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對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人物馬爾庫塞批判的理性與新感性的矛盾展開及協同統一的分析,深入到當代工業社會技術理性、異化感性存在的批判層面,考察其思想的文化心理、社會根基和理論基礎,闡述了其思想在當代社會批判理論中的獨特地位、貢獻和限度。作者不僅指出了理性、感性成為當代哲學重要關系範疇的原因及表現,還從歷史性和真實歷史運動內在統一的維度肯定了馬爾庫塞感性和理性“和解”理論的審美和政治價值,並且強調要重視以資本批判為基礎的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對于當代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意義。
範曉麗,女,山東陵縣人,先後就讀于曲阜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獲教育學學士、法學碩士、哲學博士學位。現任德州學院社會科學部主任,兼任學院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山東省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理事。
目錄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理性、感性的歷史與當代域
第一節 歷史視界
一、理性︰邏各斯與奴斯的結合與分裂
二、感性︰感覺——感性——美學
三、近代哲學的思考
四、德國古典哲學的再分析
第二節 馬克思、恩格斯的理性與感性觀
一、“人類理性”與感性實踐思想的形成
二、對資產階級理性王國的批判
第三節 當代視域
一、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理論
二、蘇聯社會主義及 第二國際(1889—1914)的馬克思主義
三、1968年前後︰從人道主義到結構主義再到解構主義的兩次轉變
四、現代工業社會︰現象學的描述和本質批判
第四節 馬爾庫塞思想的特質
一、歷史的優先性
二、存在的根基性
三、否定的敘事和理淪批判方式
第二章 批判的理性與理性的批判
第一節 實踐的理性
一、理性的現實性
二、自由是理性的核心因素
三、理性的超越性與歷史性
第二節 批判的理性
一、否定的理性
二、辯證的理性
三、批判的革命的理性
第三節 對技術理性之批判
一、本質的分析︰對技術理性的批判
二、理性的價值性或目的性
三、“理性感性化”︰感性是幸福的源泉
四、批判的彰顯︰幾點啟示
第三章 新感性觀
第一節 新感性觀的準備和提出
一、本質規定巾的感性
二、政治和審美中的新感性
三、感性與生命、愛欲
四、受快樂原則支配的新感性
第二節 感性的歷史性存在
一、自我意識與精神自由
二、馬克思的感性活動原則
三、馬爾庫塞的感性此在
第三節 感性的愛欲存在
第四章 理性和感性的分裂與對抗
第一節 理性的斷裂
一、啟蒙時代以來理性的危機
二、理性自身斷裂的表現
第二節 感性自身矛盾的展開
一、虛假意識與虛假需要
二、現存社會中感性的異化存在
三、異化勞動對“真實”快樂的否定
第三節 理性與感性的分裂
一、理論與實踐的對立
二、技術理性的統治與人的感性存在的矛盾
三、藝術的商品化(物化)
四、幾點啟示
第五章 感性和理性的協同與和解
第一節 “後技術理性”與“新感性”
一、在藝術或審美的層面
二、新的理性觀︰“後技術合理性”
三、新感性︰滿足的合理性
第二節 想像︰“感性與理性的協同”
一、想像︰心靈和實踐能力
二、幻想和想像︰意識形態的心理力量
三、藝術的辯證法
第三節 非壓抑性生存
一、非壓抑性生存
二、“文化大拒絕”與烏托邦
三、啟示︰想像力的可能性
第六章 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現代性的思考
第一節 價值和限度
一、馬爾庫塞思想的當代價值
二、馬爾庫塞思想的限度
第二節 對理性、感性觀的再思考
一、當代社會中的理性與感性重建
二、生態的理性與作為真理的藝術
第三節 走向實踐哲學批判
一、對馬爾庫塞思想的幾點澄清
二、批判理論與中國的現代化
三、資本批判與實踐哲學批判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引言
第一章 理性、感性的歷史與當代域
第一節 歷史視界
一、理性︰邏各斯與奴斯的結合與分裂
二、感性︰感覺——感性——美學
三、近代哲學的思考
四、德國古典哲學的再分析
第二節 馬克思、恩格斯的理性與感性觀
一、“人類理性”與感性實踐思想的形成
二、對資產階級理性王國的批判
第三節 當代視域
一、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理論
二、蘇聯社會主義及 第二國際(1889—1914)的馬克思主義
三、1968年前後︰從人道主義到結構主義再到解構主義的兩次轉變
四、現代工業社會︰現象學的描述和本質批判
第四節 馬爾庫塞思想的特質
一、歷史的優先性
二、存在的根基性
三、否定的敘事和理淪批判方式
第二章 批判的理性與理性的批判
第一節 實踐的理性
一、理性的現實性
二、自由是理性的核心因素
三、理性的超越性與歷史性
第二節 批判的理性
一、否定的理性
二、辯證的理性
三、批判的革命的理性
第三節 對技術理性之批判
一、本質的分析︰對技術理性的批判
二、理性的價值性或目的性
三、“理性感性化”︰感性是幸福的源泉
四、批判的彰顯︰幾點啟示
第三章 新感性觀
第一節 新感性觀的準備和提出
一、本質規定巾的感性
二、政治和審美中的新感性
三、感性與生命、愛欲
四、受快樂原則支配的新感性
第二節 感性的歷史性存在
一、自我意識與精神自由
二、馬克思的感性活動原則
三、馬爾庫塞的感性此在
第三節 感性的愛欲存在
第四章 理性和感性的分裂與對抗
第一節 理性的斷裂
一、啟蒙時代以來理性的危機
二、理性自身斷裂的表現
第二節 感性自身矛盾的展開
一、虛假意識與虛假需要
二、現存社會中感性的異化存在
三、異化勞動對“真實”快樂的否定
第三節 理性與感性的分裂
一、理論與實踐的對立
二、技術理性的統治與人的感性存在的矛盾
三、藝術的商品化(物化)
四、幾點啟示
第五章 感性和理性的協同與和解
第一節 “後技術理性”與“新感性”
一、在藝術或審美的層面
二、新的理性觀︰“後技術合理性”
三、新感性︰滿足的合理性
第二節 想像︰“感性與理性的協同”
一、想像︰心靈和實踐能力
二、幻想和想像︰意識形態的心理力量
三、藝術的辯證法
第三節 非壓抑性生存
一、非壓抑性生存
二、“文化大拒絕”與烏托邦
三、啟示︰想像力的可能性
第六章 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現代性的思考
第一節 價值和限度
一、馬爾庫塞思想的當代價值
二、馬爾庫塞思想的限度
第二節 對理性、感性觀的再思考
一、當代社會中的理性與感性重建
二、生態的理性與作為真理的藝術
第三節 走向實踐哲學批判
一、對馬爾庫塞思想的幾點澄清
二、批判理論與中國的現代化
三、資本批判與實踐哲學批判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哲學批判是當代人類生存的內在需要 余源培
現代性(modernity/la Modernite)作為近代資本主義工業文明實踐的伴隨物,指向和彰顯了文藝復興或者啟蒙時代以來西方主流的理性精神。在幾次科技革命的直接作用下,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迅速發展,物質日益豐裕,財富不斷聚積,然而人們的理想、價值信仰等卻出現了衰落和缺失現象,具有審美和超越現實維度的文學藝術作品不斷地被“機械復制”,人類進入r追求物欲享樂的消費主義時代。突出的表現是理性精神走向了極端︰科技理性(工具理性、主觀理性)極度張揚,理性作為反思、批判、革命的禽義被忽視、被遮蔽了,人們的生存表現為真實感的喪失,對現實的盲從,文明的壓抑,思想和社會出現“單向度”的境況。與人類現代化進程相關聯的現代性好比一把“雙刃劍”,對當代社會的影響是廣泛的,它具有極強的滲透力。鑒于此,一些有良知的思想家指出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文化精神存在的問題,並試圖從馬克思主義的學說和理論中尋求問題解決的出路。其中,兩方馬克思主義著名學者馬爾庫塞的觀點和主張是特別值得重視的。
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算起,資本主義的發展已有三百六十多年的歷史。從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到逐漸變成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從生氣勃勃到危機、動蕩,資本主義經歷了由盛而衰的歷史轉變。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寧明確指出當代資本主義的實質是壟斷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壟斷已成為資本主義的經濟特征,“國家壟斷資本豐義是社會主義的最充分的物質準備‧是社會主義的前階”,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前夜。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資本主義又出現了新的轉機,歐美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經濟恢復、調整和發展時期,90年代以來的經濟全球化更是帶來了全球貿易的迅猛發展。與此同時-蘇東發生劇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處于低谷,西方社會主義革命的高潮並沒有到來。如何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階段特征和發展趨勢,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繼承、闡述和創新馬克思主義,怎樣保持並發揚馬克思主義的批判和革命精神,這些都是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者無法回避和需要回答的問題。
理性與感性是近現代西方哲學的重要範疇。在當代,從感性活動的特點和理性能力的衍變來理解人類生存狀況,從現實生存的維度理解人類感性活動,揭示理性批判的、革命的因素,厘清它們在當代裂變的積極意義和局限性,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以現代工業資本主義的誕生和發展為標志的現代性,引發了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價值觀念等一系列變革,給人們的生存命運帶來了顯著後果。理解這種後果及其具有的世界歷史意義,反省與批判現代性及其命運,構成了馬克思畢生理論研究的重心,也是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者重點研究和關注的社會現實問題。
現代哲學發展史上最偉大變革是從馬克思、恩格斯對舊哲學的批判開始的。就理論的內容、特點、精神實質和邏輯進程來看,時代的發展、現代性問題和人類的當代命運都離不開哲學的反思與批判.批判的理性是維系哲學具有內在生機和活力的基本特征。在資本主義上升和進步的時代,理性曾經被建構成一個批判的法庭,賦予歷史的實踐理性以批判的維度,同時義對技術合理性進行了必要限制。馬爾庫寒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政治運動的內在關聯,指出哲學的重要性在于社會批判。在他看來,馬克思用深入的哲學和政治經濟學批判,揭示了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工人無家可歸的命運,揭穿了“現代性方案”企圖通過理性實現人的自由和幸福這一承諾的虛假性,證明了它關于“理性王周”的價值理想並沒有它所宜稱的那樣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
現代性(modernity/la Modernite)作為近代資本主義工業文明實踐的伴隨物,指向和彰顯了文藝復興或者啟蒙時代以來西方主流的理性精神。在幾次科技革命的直接作用下,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迅速發展,物質日益豐裕,財富不斷聚積,然而人們的理想、價值信仰等卻出現了衰落和缺失現象,具有審美和超越現實維度的文學藝術作品不斷地被“機械復制”,人類進入r追求物欲享樂的消費主義時代。突出的表現是理性精神走向了極端︰科技理性(工具理性、主觀理性)極度張揚,理性作為反思、批判、革命的禽義被忽視、被遮蔽了,人們的生存表現為真實感的喪失,對現實的盲從,文明的壓抑,思想和社會出現“單向度”的境況。與人類現代化進程相關聯的現代性好比一把“雙刃劍”,對當代社會的影響是廣泛的,它具有極強的滲透力。鑒于此,一些有良知的思想家指出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文化精神存在的問題,並試圖從馬克思主義的學說和理論中尋求問題解決的出路。其中,兩方馬克思主義著名學者馬爾庫塞的觀點和主張是特別值得重視的。
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算起,資本主義的發展已有三百六十多年的歷史。從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到逐漸變成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從生氣勃勃到危機、動蕩,資本主義經歷了由盛而衰的歷史轉變。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寧明確指出當代資本主義的實質是壟斷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壟斷已成為資本主義的經濟特征,“國家壟斷資本豐義是社會主義的最充分的物質準備‧是社會主義的前階”,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前夜。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資本主義又出現了新的轉機,歐美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經濟恢復、調整和發展時期,90年代以來的經濟全球化更是帶來了全球貿易的迅猛發展。與此同時-蘇東發生劇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處于低谷,西方社會主義革命的高潮並沒有到來。如何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階段特征和發展趨勢,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繼承、闡述和創新馬克思主義,怎樣保持並發揚馬克思主義的批判和革命精神,這些都是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者無法回避和需要回答的問題。
理性與感性是近現代西方哲學的重要範疇。在當代,從感性活動的特點和理性能力的衍變來理解人類生存狀況,從現實生存的維度理解人類感性活動,揭示理性批判的、革命的因素,厘清它們在當代裂變的積極意義和局限性,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以現代工業資本主義的誕生和發展為標志的現代性,引發了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價值觀念等一系列變革,給人們的生存命運帶來了顯著後果。理解這種後果及其具有的世界歷史意義,反省與批判現代性及其命運,構成了馬克思畢生理論研究的重心,也是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者重點研究和關注的社會現實問題。
現代哲學發展史上最偉大變革是從馬克思、恩格斯對舊哲學的批判開始的。就理論的內容、特點、精神實質和邏輯進程來看,時代的發展、現代性問題和人類的當代命運都離不開哲學的反思與批判.批判的理性是維系哲學具有內在生機和活力的基本特征。在資本主義上升和進步的時代,理性曾經被建構成一個批判的法庭,賦予歷史的實踐理性以批判的維度,同時義對技術合理性進行了必要限制。馬爾庫寒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政治運動的內在關聯,指出哲學的重要性在于社會批判。在他看來,馬克思用深入的哲學和政治經濟學批判,揭示了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工人無家可歸的命運,揭穿了“現代性方案”企圖通過理性實現人的自由和幸福這一承諾的虛假性,證明了它關于“理性王周”的價值理想並沒有它所宜稱的那樣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