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美學,是對服裝材料、服裝設計、服裝制作、服裝穿著等所體現出的美學問題的思考。它既隸屬于普通美學範疇,又遵循服裝藝術與服裝審美的特殊規律。本書從服裝質料的美學價值、服裝設計的美學原理、服裝穿著的美學理念、服裝創作的美學風格、服裝藝術的美學意境、服裝研究的美學意義六個方面探討了服裝美學。本書與其他服裝美學書籍的不同之處,即是從服飾文化學的高度談美學,並涉及社會學、生理學、心理學、民俗學諸方面,以便讀者在大文化背景下深入了解並研究服裝美學。
本書既可以作為高等院校服裝專業教材,也可供服裝設計人員閱讀和參考。
目錄
第一章 服裝質料的美學價值
第一節 植物質料
一、植物的直接應用
二、植物的間接應用
三、植物的有意種植
第二節 動物質料
一、動物的直接應用
二、動物的間接應用
三、動物的有意養殖
第三節 礦物質料
一、佩飾用礦物種類
二、佩飾上的礦物應用
三、礦物縴維與染料
第四節 人工合成物質料
一、化學與天然合成物質料
二、純人工制成物質料
第二章 服裝設計的美學原理
第一節 服裝設計宗旨
一、服裝設計的審美價值
二、服裝設計的適用價值
第二節 服裝設計基礎
一、設計者的綜合修養
二、設計者的美術基本功
三、掌握運用信息情報
四、培養創造性想象力
第三節 服裝設計及制作過程
一、內在構思
二、外向傳達
三、平面到立體
第四節 服裝設計的形態美法則
一、造型
二、色彩
三、肌理
四、紋飾
五、綜合形象
第三章 服穿著的美學原理
第一節 自我形象塑造
一、美化自我意識
二、強烈的藝術表現欲
三、藝術個性的流露
四、趨向最新潮流
第二節 服裝的最佳選擇
一、不悖受眾審美觀念
二、順從個人審美趣味
三、有助于塑造完美形象
第三節 服裝的組合藝術
一、主服與首服、足服
二、衣服與佩飾
三、服裝與隨件
第四節 服裝與普通著裝者
一、自然形態
二、社會形態
第五節 服裝與特殊著裝者
一、舞台表演著裝者
二、符號或標志著裝者
第四章 服裝創作的美學風格
第一節 服飾形象的生活來源
一、模仿生物
二、模仿非生物
三、因名人、大事而成型定名
第二節 服飾形象的藝術依據
一、建築
二、雕塑
三、繪畫
四、音樂
五、戲劇、舞蹈、電影
第三節 服飾形象的藝術效果
一、單體形象
二、群體形象
三、服飾形象與背景
第五章 服裝藝術的美學意境
第一節 天國意境
一、天使風采
二、神仙風采
第二節 鄉野意境
一、山野風采
二、水域風采
三、田園風采
四、牛仔風采
第三節 都會意境
一、貴族風
二、藝術風采
三、休閑風采
四、勇士風采
第四節 殿堂意境
一、皇家風采
第六章 服裝研究的美學意義
第一節 作為審美對象的服裝文化圈
一、表意服裝文化系
二、表象服裝文化系
第二節 服裝美學的教育作用
一、服裝是文化的集中體現
二、服裝美學的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過程
三、流行與個性化
第三節 服裝審美批評的重要性
一、服裝設計的文化屬性
二、服裝設計的審美批評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節 植物質料
一、植物的直接應用
二、植物的間接應用
三、植物的有意種植
第二節 動物質料
一、動物的直接應用
二、動物的間接應用
三、動物的有意養殖
第三節 礦物質料
一、佩飾用礦物種類
二、佩飾上的礦物應用
三、礦物縴維與染料
第四節 人工合成物質料
一、化學與天然合成物質料
二、純人工制成物質料
第二章 服裝設計的美學原理
第一節 服裝設計宗旨
一、服裝設計的審美價值
二、服裝設計的適用價值
第二節 服裝設計基礎
一、設計者的綜合修養
二、設計者的美術基本功
三、掌握運用信息情報
四、培養創造性想象力
第三節 服裝設計及制作過程
一、內在構思
二、外向傳達
三、平面到立體
第四節 服裝設計的形態美法則
一、造型
二、色彩
三、肌理
四、紋飾
五、綜合形象
第三章 服穿著的美學原理
第一節 自我形象塑造
一、美化自我意識
二、強烈的藝術表現欲
三、藝術個性的流露
四、趨向最新潮流
第二節 服裝的最佳選擇
一、不悖受眾審美觀念
二、順從個人審美趣味
三、有助于塑造完美形象
第三節 服裝的組合藝術
一、主服與首服、足服
二、衣服與佩飾
三、服裝與隨件
第四節 服裝與普通著裝者
一、自然形態
二、社會形態
第五節 服裝與特殊著裝者
一、舞台表演著裝者
二、符號或標志著裝者
第四章 服裝創作的美學風格
第一節 服飾形象的生活來源
一、模仿生物
二、模仿非生物
三、因名人、大事而成型定名
第二節 服飾形象的藝術依據
一、建築
二、雕塑
三、繪畫
四、音樂
五、戲劇、舞蹈、電影
第三節 服飾形象的藝術效果
一、單體形象
二、群體形象
三、服飾形象與背景
第五章 服裝藝術的美學意境
第一節 天國意境
一、天使風采
二、神仙風采
第二節 鄉野意境
一、山野風采
二、水域風采
三、田園風采
四、牛仔風采
第三節 都會意境
一、貴族風
二、藝術風采
三、休閑風采
四、勇士風采
第四節 殿堂意境
一、皇家風采
第六章 服裝研究的美學意義
第一節 作為審美對象的服裝文化圈
一、表意服裝文化系
二、表象服裝文化系
第二節 服裝美學的教育作用
一、服裝是文化的集中體現
二、服裝美學的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過程
三、流行與個性化
第三節 服裝審美批評的重要性
一、服裝設計的文化屬性
二、服裝設計的審美批評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人們通常認為︰教材,就是教師以此來講,學生以此來听;史論,就是史料和論說;服裝更無歧義……其實不是這樣。
無論教還是學,注重的都應該是一種意境,一種蘊涵無限的大文化。
如服裝,確切說服裝文化教學與研究,它的範圍和對象,絕不僅僅限于服裝本身。
我在服裝史論教學前線已近三十年,為什麼持之以恆,且毫不倦怠,就因為我鑽研起服裝來常有一種莫名的愉悅感覺——宛如“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曾識妲娥真體態,素面原無粉黛。身游銀闕珠宮,俯看積氣蒙蒙。醉里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在這里,詩人劉克莊是在描述身游月官的奇妙幻想。但研究服裝的過程,不也正具有這樣一種浪漫的意境嗎?每一點探索的結果都是前所未有的,每一步向新領域的跨越都令人激情滿懷,其過程是充滿神秘感的,好像是在探險。當未知被一個個解惑,當碩果掛滿了枝條,那種登臨月官的感覺是美妙的,它令人向往。
我有時覺得自己是一個農夫,我播種的服裝研究在沃土上成長健旺,我培養的學生也是在服裝文化的大地上辛勤耕耘,我們的團隊已使服裝文化綻放出綺麗的花朵。我的腦海中常有一幅圖像閃現出來,那就是一片片金黃色的稻田,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那種醉人的金色令人振奮又愜意,有一種美感,是收獲的幸福。一想到這番景象,汗水還算得了什麼?
中國有一句古話︰“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小時候所受的教育總是“發懸梁,錐刺股”。實際上這只是在激勵學子們,倡導的是一種精神,真正鑽研起來,苦中自有樂。人們為什麼要攀崖?為什麼要橫渡太平洋?這里有探索心的驅動,也有好奇心的唆使,說好了是科學無畏,說不好是尋求刺激。實際上,無須褒貶,值得肯定與贊揚的就是一種實實在在的人的精神。服裝教學與科研正是這樣,勤是需要,但不一定都是苦。上山艱難卻完全可以看風景,渡海危險卻可以放飛自己的理想。天高任烏飛,海闊憑魚躍,世界是強者的,學術界尤為此。
待閉靜片刻時,甚至會想起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河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听取蛙聲一片。”怎樣的幽美景色,怎樣的原生態?我甚至覺得,服裝教學科研中靈感的出現,真像這首詩中寫到的︰“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小時候背的詩,如今總是適時地閃現在腦海中,詩中所描述的意境,感染著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詩意之中,而且是真的在詩意中徜徉。
李清照有一首《漁家傲——記夢》,氣勢非凡,雖假借夢境,實際上是在宣泄一種豪邁的情感。詩人寫道︰“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在從事服裝教學與研究的幾十年間,這種空闊,這種氣勢,這種灑脫,常常使我感到渾身充滿力氣,仿佛全身的血都 在沸騰,倘若文章不能使自己激動,還怎麼能夠激動別人呢?
我喜歡莊子的文論,不但句句有哲理,而且視野那麼廣闊,心緒奔放,升天入地;我喜歡中國古詩詞,詩人不僅在抒發情懷,而且在評述世理,詮釋人生。即使我們在秋天的夜晚沒有身處“紅燭秋光冷畫屏”的環境,也沒有“輕羅小扇撲流螢”的閑情,但是“天階夜色涼如水”的感覺還是抬頭就能感受到的.由此,那種“坐看牽牛織女星”的藝術審美愉悅不就產生了嗎?杜牧的《秋夕》本身就有一種意境之美,美在詩外。我研究服裝,常常就生活在這種詩意中,詩意無限。
更重要的是,古詩詞不單單給人以美的意境,它還確確實實地記錄下一些史實,如服裝,假借的也罷,直敘的也罷,使我們讀詩就能讀到曾經存在的服飾形象和服裝現象。如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銀釧金釵”代表的就是少數民族女性,而“長刀短笠”更是將原始部落性質的生活生產方式敘述出來。到了劉禹錫寫“美人手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時,則是一種感慨,或說不平了。馮延已在《謁金門》中,僅一句“斗鴨欄桿獨倚,碧玉搔頭斜墜”,就把少婦“終日望君君不至”的愁悶心情真實地表現出來。孫光憲在《酒泉子》中以“香貂舊制戎衣窄”襯托征人的悲涼心情,以“綺羅心,魂夢隔,上高樓”表述征人對遠方妻子的思念。這里都沒有直接寫入,但寫服飾就已經使人鮮活起來,進而有聲有色,有情有景。
柳永在《望海潮》中寫杭州的繁華,僅“市列珠璣,戶盈羅綺”寥寥幾字,就使人們宛如看到市場上陳列的商品盡是珍珠寶貨,而大戶人家穿的都是綾羅綢緞的人文景觀呈現在讀者面前。張志和在《漁歌子》中的“青箬笠,綠簑衣”是寫隱士;蘇軾在《江城子》中以“錦帽貂裘”寫邊關軍人,在《浣溪沙》中以“牛衣古柳”寫“賣黃瓜”的農夫。在《定風波》中蘇軾以“竹杖芒鞋輕勝馬”寓自己雖被貶,但依然樂觀處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一簑煙雨任平生”的心境。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一句“羽肩綸巾”,就把周瑜當年“雄姿英發”、躊躇滿志的精神面貌表現出來了,尤其“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的輝煌戰功,更通過儒雅的裝束而顯得分為動人。
……
無論教還是學,注重的都應該是一種意境,一種蘊涵無限的大文化。
如服裝,確切說服裝文化教學與研究,它的範圍和對象,絕不僅僅限于服裝本身。
我在服裝史論教學前線已近三十年,為什麼持之以恆,且毫不倦怠,就因為我鑽研起服裝來常有一種莫名的愉悅感覺——宛如“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曾識妲娥真體態,素面原無粉黛。身游銀闕珠宮,俯看積氣蒙蒙。醉里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在這里,詩人劉克莊是在描述身游月官的奇妙幻想。但研究服裝的過程,不也正具有這樣一種浪漫的意境嗎?每一點探索的結果都是前所未有的,每一步向新領域的跨越都令人激情滿懷,其過程是充滿神秘感的,好像是在探險。當未知被一個個解惑,當碩果掛滿了枝條,那種登臨月官的感覺是美妙的,它令人向往。
我有時覺得自己是一個農夫,我播種的服裝研究在沃土上成長健旺,我培養的學生也是在服裝文化的大地上辛勤耕耘,我們的團隊已使服裝文化綻放出綺麗的花朵。我的腦海中常有一幅圖像閃現出來,那就是一片片金黃色的稻田,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那種醉人的金色令人振奮又愜意,有一種美感,是收獲的幸福。一想到這番景象,汗水還算得了什麼?
中國有一句古話︰“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小時候所受的教育總是“發懸梁,錐刺股”。實際上這只是在激勵學子們,倡導的是一種精神,真正鑽研起來,苦中自有樂。人們為什麼要攀崖?為什麼要橫渡太平洋?這里有探索心的驅動,也有好奇心的唆使,說好了是科學無畏,說不好是尋求刺激。實際上,無須褒貶,值得肯定與贊揚的就是一種實實在在的人的精神。服裝教學與科研正是這樣,勤是需要,但不一定都是苦。上山艱難卻完全可以看風景,渡海危險卻可以放飛自己的理想。天高任烏飛,海闊憑魚躍,世界是強者的,學術界尤為此。
待閉靜片刻時,甚至會想起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河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听取蛙聲一片。”怎樣的幽美景色,怎樣的原生態?我甚至覺得,服裝教學科研中靈感的出現,真像這首詩中寫到的︰“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小時候背的詩,如今總是適時地閃現在腦海中,詩中所描述的意境,感染著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詩意之中,而且是真的在詩意中徜徉。
李清照有一首《漁家傲——記夢》,氣勢非凡,雖假借夢境,實際上是在宣泄一種豪邁的情感。詩人寫道︰“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在從事服裝教學與研究的幾十年間,這種空闊,這種氣勢,這種灑脫,常常使我感到渾身充滿力氣,仿佛全身的血都 在沸騰,倘若文章不能使自己激動,還怎麼能夠激動別人呢?
我喜歡莊子的文論,不但句句有哲理,而且視野那麼廣闊,心緒奔放,升天入地;我喜歡中國古詩詞,詩人不僅在抒發情懷,而且在評述世理,詮釋人生。即使我們在秋天的夜晚沒有身處“紅燭秋光冷畫屏”的環境,也沒有“輕羅小扇撲流螢”的閑情,但是“天階夜色涼如水”的感覺還是抬頭就能感受到的.由此,那種“坐看牽牛織女星”的藝術審美愉悅不就產生了嗎?杜牧的《秋夕》本身就有一種意境之美,美在詩外。我研究服裝,常常就生活在這種詩意中,詩意無限。
更重要的是,古詩詞不單單給人以美的意境,它還確確實實地記錄下一些史實,如服裝,假借的也罷,直敘的也罷,使我們讀詩就能讀到曾經存在的服飾形象和服裝現象。如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銀釧金釵”代表的就是少數民族女性,而“長刀短笠”更是將原始部落性質的生活生產方式敘述出來。到了劉禹錫寫“美人手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時,則是一種感慨,或說不平了。馮延已在《謁金門》中,僅一句“斗鴨欄桿獨倚,碧玉搔頭斜墜”,就把少婦“終日望君君不至”的愁悶心情真實地表現出來。孫光憲在《酒泉子》中以“香貂舊制戎衣窄”襯托征人的悲涼心情,以“綺羅心,魂夢隔,上高樓”表述征人對遠方妻子的思念。這里都沒有直接寫入,但寫服飾就已經使人鮮活起來,進而有聲有色,有情有景。
柳永在《望海潮》中寫杭州的繁華,僅“市列珠璣,戶盈羅綺”寥寥幾字,就使人們宛如看到市場上陳列的商品盡是珍珠寶貨,而大戶人家穿的都是綾羅綢緞的人文景觀呈現在讀者面前。張志和在《漁歌子》中的“青箬笠,綠簑衣”是寫隱士;蘇軾在《江城子》中以“錦帽貂裘”寫邊關軍人,在《浣溪沙》中以“牛衣古柳”寫“賣黃瓜”的農夫。在《定風波》中蘇軾以“竹杖芒鞋輕勝馬”寓自己雖被貶,但依然樂觀處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一簑煙雨任平生”的心境。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一句“羽肩綸巾”,就把周瑜當年“雄姿英發”、躊躇滿志的精神面貌表現出來了,尤其“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的輝煌戰功,更通過儒雅的裝束而顯得分為動人。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