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春聯歷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周代的“桃符”,即一種懸掛于大門兩旁,寫著降鬼大神名字的長方形桃木板。五代十國時期,蜀後主孟昶于除夕在桃符上親手題寫“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遂成風氣,是為春聯的濫觴。而用毛筆書寫春聯,貼于門前屋後,則始于宋代文人士族;到明代經太祖朱元璋提倡,終于普及民間,成為過春節必不可少的年俗形式之一。
以後雖然歷經朝代更替,社會興衰,春聯以其驅邪納福、象征吉祥、表達美好願望的積極內容以及朗朗上口、和諧動听的韻律和優美的書法藝術形式,日漸深入民間生活,深受喜愛,廣為流傳。隨著文化的交流發展,春聯還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貼春聯的風俗。
時至今日,春聯更是煥發出歷久彌新的巨大生命力,這不僅是因為春聯的文字內容包含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蘊,還因為撰寫春聯的書法藝術形式所展現的巨大魅力。
基于此,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了這套《集字春聯》系列字帖。每本字帖均精選春聯及橫批一百多幅,內容寬廣,形式多樣,範字皆選自歷代經典碑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是揣摩、學習、品賞的最優選擇,熱望能成為廣大書法愛好者學習書法和書寫春聯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