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賢與聖徒

聖賢與聖徒
定價:132
NT $ 115
  • 作者:黃進興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096135
  • ISBN13:9787301096130
  • 裝訂:平裝 / 25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之取名《聖賢與聖徒》顯然和書中第五篇論文有關,該文點出近十年孔廟研究的理論意涵。

本書主要從權力、學術與宗教三個層面來考察延長達二千余年的孔廟從祀制度,並比較了從祀制與基教封聖制,從而理解儒教之復雜特質。其研究進路則結合思想史“觀微知著”與制度史“言必有據”的特點,希冀免于陷入“死在字下”與“懸空窮理”兩難的格局。

本書其他文章均是孔廟研究和衍生物。“武廟的崛起與衰微”一文,圖取同屬帝國祀典的武廟和文廟作一對比,以烘托傳統中國的政治文化。《野叟曝言》為中國篇幅最長的古典小說,拙文“《野叟曝言》與孔廟文化”乃文化批評的習作,試圖解析該書作者于創作過程中,所運用孔廟知識,兼測試其學術立場。“毀像與聖祭”純為小品文,擬以像設與祭祀的關系點出明世宗的皇權意識。

此外,拙作尚收入舊作“權力與信仰”與“學術與信仰”兩篇;方便讀者掌握孔廟的來龍去脈,且全書較具系統性。
 

目錄

序︰比較宗教與宗教概念
權力與信仰︰孔廟祭祀制度的形成
學術與信仰︰論孔廟從祀制與儒家道統意識
作為宗教的儒教;一個比較宗教的初步探討
“聖賢”與“聖徒”︰儒教從祀制與基督教封聖制的比較
武廟的崛起與衰微(7-14世紀)︰一個政治文化的考察
毀像與聖師祭
《野叟曝言》與孔廟文化
 

本書之取名《聖賢與聖徒》顯然和書中第五篇論文有關,該文點出近十年孔廟研究的理論意涵。史學本來是實事求是,卑之無甚高論的工作,但冥冥之中卻無法回避概念的糾纏,這與初衷相去甚遠。

既然“‘聖賢’與‘聖徒’”一文為全書靈樞所在,我理應稍加費辭,予以交待。

回溯十八年前,我剛從哈佛卒業,擬負笈返鄉,特向業師史華慈(Benjamin Schwartz)教授辭行,臨別他有項贈言,大意謂︰他知曉我在求學期間,耗費不少時間修習、研讀西方課程,可是在我寫成的博士論文里,竟毫不見蹤影(或成效?)。因此他冀望有朝一日,我能將東、西方的知識融會貫通,好好發揮。老師的針砭,宛如佛家醍醐灌頂。

然而回史語所任職以來,我卻積習難改,所從事的學術工作仍不脫“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二者從未踫頭”的窘境,而師門的諍言無時不縈繞心頭,令我惴惴不安。的確,我的學術表現常為識者所笑。

五年前,當我完成孔廟的基礎性研究,一方面慶幸綿延長達二千余年的祭祀制度得以初步獲得厘清,但緊接的必須面臨的問題便是︰孔廟在傳統中國有何意義?或發揮了何種功能?在舊作里,我對統治者和士人階層爭相宰制孔廟禮儀雖略有陳述,但著眼點僅限于高層政治和精英文化,對地方上的個別情況反少留意;特別是對作為儒教聖域(holygrounds)的孔廟,其社會、宗教的實踐競毫無措辭,這不得不謂是一項缺但補偏救弊何嘗是易事?這必得卷入清末以來爭論不休的儒教議題︰究竟“儒家”或“儒教”可否視作一個宗教體系?我認為“宗教”一詞固為晚出,甚或挪借自日譯,其觀念卻是與時俱進的,換言之,“宗教”是自然開展的概念(evolving concept)與現象,在時空上並非執一不變。因此民初以降,循“界義進路”(definitional approach)以研討儒教的宗教性質,便有時空錯置之嫌,不止徒然增添無謂的爭辯,而且掩蓋了儒教的遞嬗之跡;這種情形在中外學術著作里俯拾即是,�類此的謬誤尤見諸以基督教為界義範式的正、反論調。關于此點,西哲維特根斯坦(Wittgeen-stein)說得肯綮,他道︰“想象一種語言,意謂著想象一種生活形式(formof life)。”�換句話說,語言或概念,抽離其語境,便難得其真意(意義)。歷史上的“宗教”亦應作如是觀。

有鑒于此,“作為宗教的儒教”一文,則且擱置宗教的定義,而專注傳統社會里儒、釋、道互相參照的現象,尤其釋、道異端如何領取儒教愈是緊要。借此證成三教雖然教義有別,卻不妨同屬“教”的範疇。拙文潛在的預設實為,今日吾人苟以釋、道擬諸所謂的宗教,則儒教並不遑多讓。

有了上述的鋪路工作,再來就是測試儒教的宗教性格。前文基本上是在同質文化中進行的,為了求得更大的客觀性,跨文化的比較(cross-cultrual comparison)乃屬上上之策。為此,同屬歷史宗教的基督教適得其用。因為她的封聖制(canonization)與儒教的從祀制源遠流長,是故“聖賢”(sages)與“聖徒”(saints)便成了分析的焦點。從祀制緣溫故知新之故,處理起來駕輕就熟,但封聖制雖同為禮制運作,但時序之長和地域之廣,與其內部的復雜性在在令人難以掉以輕心;故拙文只好步步為營,唯恐稍有差錯,貽笑大方。

簡之,拙文所得雖少,但在探討過程里,成日與聖賢和聖徒為伍,精神上頗為自得。唯一的遺憾是,當獲悉史華慈教授病情轉劇,即全力以赴,然而拙文未及刊布,老師業與世長辭。要知史華慈教授本為比較思想史的名家,�他的學術品味宛如古詩所雲“看書眼如月,罅隙靡不照”,少了他的訂正,拙文缺漏必甚多。

最後必須稍加按語,孔廟作為儒教的聖域就譬如教堂(churches)之于基督教的關系,並不能涵蓋全部的宗教實踐(毋論是個人或集體的形式)。譬如,儒教家族的祭祖即不在孔廟內舉行,但這並不妨礙孔廟作為測量儒教宗教性質一個有效的標示器。

本書其它文章均是孔廟研究的衍生物。“武廟的崛起與衰微”一文,圖取同屬帝國祀典的武廟與文廟(孔廟)作一對比,以烘托傳統中國的政治文化。《野叟曝言》為中國篇幅最長的古典小說,拙文“《野叟曝言》與孔廟文化”乃文化批評的習作,試圖解析該書作者于創作過程中,所運用的孔廟知識,兼測試其學術立場。“毀像與聖師祭”純為小品文,擬以像設與祭祀的關系點出明世宗的皇權意識。

此外,拙作尚收入舊作“權力與信仰”與“學術與信仰”兩篇;方便讀者掌握孔廟的來龍去脈,且全書較具系統性。

最後,我必須向謝茂松先生深致謝意。由于他費心的安排,拙作方能與大陸的讀者見面。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