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為“當代中國景觀設計藝術批評”課題研究成果的一部分。該課題研究目的不單是進行理論層面的藝術批評,而在于尋求建立一套適用于當代中國景觀的評價標準。作者主要從景觀與人之間的內在聯系人手,參照了國內和國外景觀設計中的理論和實踐經驗,試圖從正面、積極的角度對城市總體風貌、城市公園、街道、濱水區、居住區等各種類型景觀進行“批評”,希望對我國當代景觀設計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評價起到促進和幫助作用,對我國當代景觀設計具有啟發作用。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當代中國景觀設計藝術批評
一、文化失憶——地域文化的消逝及歷史文脈的斷裂
二、生態錯位——生態認識的缺乏及生態倫理的錯位
三、經濟浪費——景觀堆砌及政績工程的惡果
四、功能殘缺——景觀構成中環保、抗災功能的或缺
五、審美缺失——現代景觀設計藝術審美價值的缺失
六、結語
第二章 藝術批評史與景觀藝術發展史之關系研究
一、同步性與共生性
二、模糊性
三、互進性
四、我國歷史上園林藝術在藝術批評中所佔的地位
五、當代景觀園林藝術的藝術批評現狀
六、藝術批評與園林發展的倫理關系
七、結語
第三章 城市景觀文化品質
一、城市景觀的宏觀特征
二、微觀城市景觀文化品質的要素
三、結語
第四章 城市意象與城市景觀
一、城市意象理論簡析
二、城市意象與城市景觀的關系
三、城市意象理論對城市景觀建設的啟發
四、結語
第五章 “拼貼”與城市景觀的更新
一、“城市景觀”概念及構成
二、城市與城市景觀的更新
三、“拼貼”——關于中國城市景觀更新的構想
四、結語
第六章 城市公園景觀分析與評價
一、對城市公園的理解
二、西方城市公園理論及實踐的發展
三、我國城市公園的發展
四、對當代我國城市公園的分析與評價
五、我國城市公園規劃設計的發展趨勢
附︰城市公園人性化設施體系
第七章 當代城市街道景觀藝術評價與分析
一、我國當代城市街道景觀現狀
二、我國當代城市街道景觀存在的問題
三、我國城市街道景觀文化缺失的原因
四、對適應文化發展的國外街道景觀的借鑒
五、塑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觀的評價指標
第八章 城市街景的內涵及綠色街景對市民身心健康的影響
一、城市街景的內涵
二、綠色街景對市民身心健康的影響
第九章 城市街景的視覺審美偏好研究
一、對生態型城市街景的視覺審美偏好
二、城市街景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視覺審美偏好
三、結語
第十章 旅游景觀人性化設計研究
一、旅游景觀與人性化設計
二、旅游景觀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三、基于人性化的旅游景觀設計原則
四、實現旅游景觀人性化設計的具體措施
五、結語
第十一章 城市濱水景觀分析與評價
第十二章 南京城市濱水綠地景觀美學研究
第十三章 基于游憩行為的城市開放空間優化策略
第十四章 景觀房地產開發研究
第一章 當代中國景觀設計藝術批評
一、文化失憶——地域文化的消逝及歷史文脈的斷裂
二、生態錯位——生態認識的缺乏及生態倫理的錯位
三、經濟浪費——景觀堆砌及政績工程的惡果
四、功能殘缺——景觀構成中環保、抗災功能的或缺
五、審美缺失——現代景觀設計藝術審美價值的缺失
六、結語
第二章 藝術批評史與景觀藝術發展史之關系研究
一、同步性與共生性
二、模糊性
三、互進性
四、我國歷史上園林藝術在藝術批評中所佔的地位
五、當代景觀園林藝術的藝術批評現狀
六、藝術批評與園林發展的倫理關系
七、結語
第三章 城市景觀文化品質
一、城市景觀的宏觀特征
二、微觀城市景觀文化品質的要素
三、結語
第四章 城市意象與城市景觀
一、城市意象理論簡析
二、城市意象與城市景觀的關系
三、城市意象理論對城市景觀建設的啟發
四、結語
第五章 “拼貼”與城市景觀的更新
一、“城市景觀”概念及構成
二、城市與城市景觀的更新
三、“拼貼”——關于中國城市景觀更新的構想
四、結語
第六章 城市公園景觀分析與評價
一、對城市公園的理解
二、西方城市公園理論及實踐的發展
三、我國城市公園的發展
四、對當代我國城市公園的分析與評價
五、我國城市公園規劃設計的發展趨勢
附︰城市公園人性化設施體系
第七章 當代城市街道景觀藝術評價與分析
一、我國當代城市街道景觀現狀
二、我國當代城市街道景觀存在的問題
三、我國城市街道景觀文化缺失的原因
四、對適應文化發展的國外街道景觀的借鑒
五、塑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觀的評價指標
第八章 城市街景的內涵及綠色街景對市民身心健康的影響
一、城市街景的內涵
二、綠色街景對市民身心健康的影響
第九章 城市街景的視覺審美偏好研究
一、對生態型城市街景的視覺審美偏好
二、城市街景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視覺審美偏好
三、結語
第十章 旅游景觀人性化設計研究
一、旅游景觀與人性化設計
二、旅游景觀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三、基于人性化的旅游景觀設計原則
四、實現旅游景觀人性化設計的具體措施
五、結語
第十一章 城市濱水景觀分析與評價
第十二章 南京城市濱水綠地景觀美學研究
第十三章 基于游憩行為的城市開放空間優化策略
第十四章 景觀房地產開發研究
序
人類自覺或不自覺地創造藝術,當有數萬年的歷史了。
數萬年來,藝術與人類同在,成為人類生命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也釀為人類文化的重要形式。
數千年來,中外有關藝術的研究著作汗牛充棟。這些著作均為一代代學人感受藝術、品評藝術、思考藝術規律的結晶。時代發展到今天,藝術的創造、接受、傳播以及藝術史的梳理、藝術理論的探索仍然需要學人孜孜以求。
東南大學位于六朝官苑舊址,校園內的六朝松見證著南京的歷史,也見證著東南大學的歷史。東南大學藝術學院位于六朝松下,自兩江師範學堂監督李瑞清先生起,這里就有無數學人研究藝術、創作藝術,、培養藝術新人。時至今日,這里依然薪火相傳,藝聲不斷。為了表達東大學人對于藝術的思考,總結新一代學人的研究成果,我們決定出版“六朝松藝術文庫”。
這套文庫以藝術學二級學科成果為主導,兼及藝術學其他二級學科的學術成果。自20世紀90年代二級學科藝術學從制度上創設于東南大學以來,我國己有近bU家大學開設該學科。但這個學科還是一個年輕的學科,仍然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尤其是鑒于二級學科藝術學與美學、門類藝術學之間既有區別、又有關聯的關系,本文庫在選題上並未局限于二級學科藝術學範圍內。
本文庫的作者均為東南大學藝術學院的教師,他們當中有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青年學者,也有年過花甲的老教授,所以有的選題較為成熟,有的尚且稚嫩。但大家都分別從某個角度、某個方面探討藝術的基本規律,力求一孔之見。
本文庫的出版將持續較長的時間,分別在不同的出版社陸續推出,歡迎各界學人批評指正。
數萬年來,藝術與人類同在,成為人類生命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也釀為人類文化的重要形式。
數千年來,中外有關藝術的研究著作汗牛充棟。這些著作均為一代代學人感受藝術、品評藝術、思考藝術規律的結晶。時代發展到今天,藝術的創造、接受、傳播以及藝術史的梳理、藝術理論的探索仍然需要學人孜孜以求。
東南大學位于六朝官苑舊址,校園內的六朝松見證著南京的歷史,也見證著東南大學的歷史。東南大學藝術學院位于六朝松下,自兩江師範學堂監督李瑞清先生起,這里就有無數學人研究藝術、創作藝術,、培養藝術新人。時至今日,這里依然薪火相傳,藝聲不斷。為了表達東大學人對于藝術的思考,總結新一代學人的研究成果,我們決定出版“六朝松藝術文庫”。
這套文庫以藝術學二級學科成果為主導,兼及藝術學其他二級學科的學術成果。自20世紀90年代二級學科藝術學從制度上創設于東南大學以來,我國己有近bU家大學開設該學科。但這個學科還是一個年輕的學科,仍然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尤其是鑒于二級學科藝術學與美學、門類藝術學之間既有區別、又有關聯的關系,本文庫在選題上並未局限于二級學科藝術學範圍內。
本文庫的作者均為東南大學藝術學院的教師,他們當中有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青年學者,也有年過花甲的老教授,所以有的選題較為成熟,有的尚且稚嫩。但大家都分別從某個角度、某個方面探討藝術的基本規律,力求一孔之見。
本文庫的出版將持續較長的時間,分別在不同的出版社陸續推出,歡迎各界學人批評指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