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三大長篇力作之一,完成於1919年。毛姆,一個出生於法國的英國人,他是以戲劇成名的小說家,也是一個擁有博士學位的騎士,他在20世紀初,風靡了整個世紀和世界。他的這部小說問世後,以情節入勝、文字深刻在文壇轟動一時,人們爭相傳看。在這部小說里,毛姆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借「我」之口,敘述了整個故事,有人認為這篇小說的原型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這更增加了它的傳奇色彩,受到了全世界讀者的關注。
書中講述了主人公原是位證券經紀人,人屆中年後突然響應內心的呼喚,合棄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與土著人一起生活,獲得靈感,創作出許多藝術傑作。毛姆在小說中深入探討了生活和藝術兩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
序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國著名小說家和戲劇家。他出生於巴黎,父母早喪,回英國叔父家寄居,並在英國受教育。在大學他雖然攻讀醫學,但對文學興趣頗濃。第一部長篇小說《蘭貝斯的麗莎》(1897)就是根據他做見習醫生期間在倫敦貧民區所見所聞寫成的。他從此走上文學道路,並赴世界各地旅行、搜集素材。毛姆最初以戲劇家聞名,自二十世紀初約三十年間,共創作了近三十部劇作。早在一九O八年,他的四部戲劇在倫敦四座劇院同時上演,毛姆之名即已紅極一時,但他的主要文學成就卻在小說創作上。帶有自傳性質的《人性的枷鎖》(1915)、追述英國一位文壇巨匠往事的《尋歡作樂》(1930)以及這部以一位英國畫家為題材的《月亮與六便士》(1919),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毛姆的幾部重要著作及近百篇短篇小說大都發表於二三十年代,但直到他已達七十高齡,仍寫出轟動_『時的暢銷小說《刀鋒》(1944)。毛姆是英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創作力旺盛的多產作家。
毛姆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善於剖析人的內心世界。他的筆鋒像一把解剖刀,能夠挖掘出隱藏在人們心底深處的思想活動。他對待自己筆下人物常采取一種醫師、「臨床」的冷靜態度,既不多作說教,也很少指出倫理是非,一切留給讀者自己判斷。他是一位偉大的旅行家,一個「世界公民」(Weltburger);他的小說多以異國為背景,富於異鄉情調。他是一個說故事的大師,敘述故事引人入勝。他寫了不少貌似離奇的故事,這與他對人性不可捉摸的看法是一致的。事物的發展似在情理外,又在情理中;結尾有時一反常情,給人以驚奇而又回味無窮的感覺。他的作品結構嚴謹,剪裁得體,就是人物繁多,枝節蔓延的長篇也層次分明、井然有序。
以上對毛姆小說特點的簡單分析,亦完全適用於這部寫於一九一九年的傑作《月亮與六便士》。這部小說情節並不復雜,寫的是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本已有牢靠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他的行徑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在異國不僅肉體受著貧窮和飢餓煎熬,而且為了尋找表現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後,主人公最後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他終於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他同一個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後世震驚的傑作。在他染上麻風病雙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畫了一幅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卻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後把這幅畫作付之一炬。通過這樣一個一心追求藝術、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藝術的產生與本質、個性與天才的關系、藝術家與社會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問題。小說的主人公性格怪異,有時表現得非常自私(例如他同挽救了其性命的荷蘭畫家妻子私通,導致他的恩人家破人亡),但正如作者說的那樣:這是「一個惹人嫌的人,但我還是認為他是一個偉大的人」。讀者也很可能不喜歡這個畫家,但卻不能不佩服他的毅力與才能,不能不為他的執著的追求精神所折服。毛姆在這部小說中發揮了他敘述故事的特長,有時直敘,有時追述,有時旁白,插入一點議論,有時又借助第三者的口講一段軼事作為補充,只要讀者將這本書打開,就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住,想看個究竟。
《月亮與六便士》中的英國畫家是以法國後期印象派大師保羅·高更(Paul Crauguin,1848—1903)為原型塑造的人物,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高更在立志從事繪畫前也做過經紀人;高更一生也非常坎坷、貧困;高更最後也到了塔希提並埋骨於一個荒涼的小島上。但我們必須看清,除了生活的大致輪廓外,毛姆創造的完全是另外一個人物。他把他寫得更加怪異,更加瘋狂,但也使讀者感到更加有血有肉。一句話,毛姆寫的是一部虛構的小說,而不是一部文學傳記。如果說《月亮與六便士》發表後將近一百年,至今仍然具有極大的魅力,那不是由於毛姆采用的原型——高更如何偉大,而是由於毛姆的生花妙筆創作出一個不朽的畫家。
最後想說一下小說的名字,「月亮」與「六便士」究竟有什麽含義?一般人的解釋(我過去也一直這樣認為)是: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現實與卑微;而月亮則象征了崇高。兩者都是圓形的,都閃閃發光,但本質卻完全不同,或許它們就象征著理想與現實吧!但筆者的一位海外好友——也是一位毛姆的研究者——有一次寫信來卻提出一個鮮為人知的解釋。他在信中說:「據毛姆說,這本小說的書名帶有開玩笑的意味。有一個評論家曾說《人性的枷鎖》的主人公(菲力普·嘉里)像很多青年人一樣,終日仰慕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銀幣。毛姆喜歡這個說法,就用《月亮與六便士》,作為下一本小說的書名。」可惜我這位朋友沒有告訴我這段文字的出處,我想大概是記載在國外無數毛姆評價中的某一本書吧。我相信這個解釋,而且這與一般人的理解也並不沖突。讓我們都去追求一個崇高的理想,而鄙棄六便士銀幣吧!
毛姆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善於剖析人的內心世界。他的筆鋒像一把解剖刀,能夠挖掘出隱藏在人們心底深處的思想活動。他對待自己筆下人物常采取一種醫師、「臨床」的冷靜態度,既不多作說教,也很少指出倫理是非,一切留給讀者自己判斷。他是一位偉大的旅行家,一個「世界公民」(Weltburger);他的小說多以異國為背景,富於異鄉情調。他是一個說故事的大師,敘述故事引人入勝。他寫了不少貌似離奇的故事,這與他對人性不可捉摸的看法是一致的。事物的發展似在情理外,又在情理中;結尾有時一反常情,給人以驚奇而又回味無窮的感覺。他的作品結構嚴謹,剪裁得體,就是人物繁多,枝節蔓延的長篇也層次分明、井然有序。
以上對毛姆小說特點的簡單分析,亦完全適用於這部寫於一九一九年的傑作《月亮與六便士》。這部小說情節並不復雜,寫的是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本已有牢靠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他的行徑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在異國不僅肉體受著貧窮和飢餓煎熬,而且為了尋找表現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後,主人公最後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他終於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他同一個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後世震驚的傑作。在他染上麻風病雙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畫了一幅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卻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後把這幅畫作付之一炬。通過這樣一個一心追求藝術、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藝術的產生與本質、個性與天才的關系、藝術家與社會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問題。小說的主人公性格怪異,有時表現得非常自私(例如他同挽救了其性命的荷蘭畫家妻子私通,導致他的恩人家破人亡),但正如作者說的那樣:這是「一個惹人嫌的人,但我還是認為他是一個偉大的人」。讀者也很可能不喜歡這個畫家,但卻不能不佩服他的毅力與才能,不能不為他的執著的追求精神所折服。毛姆在這部小說中發揮了他敘述故事的特長,有時直敘,有時追述,有時旁白,插入一點議論,有時又借助第三者的口講一段軼事作為補充,只要讀者將這本書打開,就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住,想看個究竟。
《月亮與六便士》中的英國畫家是以法國後期印象派大師保羅·高更(Paul Crauguin,1848—1903)為原型塑造的人物,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高更在立志從事繪畫前也做過經紀人;高更一生也非常坎坷、貧困;高更最後也到了塔希提並埋骨於一個荒涼的小島上。但我們必須看清,除了生活的大致輪廓外,毛姆創造的完全是另外一個人物。他把他寫得更加怪異,更加瘋狂,但也使讀者感到更加有血有肉。一句話,毛姆寫的是一部虛構的小說,而不是一部文學傳記。如果說《月亮與六便士》發表後將近一百年,至今仍然具有極大的魅力,那不是由於毛姆采用的原型——高更如何偉大,而是由於毛姆的生花妙筆創作出一個不朽的畫家。
最後想說一下小說的名字,「月亮」與「六便士」究竟有什麽含義?一般人的解釋(我過去也一直這樣認為)是: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現實與卑微;而月亮則象征了崇高。兩者都是圓形的,都閃閃發光,但本質卻完全不同,或許它們就象征著理想與現實吧!但筆者的一位海外好友——也是一位毛姆的研究者——有一次寫信來卻提出一個鮮為人知的解釋。他在信中說:「據毛姆說,這本小說的書名帶有開玩笑的意味。有一個評論家曾說《人性的枷鎖》的主人公(菲力普·嘉里)像很多青年人一樣,終日仰慕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銀幣。毛姆喜歡這個說法,就用《月亮與六便士》,作為下一本小說的書名。」可惜我這位朋友沒有告訴我這段文字的出處,我想大概是記載在國外無數毛姆評價中的某一本書吧。我相信這個解釋,而且這與一般人的理解也並不沖突。讓我們都去追求一個崇高的理想,而鄙棄六便士銀幣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