許多新的補充,可予讀者以前所未有的收獲。

除此之外,更有眾多醫家著作的佚文散在各方,如滄海遺珠,荊山璞玉,千百年來未經掇集,更缺乏系統研究。通過《總集》的編輯,我們裒集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醫家近百種醫著及其佚文,將其匯成《總集》,蔚為大觀,空前未有。在《總集》的編撰過程中,朱偉常、周崇仁兩位主審以數十年各家學說研究之經歷,嘔心瀝血,指導後學,數度寒暑,浸淫于斯,謹致以衷心的感謝!《總集》的出版,是全面研究三國、兩晉、南北朝醫學的必要基礎。但由于才疏學淺,缺乏經驗,加以時間緊迫,任務繁多,編輯撰著工作存在諸多疵瑕,尚祈方家不吝賜教,以資完備。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