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審美文化

青海審美文化
定價:228
NT $ 198
 

內容簡介

青海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其審美文化具有獨特而豐富的特色。青海高原的深遠藍天和廣袤大地引發了現貨都市許多人對原生態審美文化的向往。青海多民族的、民間的審美文化是中國審美文化的一個瑰麗寶庫。《青海審美文化》一書向我們展示了這個文化寶庫崇尚生命、回歸自然的不可替代的價值,在審美文化研究中填補了一個重要空白,其學術和理論的創新性是明顯而突出的。同時,這是青海審美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的開端,我們又期待著在本書的引領下,有更多的關于青海審美文化的著作問世。
 

目錄

第一編 青海審美文化概述
第一章 青海審美文化及其特點
第一節 文化的思考
第二節 審美文化之我見
第三節 青海審美文化探析
第四節 青海審美文化的特點
第二章 青海生態環境與審美意識
第一節 青海獨特的生態環境
第二節 青海先民對自然依生的審美意識
第三節 青海自然環境的多樣性與審美意識的多元化
第三章 審美生存的智慧
第一節 求取生存的審美智慧
第二節 追求與自然和諧的共生之美
第四章 社會人文環境與青海審美文化
第一節 特殊經濟環境的影響
第二節 生命意識的彰顯
第三節 倫理文化的滲透
第四節 宗教的制約和影響
第五節 民俗風情對民族審美心理的塑造
第六節 審美意識的集中展現——藝術美
第二編 青海民族風情與審美
第五章 青海婚戀習俗與審美
第一節 青海民族婚俗的文化考述
第二節 青海民族婚俗審美的文化闡釋
第六章 青海誕生儀禮與審美
第一節 青海高原生命肇始的禮儀形態
第二節 青海高原生命肇始禮儀的審美意蘊
第七章 青海喪葬習俗與審美
第一節 青海喪葬文化的形成原因
第二節 青海喪葬文化的審美價值
第八章 青海飲食民俗與審美
第一節 青海飲食民俗文化
第二節 青海飲食文化的審美
第九章 青海服飾民俗與審美
第一節 青海各族服飾類型舉凡
第二節 青海各族服飾文化的審美傳統
第十章 青海民族建築與審美
第一節 青海民族建築美學觀念的形成
第二節 青海民族建築的類型和審美特征
第十一章 青海節日民俗與審美
第一節 青海節日民俗的類型特點
第二節 青海節日民俗的審美特征
第三編 青海宗教文化與審美
第四編 青海民族民間藝術與審美
余論
後記
參考文獻
 

中國美學研究在進人20世紀90年代以後,從一般性的美學原理研究和以藝術美研究為主的學院派美學研究,轉人對審美文化的大眾化、普適性研究。這種審美文化研究的轉型,與此時中國社會經濟模式開始轉型,步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構與發展相關。這種中國經濟模式和社會模式的現代性建設,使現行文化多種類型、樣式在普遍追求審美化的同時,又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地帶上商品化、市場化的因素。大眾文化在中國文化市場化的環境中迅速崛起,衍生出學術界的審美文化的問題。一時,關于何謂審美文化的爭論,也同時開展起來。把審美與文化連接起來,構成為審美文化的觀念和意識,在國內學術界其實有多重解讀。一些論者所說的審美文化,主要是大眾性參與的具有審美形態和意義的文化,∵般都把中國當下作為商品、甚至消費品而存在的文學藝術作晶,或者以旅游、體育、野外生活等突出其消遣、娛樂功能的文化行為作為審美文化的代表,昭示著中國現代化建設中審美步人生活,生活納入審美的日常生活審美化。這里當然也並非只是對市場利益的妥協,也還有另#種含義,就是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主導生活、重塑社會的潮流里,人們普遍進人一種單調枯燥的數字化生存狀態,在這種缺乏精神信念、精神追求的活動空間中,通過精神性的追尋,尋找自我正在失落或者已經迷失的審美文化的家園。

關于中國當下應當如何研究審美文化,建造什麼樣的審美文化的爭論,在學術界還並沒有終結。此時,青海民族學院的李景隆、李朝、卓瑪、賈一心等撰寫的《青海審美文化》一書的問世,無疑可以為中國美學界當下的這個理論熱點問題的解答,提供一個精彩的答案。

這個精彩而富有學術性的解答,具有豐富的內容。

本書在研究方法上給予了審美文化研究一個重要啟示,那就是審美文化的問題不是一個單純的概念、術語問題,它首先是人們在社會生活的文化生存的維度上的審美活動實踐問題。在理論性的學術性研究中,進行概念、術語的厘清是必要的,但是審美文化的概念必然是實踐的審美文化活動的概括和總結,而不是相反,不是從理論觀念出發去辨析和界說定義本身。當然,在學術研究中,對研究對象研究的進程與將研究心得書寫成書的進程,在具體形態上是反向而行的。本書作者在第一編也對什麼是文化、什麼是審美文化,進行了深人的討論。他們的論說也吸取了國內同行的一些見解,但是我認為,他們關于什麼是審美文化的意見,絕不是從概念到概念的思辨言說,而是在對中國西部青海這一獨特地域的審美文化的全面考察、深人研究的基礎上,在對青海審美文化極其豐饒的表現形式的長期體驗和鑽研中,形成本書關于審美文化的認識的。我特別重視的本書關于審美文化的上個觀點是,審美文化具有流動性、歷史性和特殊性,審美文化與非審美文化具有相互轉換性。書中指出︰“從現實意義來看,—個民族的文化是由審美文化和非審美文化構成。審美文化與非審美的一般文化之間的區分本來就是模糊的、相對的,沒有明虛的界限。對待一種文化現象,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評價,形成不同的關系。比如面對一件勞動工具、一件衣服、一幢房子、一個生活器皿,人們可以從科學的視角指出它的材料性能,創造和制作的方法;也可以從實用和功利方面指出它的用途、效能;還可以從審美方面進行評價,指出它給人帶來的情感愉悅和精神滿足!使人產生審美享受的性質和程度。當我們面對黃教聖地塔爾寺為其精湛建築藝術而贊嘆,面對柳灣彩陶罐為古人的精美制造而感慨時,這些宗教建築和原始的生活物品,已從實用的物品進入到人們的審美視野當中,成為了現代人審美欣賞的對象。所以審美文化和非審美文化的區分是相對的,一般文化物晶可能是以實用意義為主,審美意義次之;藝術作品的審美意義上升到主要地位,而實用意義消弱甚至忽略不計,但在本質上它們都仍然具有多方面的意義,都有成為審美對象的可能性。一旦人們以審美的態度來對待時,它們都有可能進入審美文化的領域,在這中間並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這是這十年來中國關于審美文化的討論中出現的一個非常有理論創造性的觀點。審美文化不是一個定義嚴格的單純概念,而是一個含義豐富的命題。文化概念在當代具有廣泛的外延,甚至延伸為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展到人的生存活動的全部範圍和領域。在這樣的情況下,文化意指含義所意味的,就是人類生活的本身,就是人類生存的本身。審美文化這個概念的意義總和,連接的就是人們廣泛的生活的精神價值和審美意義。這樣,某一種類型的文化是否具有審美的意義,就必然與生活意義的流變相連接。而一旦生活的內容和意義發生了變化,非審美文化與審美文化的換位就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