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屬于第三代網絡架構。但在這個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一個有著十幾歲“高齡”的技術卻實難被劃分進“新技術”的範疇。而這本書寫自MPLS技術創始之初的前三年,于是,有朋友說,這本書老了,而我本人也曾支持這樣的看法。
不過,在翻譯過程中,我發現這本以“架構”為名的書實在是老當益壯。它想向讀者傳遞的,更多的是一種理念,而這種理念本身超越了技術的範疇。
技術類書籍,由于旨在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因此寫作方式總以先抑後揚為主,沿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展開敘述。而本書,則將這種方式發揮到了極致。
綜觀本書,留給我印象最深的,無外乎“although”一詞。書中每解決一個問題,便看到一個讓步狀語從句,立刻提出這種解決方案的缺陷,引出新技術的需求,然後再解決新問題。其實,這就是“技術”的特點。套用英語中的一句諺語“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而這本書,可以同時為讀者呈現MPLS環境中的“wills and ways”。
于是,于是無論是其中提到的方案、問題還是缺陷,都可以在設計、實施服務提供商網絡時給讀者提供一種思路,一種方法。畢竟,技術都全面臨更新換代,即使沿著IETF、RFC文檔追尋下去,也無外乎是一條解決問題的線索,而這本書則給與MPLS/VPN相關的線索套上了服務提供商的實際環境。
而服務提供商的技術,在各種網絡技術中更新換代得最慢,這大致是因為主干網必須維持相對的穩定性。前些天,人民郵電出版社的同仁對我說,根據他們從Jeff Doyle先生那里得到的回復,他暫時沒有更新《TCP/IP路由技術》(第二卷)的打算,這成就了人民郵電出版社重譯第一版的動力。
其實,我個人認為,即使是技術類的書籍,只要不是一本配置大全,更新換代的速度就會相對較慢,介紹“架構”的書尤其如此。對于這類書籍,其實既無法,也不必隨技術更新時時更新版本,它傳遞的信息質量才是最關鍵的。
佛家《大慧語錄》卷二十中言道︰“古人雲,見月休觀指,歸家罷問程……歸到家了,自然不問程途;見真月了,自然不看指頭矣。”
月亮時時在天空中流轉盈虧,手指卻既不會隨動,指月也難以精確。如果人們順著它的大致方向看到了真月,那麼接下來,手指是否還繼續隨著月亮移動,對于望月人來說,還重要嗎?
最後,對人民郵電出版社相關人員的信任表示感謝,盡管他們知道我們對于服務提供商領域並沒有太多造詣,依然出于對我們翻譯質量和水平的肯定,邀請我們翻譯這本Cisco技術書籍的經典之作。