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行水上的瀟灑

風行水上的瀟灑
定價:137
NT $ 119
  • 作者:林語堂
  • 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6736719
  • ISBN13:9787806736715
  • 裝訂:平裝 / 257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這是一套名家視角叢書。由21世紀中國著名學府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解讀20世紀中國文學經典名著。叢書以教育部最新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將經常入選中學課本,又能代表中國現代文學成就的10位大師級作家作為介紹對象,其作品篇目的選擇、書前導言及篇末的解讀文章,反映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學術界最新研究水平,並且貼近青少年讀者的欣賞口味,好讀、耐看、有吸引力,充分體現了權威性、當代性、青年性、知識性和新鮮活潑的編選風格。叢書既是廣大文學愛好者的良師益友,也是青少年學生課外閱讀的最佳選擇。


林語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
 

目錄

風行水上的瀟灑人生
一、讀書與寫作
讀書的藝術
論惡性讀書
今文八弊
做文與做人
論小品文筆調
寫作的藝術
文章無法
文章五味
作文六訣
說本色之美
二、生活的藝術
塵世是唯一的天堂
詩樣的人生
秋天的況味
悠閑生活的崇尚
論玩物不能喪志
論偉大
論談話
論曲線
藝術家
大暑養生
安臥眠床
樂享余年
三、個性追求
一捆矛盾
我的戒煙
假定我是土匪
論夢想
說浪漫
說瀟灑
論游覽
論解嘲
狂論
論性靈
論趣
以藝術為游戲和個性
孤崖一枝花
理想的女性
淡理想教育
四、中西文化
中國的國民性
動人的北京
老北京的精神
思孔子
孟子說才志氣欲
蘇東坡傳‧原序
思滿大人
說恥惡衣惡食
論泥做的男人
叩頭的柔軟體操價值
悼魯迅
論西裝
淪握手
論利
英國人與中國人
 

如果從1917年算起,中國現代文學已經有了85年的歷吏。之所以人們習慣將1917一1949看做現代文學的“30年”,是因為那是一個大家、名家輩出的時代,而這一群星燦爛的情景,在近一個世紀的中國文學中並不多見。雖然,在“文學”和“歷史”的天平上,重量是傾斜于“歷史”的,文學無可置疑只是歷史的一部分。然而,文學卻用自己的方式展現歷史宏大的場景及其豐富和充滿矛盾的內涵,暴露出被時間掩埋的某些不便言傳的細節,從而把歷史的聲音、形象儲藏在詩歌、小說、戲劇和散文之中,變成一種特殊的民族記憶。所以,當歷史遠走之後,留給“今天”的,往往是一些作家的名字,和他們的那些不會“遠走”的作品。我想,這也許正是我們編選叢書的一個初衷。

叢書所選的10位作家,代表了中國現代文學不同時期的創作成就,他們各不相同的藝術風格,顯示出這一時期文學極其豐富、多樣的審美形態。由于“背景”、“地域”和“人生經歷”等等的不同,他們的創作所存在的差異,也是十分明顯的。很長一個時期內,因為復雜的原因,文學史、包括讀者對這些作家的“評價”與他們的實際成就並不一致,有些,甚至遠離了他們創作的實際狀況和史實。

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許多作家的“位次”又出現了一些調整,他們的“身份”發生了許多意想不到的變化。但這種現象的出現並不奇怪,因為,“當代人”總是按照自己時代的價值取向和審美習慣來“挑選”作家的,他們的“文學接受”難免要打上“時代”的特殊印記。鑒于上述大的文化動向,進人我國中學課本的作家,在不同時期想必也會發生相似的“變動”和“調整”。比如,在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的中學語文課本中,魯迅、郭沫若、朱自清、茅盾、巴金、老舍的作品佔有較大的比重,魯迅則是每書必選的作家之一。

20世紀90年代後,這種格局出現了較大的變化,過去一直被忽視、甚至不曾露面的作家,例如沈從文、梁實秋、林語堂、張愛玲等人這時紛紛“登堂人室”,他們的作品不僅佔去了“主流作家”長期佔有的篇幅,而且愈益“搶眼”,開始擁有比較多的讀者。當然,如上所說,這種情況是“時代”在另一情景下的又一“選擇”,人們大可不必為之奇怪。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任何文學選本,都能對當時的讀者,尤其是中學生讀者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留下特殊的“文學記憶”。文學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有時候會起到別的書寫形式無法替代的作用——這一事實,已經被幾十年來我國中學教育的歷史所證實。考慮到這一情況,各位編選者力圖避免過去那種“傾向性”的編撰習慣,盡量選入既代表一個作家最高成就,又反映出他們創作態度和藝術風格的多樣性的作品,無意再像以前那樣“主觀地”去影響、左右讀者,而是給後者留下了更大、更寬闊的選擇空間,讓他們按自己的眼光來挑選作家,欣賞作品。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現代教育進人了繁榮時期。更多的青年學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到大學深造的夢想。但是,由于“升學”、“就業”等社會問題帶來的壓力,中學教育中也出現了“本末倒置”的現象。高分低能,一定意義上降低了一代人的文化素質,而這種積重難返的現象,在大學一年級的學生身上表現非常明顯。

從更長遠的眼光看,它的“累積”,不僅將會極大地影響到大學階段的教育質量,使民族的人文教育進人一個“低俗”,而且其負面效應,也許是無法估價的。其實,現在不光不少理工科學生在文學知識、修養上近乎“文盲”,即使有些文科生、甚至中文系學生,四年之中沒有通讀過魯迅的《阿Q正傳》、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沈從文的《邊城》、老舍的《離婚》等作品的,也不算是什麼“新聞”。造成以上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急功近利的中學課堂教學的責任,另一方面,也與我國目前大學體制“非人文化”的狀況有直接關系。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